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是每一個家長、老師均感困惑的問題,青春期的孩子是人生中最后一個可塑性很強的階段,也是一個孩子能否成才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內心有了很明確的自我意識,對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第一次有了清晰的主觀看法。作為老師和家長,如果在這個時期,運用“真”、“善”、“美”的教育理念,真正走入孩子的心靈,那這個孩子將來就很有可能走上了充滿著真善美的人生道路。曾經有人說,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矛盾中向前發展。而這個時候期的孩子由于認識水平及所處年齡段的限制,他們往往更傾向于相信認識水平和自己相當,甚至不如自己的同齡人的一些看法、想法和觀點,對老師和家長往往采取躲避、“陽奉陰違”等一些疏離的態度,這就造成了這個時期的孩子難以管教。如果管教方法不當,反而會加速孩子的倒退,甚至會把孩子逼到教育工作者最不愿意看到的道路上去。
關鍵詞:青春期教育問題;“真”、“善”、“美”的教育理念
中圖分類號:G637.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3-0-01
那么,怎樣教育這個時期的孩子呢?在汗牛充棟的各種方式中,通過長期的探索,筆者認為:
一、理解孩子
從孩子的認識水平出發,重新審視這個世界,你便會找到與孩子的契合點,這樣你便會有耐心有興趣傾聽孩子的心聲,你就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與孩子的心靈距離拉近之后,你就又成了一個潛在的影響者。這時請記住一句話,你是一名有智慧的長者,你的智慧成為孩子的心智才是你最終的目的,耐心點。
二、用自己的美好來影響孩子
人是向善的,相信我們的孩子都是向善的。有人曾說,“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我們這樣理解這句話,人性中有天使的成分,也有魔鬼的基因。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包括老師,也包括家長),我們不僅要有天使般的形象,更要有天使般的心靈,讓內心的那些“假惡丑”隱身于無形之中,讓我們的孩子真正感受到現實中的真善美,感受到真善美的溫馨與美好,相信我們的孩子也會自覺不自覺的踏上尋找“真善美”的人生之旅。當我向孩子們敘述汶川大地震的震撼與悲愴時,孩子們一個個都目瞪口呆,他們觸摸到了人性中的最美好的那一部分,也感受到了人性中那些丑陋的部分。一個挑著擔子的農民在余震不斷,三十,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的山路上,走了幾十公里,他的心中只有一個想法,盡快趕到家去看看妻子,兒女是否安好,溫家寶總理在第一時間深入地震災區,指揮軍隊救災,鼓勵百姓自救。這些,無不是我們生活中活生生的,真善美。
三、在教育契機形成的時候及時教育孩子,對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一定要講時機
這個時期的孩子學習壓力大,容易煩躁,如果老師父母不分場合時間,在孩子面前嘮叨,往往起不到好的作用,相反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得教育孩子變成“不可能”,而有經驗的教育者會很有耐心的等待教育契機的生成,即當孩子在遇到或大或小的挫折時,或孩子處于很理性的狀態時,這時與孩子坐下來分析失敗的原因和存在的問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要秉持全面的觀點來教育孩子
我國有位教育家說過,“千教萬教,教會做人。”“教育的目的是教會孩子做理性的人。”這些箴言無不提醒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時,特別是教育叛逆階段的孩子是時,要堅持全面教育的觀點,決不能頭痛醫頭,腳疼醫腳。一個孩子在學習上出現問題,先從思想上找原因,再具體到學習細節方面。這樣教育的效果一定會更好。
五、用美好的理想來激勵孩子
這個時期,的孩子往往有許許多多的夢想,在和孩子進行真誠交流的基礎上,選擇最能打動孩子的那份理想來不斷激勵孩子——也許永遠是遙不可及的。但它的作用是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如果孩子被觸動——行動了,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就成攻了。
六、從細節入手解決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實實在在的困難
理想是燈塔,而行動要從一件件小事開始。孩子在學習中“幾何”聽不懂,立馬幫助孩子解決這個問題。當然,方法可以多樣,可以讓她或他去請教數學老師,或提供一本恰當的資料書讓其研讀。但如果解決不了這個“幾何”問題,孩子便不會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自然也不會有成就感產生,美好理想的感召力也會大打折扣,甚至會在孩子的心目中,理想最終變成了“水中月亮”。
要讓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少走彎路,怎樣強調細節都不為甚!上中學后,孩子作業多,課業負擔重,孩子功課聽懂了沒有?晚上幾點鐘睡覺?我們注意到這些細節了嗎?有些老師家長,嫌孩子成績不好,嫌孩子不夠努力,而并不知道孩子可能是由于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和學習手段而致……孩子記不住英語單詞,可能是由于不懂國際音標;孩子讀不懂英語短文,可能是由于孩子不懂句法;孩子計算能力差,可能是由于孩子不懂“四則混合運算”法則;孩子脾氣暴躁,可能是由于我們沒有耐心傾聽孩子的合理訴求;孩子聽課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由于他沒有吃早餐;孩子滿嘴臟話,可能是由于有一位愛說臟話的長者;孩子字寫得歪歪扭扭,可能是由于寫字的姿勢不對,孩子學習沒有效率,可能是晚上只睡了四五個小時……老師和家長不應總盯著青春期的孩子不好管理,而更應探求不好管理的原因---一個一個真實具體的原因,只有把這些“因”解決了我們才能收獲學子成才的“果”。所謂細節決定成敗,是很有道理的。
七、和青春期的孩子一道直面成長中的困難“風雨”、
有位成功的老師曾說,“要讓孩子少走彎路,老師家長就要多俯下身子聽孩子說。”老師家長給孩子留沒留下傾訴的時間,孩子只有敞開了心扉,我們才能知道他們的困惑在什么地方,我們才能“對癥下藥”,讓他們茁壯成長!有句話說的好,“孩子上進的動力主要來自家庭”——來自家長的陪伴與理解。
八、讓其遠離網絡手機
手機網絡,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七彩的世界,它對孩子的控制是精神層面上。在孩子心智不完善,急需專注于學業的這個特殊時期,不能給孩子配網絡手機,我們為做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清醒認識到這一點,有人說,“要毀一個孩子,請給他或她配一部手機”,就是這個道理。
總之,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千頭萬緒,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樹立時時處處用“真”、“善”、“美”來塑造青少年的心靈的理念,教育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我們的孩子才能走上健康成長的“康莊大道”。
作者簡介:馬中平(1970-),男,漢族,甘肅靜寧人,大專,主要從事中小學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