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
云南:國企改革加速 混改樣本引關注
王睿
2017年,無論是政策的發布頻率,還是高層的表態,都預示著國企改革將會全面深入推進。當前國企改革已現兩大特點,即出現存量改革疊加增量改革的局面、自下而上的改革正在全面鋪開。云南因為地處中國西南邊陲,西部與緬甸接壤,南部和老撾、越南毗鄰,與泰國和柬埔寨通過瀾滄江—湄公河相連,并與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孟加拉等國鄰近,擁有國家一類口岸13個、二類口岸7個,是中國通往東南亞、南亞的窗口和門戶,所以云南的國企改革被寄予更多的厚望。
云南經濟雖然近年來發展較快,但仍舊較為落后,2016年全省完成生產總值14869.95億元,同比增長8.7%。在這其中,國有企業的經濟貢獻巨大,國有及控股工業企業利潤和銷售產值占整體比例分別達65%和55%。今年一季度,省屬國企實現收入1167.77億元,同比增長63.9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1.69億元,同比增長98.2%;完成增加值422億元,同比增長9.82%;僅3月份省屬國企實現收入535.38億元,環比增長51.03%。
目前,在17家云南省國資委核心企業中,10家為云南省國有獨資,主要集中在建筑工程、能源等行業。股權單一、產業分布寬、資源配置散、創新能力弱、競爭力差等問題不斷顯現;企業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管理不善、布局不合理等矛盾日益凸顯。
方向明,改革興。國有企業要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想問題、做決策,唯市場馬首是瞻,經受住市場競爭的殘酷考驗。這是讓國有企業破繭成蝶、浴火重生的關鍵。
“國有企業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要堅定不移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著力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發揮國有企業各類人才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發各類要素活力。要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的要求,推進結構調整、創新發展、布局優化,使國有企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帶動作用?!绷暯娇倳泴蟮呢熑魏蛽斪鞒隽酥匾甘?,對改革的方向和目標指明了前進方向。
在頂層思路的指引下,云南以制度創新為引領,系統部署,試點先行,扎實有序推進國企國資改革。
2014年4月17日,云南出臺了《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這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后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的第一個改革文件。
2016年初,《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結構的指導意見》《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實施意見》《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實施意見》等7個配套文件相繼出臺,云南深化國企改革的“1+N”政策體系開始形成。
最近,云南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意見》提出:到2020年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國有企業改革要在重要領域、關鍵環節取得全面突破和重要進展,形成國有資產國有企業發展新格局。在冶金、化工、生物醫藥、能源、旅游、航空、信息等領域培育一批在國內外具有比較優勢和市場競爭力的企業,力爭10戶以上企業進入中國500強,1至2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
從分類管理,試點先行,到全方位“瘦身健體”,再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集中發力,云南著力推進國有資產重組和國有企業改革,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讓國企煥發了更多活力,改革紅利不斷釋放。
截至去年,云南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已經形成了從頂層設計到配套實施的“1+19”制度體系,對深化國企改革形成了有力支撐。今年,云南將選取部分試點企業,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按照“堅持優勝劣汰,著力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堅持市場導向,有效激發國企核心競爭力”“堅持平等競合,務實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堅持創新發展,不斷促進國有經濟提質增效”的總體思路,先行先試,穩步推進國企改革發展。
當前,在認識、適應、引領新常態的大邏輯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經濟工作的主線。要推動國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利益、“清理一批”是繞不開的措施。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不放松,云南國企勇于向自己開刀,全面啟動“瘦身健體”。
作為“去產能”重點,云南對國有“僵尸企業”出清保持高壓態勢,將國有“僵尸企業”劃分為關停企業和特困企業兩大類,一方面“兼并重組一批、關閉破產一批”,推進關停企業出清,另一方面通過“兼并重組盤活一批、資本運營做實一批、創新發展提升一批、關閉破產退出一批”,加快特困企業優化重組。
今年,云南省將處置50戶以上的“僵尸企業”,到2018年,135戶省屬“僵尸企業”全部出清;加大低效、無效資產處置,千方百計降低資產負債率,省屬企業按照70%平均資產負債率的目標開展降杠桿工作,省屬國企爭取直接融資達到1000億元以上;強化企業創新能力,著力提升傳統動能,加快培育新動能,加快企業由規模擴張向轉型驅動轉變步伐,今年省屬工業企業科技支出預算同比增長10%以上、科技投入占營業收入2%以上。
云南還將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建立國資監管權責清單動態調整機制,穩步推進分類監管。以及完善國企“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領導機制,全面推行黨委書記、董事長一人擔任。
從各種數據來看,民企的資產回報率一直高于國企,這說明,民企的生產效率更高。為了改善這一局面,國家希望能夠將民企靈活的市場應對機制和創新的管理體制,引入國企內,從而開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藥方”。國有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企業的改制,不是為了混合而混合,目的是為了提高國有企業的市場意識,讓國企在改革中能夠增加競爭力和活力及創新力,為企業打造一個符合現代企業的治理體系,從而更加適應市場的轉變。
2017年是混改的落地和重點突破之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后,重點行業混改提速,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指出,下一步國企改革的重要方面,就是將原本的國有資產管理架構由目前的兩級變為國資監管機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和經營性國企三級,逐步實現政企分開,將政府和企業剝離開來,以產權管理為紐帶,突出國有資本運作,最終實現國資委從“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
4月,云南白藥控股有限公司新一屆董事會亮相,這意味著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劃上了階段性的句號。對于這家正在向千億級企業進發的老字號來說,這一步頗為關鍵,人們關心白藥控股是否能夠真正理順體制,激活機制,在未來的競爭中贏得優勢——應該說,這種關心不僅僅適用于白藥控股,它也是市場對于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普遍期待。此次云南白藥控股股東的混改規模之大、推進速度之快、審批效率之高均為行業少有,“白藥模式”成為國企混改突破新樣本。
云南白藥拿出了一半的股權用于改革,是一個重大的突破。而最近云南世博、云南文投與華僑城實施戰略重組,是央企參與地方國資改革的重要案例。這是一次重大地方國資改革的試驗。本次重組完成后,云南旅游完成了混改,云南旅游的實際控制人由云南省國資委變更為國務院國資委,是文旅行業首例實際控制人發生完全變化的上市公司國企改革。
這些僅僅只是云南國企走出的第一步?!皣蠡旄闹饕莾蓚€方面,一是允許非國有資本參股國有資本投資項目,二是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即使采用增量改革的辦法,也回避不了是民資主導國資,還是國資主導民資的問題?!敝袊ù髮W教授、國資改革專家李曙光坦言。
李曙光給出的解決辦法是,把員工持股作為混改的一個突破口,這樣可以把外部性的戰略轉化為內部性的技術調整。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最新一輪國企改革從頂層設計層面確認了允許員工持股改革方向,意味著“員工持股”進入一個新的制度層面。
李錦表示,混合所有制的一項重要改革就是將社會資本引入國企,如果不允許員工持股,社會資本依舊可能淪為“陪跑”。國企面臨著如何有效激勵骨干員工的問題,如果骨干員工沒有工作積極性,沒有歸屬感,不利于國企改革推進。員工持股使企業員工具有企業所有者和勞動者雙重身份,真正成為企業的主人,從而更加關心企業興衰,能夠大大提高企業的凝聚力。

“白藥模式”成為國企混改突破新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