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運金
機構集體看空債市一致預期并非都對
石運金
近期參加各大券商的年度策略會,研究機構普遍對股票市場比較看好,當然對2018年是否有風格轉換存在分歧,但主要研究機構都對2018年債券市場有一致的看空預期。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那么對大家一致預期看空的2018年債券市場,這一次研究機構會是對的么?
首先回顧下近兩年出現一致預期而最終證明一致預期是錯誤的兩個案例,其一是2016年初市場一致不看好工業品等大宗商品,最終結果是工業品期貨價格走的很好;第二個案例是2017初市場一致看人民幣貶值,很多機構認為人民幣相對美元會破7,最終結果是人民幣大幅升值,當然這種升值是被動升值,其他新興市場貨幣相對美元升幅更大,但毫無疑問大眾一致預期又錯了。在2017年債券市場已經走熊的情況下,這一次機構一致預期看空2018年債券市場,仍然存在錯誤的可能,大眾很容易根據當前的市場走勢為錨進而推斷未來的市場走勢。歷年券商年度策略報告對第二年股票市場的策略,基本是以券商出具策略報告前兩個月的市場走勢為錨,當然最終都是錯漏百出居多。
先回顧下2017年的債券市場,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近100bp,10年期國開債上升120bp左右,信用債漲幅則在90-130bp不等,延續了2016年四季度以來的債熊走勢。一季度,中國央行延續了2016年下半年開始的宏觀去杠桿政策,資金成本大幅上升,并帶動利率債長端收益率大漲30bp左右。二季度,隨著銀監會兩周時間內連發8個監管文件,嚴監管與去杠桿并舉,銀行間委外業務開始自行整頓,流動性波動一度加劇,債市收益率屢創新高。三季度,去杠桿政策力度趨于緩和,流動性和債市收益率整體處于盤整狀態。四季度,隨著去杠桿進程下貨幣市場利率與傳統存貸款市場利率拉大而導致的存款脫媒加速,對債券配置的需求乏力,債市由于供需失衡及對十九大后監管趨嚴的擔憂,盤整態勢被打破,數次出現收益率暴升局面,10年期國債遠遠超出上半年高點,收益率逼近4%,10年期國開債波動更甚國債,收益率逼近5%。
再看一個典型的對2018年債券市場策略的例子,招商證券固收首席徐寒飛認為債券短周期內去杠桿仍將繼續,監管政策可能會非常有效,不要低估監管的決心,2018年債券市場有可能會有一波非常大的收益率下行,市場調整可能還沒有走完。徐寒飛認為2018年地產行業、城投債、系統性信用風險可能會一次性的爆發,導致整個信用債的收益率出現50個BP以上的估值調整。徐寒飛特別提到2018年房地產恐怕是黑天鵝,不看好房地產。
敦和投資的徐小慶也認為這次大家一直看空2018年債市很可能是錯的,他的觀點是:中國經濟周期領先,明年即使海外經濟可能會推動全球的債券收益率往上走,但是中國的利率水平有可能會因為中國自身經濟基本面的回落而出現下行,而不像其他經濟體那樣。徐小慶認為2018年債券市場就像2017年股票市場一樣會出現分化,利率債可能會表現更好,而低等級的信用債則可能喪失流動性,而繼續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