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哲宇
視光新概念:從視力矯正的開始到結束
——專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眼科主任張琳
文/劉哲宇
近幾年眼鏡行業的競爭可謂是全線開花,在一線戰場,價格戰、渠道戰這樣激烈的白刃廝殺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在進行;而在意識形態領域,各種相左甚至是相悖的有關眼鏡行業發展的理念也在激烈論戰,不同業態以不同的形式搶占著客戶群體。“視光中心”“視力保健中心”等新的眼鏡銷售實體方興未艾。如果你是一家眼鏡零售店的經營者,過去你的對手也許只是一條街上隔眼相望的另一家眼鏡店,而今天,你需要從電商、醫生甚至是幼兒教師的手里搶奪顧客。
目前在眼鏡行業的形態中,不難發現“視光”兩字的頻繁出現,視光中心、保健中心和眼科醫院都把視光作為自己經營的核心之一。在如今的信息時代,占據了話語權就占領了爭奪顧客的第一線。眾說紛紜之中,視光的范疇到底是什么?眼鏡店里的驗光環節能叫視光嗎?醫院里除了手術開刀之外的眼部治療就是視光么?或是說保健中心里對視力問題的先期預防和矯正才能叫視光?
要想在錯綜復雜的業態交織之中真正看清未來視光的發展方向,對概念本身深入全面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帶著這樣問題,我們采訪了上海歷史最為悠久的綜合性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的眼科主任張琳教授,請她從專業眼科醫生的角度,談談視光及其發展。
始建于1844年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是上海開埠后的第一家西醫醫院。經過170多年的時間,它已從最初一間由傳教士建立的診所,發展成為了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三級綜合醫院,由東西南北4個院區和上海市腫瘤研究所組成,在上海地區有非常響亮的聲譽和口碑。
問:張主任您好,近幾年來,眼科醫院和大型綜合醫院的眼科部門在視光方面的崛起是醫院系統視光發展厚積薄發的結果嗎?
答:事實上,我們仁濟醫院的眼科和視光部門有很長的發展歷史。我們醫院視光領域的技術發展,最早要數我們二醫大的視光專家王永齡教授,他在上個世紀50年代到美國進修,在芝加哥市西北大學眼科進修班學習,將帶狀光檢影技術帶回國內。王永齡教授把大部分的職業時間用在了視光領域的技術研究上,帶動了我們仁濟醫院的視光技術發展。
我們與上海幾個附屬醫院在眼科技術方面各有側重,比如瑞金醫院的激光、九院的整形、第一人民醫院的視網膜剝離、新華醫院的白內障手術都是強項,而我們仁濟醫院的傳統優勢項目就是視光和斜、弱視的治療。所以過去在上海甚至是華東地區有這類治療難度大的病人,都會轉到仁濟醫院。我們的視光發展其實歷史很久,從王永齡教授到孫惠華教授再到我們,是一代代傳承下來的。
張琳(左)與上海萬明寶利來光學有限公司董事長鄭佩云(右)
問:目前醫院的視光部門和眼科部門發展情況如何?順應當下醫院驗光配鏡的熱潮,視光團隊會獨立出來嗎?
答:我們在視光領域下的細分項目有很多,包括斜、弱視的治療、分子激光,以及一般的屈光不正矯正等等。但是從編制上來說我們的團隊沒有分開,原因有兩個:首先我們是一家大型綜合性醫院,擁有50多個臨床醫技科室,短時間內不可能像一些專科醫院那樣細微地劃分;其次我們對醫生隊伍的知識結構和技能都有要求,只掌握視光不掌握眼科技能或是只會開刀手術而不懂視光都是不行的。我們搞視光的醫生也要會開白內障、青光眼和淚道的手術,只是側重不同。
我目前是上海市醫學會視光學分會的主任委員,在醫學會內部,視光學分會和眼科是同等級別的。所以雖然視光從大類上屬于眼科學,但不論是醫院還是醫學會,對視光都十分重視。
問:對于“視光”這個概念,大眾一直都存在一些疑問,到底如何定義“視光”的范疇?可不可以說醫院里眼科部門涉及到手術治療的是眼科,除此以外屈光矯正、用眼鏡和其他輔助手段解決視力問題的就是視光呢?
答:那也不是的,所謂的“視光”,我們可以講一個概念:從開始到結束。做眼科手術時,不論是白內障、青光眼還是斜視,術前需要驗光確診,確認病癥不是由其他問題引起的,確認患者的視力在視光矯正之后還是不能達到正常水準,一定要手術;開刀恢復以后,也需要驗光,檢查有沒有手術后的散光和其他并發癥,確認手術的效果和完成進一步的輔助治療。實際上在一些眼科疾病治療的過程中,視光占據了很大的比重。斜視的術前術后都需要配鏡的參與,而弱視更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弱視是指在戴眼鏡矯正之后的視力達不到標準,矯正無力,這樣的情況在治療中絕大部分都是用視光而不是開刀手術的方式解決。兒童弱視有各種各樣的疑難病例,有屈光不正性的弱視、屈光參差、斜視性的弱視、先天性白內障引起的各種情況,有的需要開刀,有的需要矯正。我個人曾治療過一個弱視的小孩,年齡只有4個月,家人覺得小孩雙眼無神,到了醫院檢查才發現是弱視,這樣的病例不通過到醫院擴瞳驗光很難發現。
視光深度參與了視力矯正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從視力矯正的開始到結束。所以一般患者遇到無法確診或是傳統眼鏡矯正效果不明顯的情況應該到醫院就診。眼科和視光的治療手段是深度融合在一起的,我們醫院的驗光配鏡部分遇到眼鏡不能矯正的問題也會到門診里進行進一步的檢查。不能簡單地認為開刀手術就是眼科,不開刀戴眼鏡就是視光。
張琳主任簡歷: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醫療系獲學士學位;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系獲碩士學位;2001年晉升為眼科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
畢業30余年來,主要從事眼視光學和眼前段疾病的臨床防治及基礎研究,全面掌握對眼科常見病、多發病和眼科疑難雜癥的診治和手術。國內外發表多篇論文和專著。現為上海醫學會視光學分會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眼科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主持省部級課題,為國家科技獎勵評審專家,上海市政府采購評審專家,國家和上海市醫療鑒定評審專家。
張主任除了擁有精湛的醫術和從醫多年來積攢的優秀口碑,還有著對自己所投身的學科——眼視光學深深的熱愛。她曾經多次在東方衛視等電視臺和報刊上發表文章,普及視光知識,今年10月還將出版由她主編的《讓您的眼睛更明亮——視光學知識問答》圖書。我們節選了書中張主任發表的文章,供讀者了解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