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禮好 中國農機產品質量認證中心
編輯|孫潔
2017農機市場或遇寒冬
文|朱禮好 中國農機產品質量認證中心
編輯|孫潔
國家的大政方針是“糧改飼”“糧改豆”,這對農機企業來說具有指導意義,農機產品結構根據農業供給側結構進行調整并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影響自身發展命運的現實課題。

近兩年來,我國農機行業的發展形勢日益窘迫,很多企業的日子不太好過。據統計,農機工業2016年收入和利潤增速均呈現乏力態勢,達到了十年來的谷底。
當然,如果橫向比較,我們倒也并不需要過于悲觀。不止是農機行業,其他各行各業的形勢大多也好不到哪里去。放眼其他國家,很多上市公司近年來的報告,同樣也映射出這些年他們的日子也并不好過,與高峰期相比差距較大。同時,既使行業形勢不好,也同樣有表現非常優秀的企業。
三農領域與國家整體經濟形勢息息相關,在經濟全球化時代,農業和農村經濟還與全球經濟發展產生關聯。而農業受到國外農產品進出口的影響非常大。因此,很多時候,企業要把自身發展放置到更大的坐標系內進行觀察。
農機行業發展,當然受到很多變量因素的影響。
首先是農機補貼政策數額和農機補貼資金投放時段的影響最為明顯。前兩年中央財政農機補貼基本上穩定在237億元,而今年已經減少到186億元。過去,按一般較為常見的算法,以30%的補貼比例算,每年要撬動3.3倍的社會資本購機投入。今年中央補貼購機資金少了50億元,發揮的杠桿效應自然也會遜色不少。
前些年,農機補貼資金主要分兩次發放,而今年186億元改為一次性下發。因為農機補貼資金對絕大部分地區來說顯得不夠用,因此一次性下發后,補貼給去年購機的,再補貼部分今年剛申請購機的,下半年就可能沒錢了,這對于下半年銷售比較多的農機產品可能影響就大些,最明顯的就是玉米收獲機了。
因此,對于這類產品的生產企業,要與經銷商早溝通,早做工作、早些時間開展促銷,讓農民認識到下半年可能就沒補貼了,購機要趁早。
去年下半年以來,農機產品的主要原材料鋼材和橡膠等成本價格均大幅上漲。原材料價格上漲直接影響農機企業經營成本。我國很多企業的產品附加值本來就比較低,因此上游成本上漲自然會給下游傳導較大的壓力。同時,加上企業人力資源成本的逐年遞增,作為低附加值的農機行業相比其他行業面臨更大的壓力。
不過在筆者看來,我們很多農機企業管理還比較粗放,成本控制的空間比較大。
另外,不同作物種植面積調整也影響著農業行業的發展。近兩年來,國家加大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調整的力度,特別是玉米,去年玉米種植面積減少3000萬畝,今年又將繼續減少1000萬畝,上游種植面積的變化自然影響下游的玉米機械需求與用機的需求。從目前來看,國家的大政方針是“糧改飼”“糧改豆”,這對農機企業來說具有指導意義,農機產品結構根據農業供給側結構進行調整并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影響自身發展命運的現實課題。
同時,影響農機市場行情的還包括天氣、氣候等因素。如果遇上大的洪澇災害、糧食種植面積減少與收獲面積減少等,可能還會給農機市場帶來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