高占鑫+李天君
摘要:大學生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難免遇到法律問題,但是現階段我國的法律教育近乎缺失,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完善對大學生創業者的法律教育可謂勢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創業法律教育的現狀、意義,并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法律教育;意義;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3-0-01
近年來,在“以創業帶動就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涌入到創業大軍之中,國家也提供了相應的政策支持來推動大學生創業的有序進行,大學生的整體創業環境也向著一個越來越良好的方向發展著。但是在這個進程中,有些問題也集中地暴露了出來,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大學生在創業的過程中表現出法律意識淡薄,法律知識的儲備不夠完善,這個問題看似并不涉及創業的核心問題,但是卻很有可能左右著創業最后的成敗,需要提起足夠的重視。
一、高校對大學生創業者法律教育的現狀
可以說,大學生在創業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法律意識的缺失并不完全是其自身的原因,也與現階段我國各高校對于法律教育的相關課程的設計現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除了法學相關專業的學生之外,其他各專業的學生在學校中對于法律的接觸是少之又少。說到在學校中受到的法律教育,能夠立馬聯想到的課程就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我們暫且不說這個課程安排在一年級,它所承載的法律知識能夠起到多少實效,就其所設置的具體內容來看,關于創業的相關內容在遵守行為規范、錘煉高尚品格一章中的職業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一節中,它的內容也與應當遵守的道德規范混雜在一起,更多的是一種理念上的導向,而對于大學生在創業的過程中究竟會遇到哪些法律問題,在遇到這些法律問題時應該如何應對鮮有涉及。這也就是說,我們即便在學校教育中考慮到了學生們未來會在就業和創業中遇到法律問題,但沒有專門講授遇到這些問題時的對策,那對大學生在未來創業中實際面臨這些問題時的現實作用不大。
二、完善對大學生創業者法律教育的意義
我國現階段對于大學生創業者的法律教育的重視力度不夠,帶來的一個必然的結果就是其法律意識淡薄,法律觀念沒有形成,由于沒有在學校里接受到系統的學習,會在創業的過程中帶來一些問題。而完善對大學生創業者的法律教育對于削減這些負面影響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完善對大學生創業者的法律教育,有利于創業初期盡快步入正軌
在創業的初始階段,由于法律意識的欠缺,沒有熟悉相關法律法規的主動性,這就會導致大學生創業者在創業之初就困難重重。我們以創辦實體企業為例。想要創辦一個企業,首先就要明確創辦的這個企業的核心業務是什么,也就是這個企業是做什么的,那么在具體經營項目的選擇上就要符合國家法律規定,對于可能違法的項目就要進行規避。再來就是對于企業形式的選擇,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可供選擇的企業形式主要有獨資企業、合伙企業以及公司三種,這三種形式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其所需要遵照的不同的法律規范,大學生創業者在結合自身的現實情況進行選擇。在校園教育中就重視對創業法律的教育,有利于大學生創業者在創業準備之初就對相關法律流程形成清醒的認識,從而使得其準備活動事半功倍。
(二)完善對大學生創業者的法律教育,有利于創業經營管理規范化
在創業經營管理的過程之中,不熟悉相關的法律問題,也會影響創業的進程。大學生創業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比較容易遇到的是人事管理的法律問題以及相關知識產權的法律問題。現行的《勞動合同法》對于勞動者的權益保護較之以前有提升,嚴格規范了企業辭退員工和解除合同的流程,故創業者對于建立一套完備的人事管理制度應當提起足夠的重視,否則有些問題處理不當,會牽入到法律糾紛之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三)完善對大學生創業者的法律教育,有利于預防違法犯罪
在整個創業的過程中,如果不注重法律的遵守,還有可能觸犯國家法律,遭受國家法律的處罰。由于對法律的不了解,對法律條文的不熟悉,大學生創業者在創業的過程中很有可能不知曉國家所設定的公民可以實行的行為的邊界,從事了一些違法犯罪的活動,進而導致了悲劇的發生。以現階段很火爆的“微商”為例,“微商”由于其門檻低、成本少成為了很多大學生創業者初期創業的選擇,但由于缺少法律意識,可能對貨源審查不夠細致,就有觸犯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的可能。這對大學生創業者來說代價就過于慘痛,而提前明確了哪些行為可能觸犯國家法律,就會指引大學生創業者規避這些行為。
三、完善對大學生創業者法律教育的對策
(一)設置針對大學生創業者的專門法律課程
現階段創業法律教育未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的一個突出的原因,就是沒有針對大學生創業者的專門法律課程,所以,想要改變這一現狀,就要針對大學生創業的特點形成具有針對性的專門法律課程,真正提出一些大學生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會遇到的法律問題,切實解決大學生創業者可能面臨的法律糾紛,讓想要創業的大學生可以提升自身的法律意識,豐富法律知識儲備,從容應對未來創業之路。
(二)各高校間逐步形成創業法律教育協作平臺
現實情況紛繁復雜,僅憑專業課程的學習可能也不能完全滿足大學生創業者的實際需要,這就需要有互聯的思維,各高校可以逐步形成一個合作機制,建立協作平臺,在平臺上分享各自院校在法律教育中的心得體會,總結大學生在創業中會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不斷提高我國的創業法律教育的水平,進而更好地幫助到大學生創業者。
參考文獻:
[1]孟國碧,王德斌.論高校大學生創業中的法律風險及對策[J].理論視野,2012(10):76-78.
[2]蔣開東,朱劍瓊.大學生創業導向的高校協同機制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5 (1):54-58.
作者簡介:高占鑫(1985-),女,漢族,遼寧莊河人,碩士研究生,遼寧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助教,主要從事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研究。
李天君(1989-),女,漢族,遼寧新民人,碩士研究生,中國刑事警察學院法律教研部,助教,主要從事刑法學、刑事訴訟法研究。
基金項目:本論文課題名稱:2016年度遼寧省教育廳本科教學改革立項課題“創新創業背景下課程建設改革與實踐——大學生創業課程體系建設”(課題序號:2016年第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