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高級健康管理師 高睡睡
艾葉茶,驅痛驅寒在端午
文 /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高級健康管理師 高睡睡

六月如火,正是初夏,端午已到,三伏將至,“入座榴花媚,侵衣艾葉香”。
艾葉,是艾蒿的新葉,我國很多地區素有端午掛艾蒿的風俗。說起來,艾蒿的用處可多了,大家最熟悉的當屬艾灸,另外艾葉還可以驅蚊、洗澡、泡腳。其實啊,艾葉還可以吃的。
艾葉的化學成分主要有揮發油,其次還有黃酮類、鞣質類、三萜類、桉葉烷類、多糖類及微量元素等。端午節前后,正是艾葉的盛產采收期,其中的揮發油含量最高。大量的藥理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鎮咳祛痰、止血與抗凝血、免疫調節、抗過敏、鎮靜、護肝利膽、清除自由基等作用。
傳統醫學認為,艾葉性味苦,辛,溫,入肝、脾、腎經。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鎮咳平喘及安胎等功效。需要注意的是,陰虛血熱者不宜用艾葉。另外,艾草有小毒,對消化道及皮膚有一定刺激性,還會出現人懶肢乏的現象,要注意適時適量,不宜長期大量內服或外用。
端午時節,正是“暑病”的開端,環境潮濕、蚊蟲滋生多有流行疾病,體內濕氣爆發。此時艾葉正當時,《本草綱目》說“服之則走三陰而逐一切寒濕,轉肅殺之氣為融和”。
1.艾葉可以泡茶飲。
取新鮮的艾葉,尤以春季采集之幼苗為好,曬干后,每次取3克左右,沸水沖泡后代茶飲。
艾葉苦辛而溫,有暖氣血而溫經脈,逐寒濕而止冷痛的作用。對寒性的胃脘痛、腹痛、月經不調等皆可應用。另外,對空調病、濕疹、斑疹、肩膀僵硬、冷虛癥、腰痛、疲勞等癥狀也具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夏季,正是培陽驅寒的時節,對于有胃寒的人士或者月經不調、容易腹部手腳冰涼的女性來說,正是喝艾葉茶的好時候。還可以配伍生姜、紅糖、大棗一起喝,效果更好。
艾葉茶還有去浮腫的作用,女性在生理周期前后或熬夜加班后,如果出現浮腫,可以試試喝艾葉茶來消腫。因此,稱艾葉為女性的“養生草”一點不過。
如果在感冒的時候,泡一杯艾葉茶,可以起到出汗驅寒的作用。
2.艾葉可以做食物。
艾葉從清明時節就可以吃了,將采來的嫩莖葉搗爛,再與面粉或糯米粉混合揉搓,就制成江南地區著名的小吃——青團子。
艾葉還可以制作艾葉糕、艾葉糍粑、艾葉蛋、艾葉丸子、艾葉湯、艾葉粥等,將艾葉加入食物,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1.用艾葉洗澡、泡腳,具有殺菌驅蟲、利水消脹、消除皮膚瘙癢的作用。
把艾葉清洗干凈后用水煮5~10分鐘,將艾葉撈起,用煮出來的水洗澡,可止癢、祛寒、殺蟲,保持皮膚清爽舒適。有些地區風俗要一邊洗一邊念叨著,“艾葉香,艾葉苦,驅痛驅寒在端午……”風寒感冒,煮些艾葉艾絨,甚至燒過的艾灰泡腳,會感到一陣暖意從腳底升起。
2.用艾絨做成配飾、肚兜,可以起到驅寒保暖的作用。
用艾絨做成配飾、肚兜,給愛生病的小孩或腹部怕冷、月經不調的女性佩戴,有驅寒保暖、溫運氣血的作用。
艾葉是個寶,驅痛驅寒少不了。
編輯/陳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