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問與答
寶寶1歲半,吃獼猴桃、西紅柿時,嘴唇周圍就起疙瘩,不疼不癢,過一會兒癥狀就消失了,需要看醫生嗎?
這可能有2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寶寶對某種水果過敏,如獼猴桃、杧果等是容易引起過敏的水果。輕度的過敏可能會表現在局部,比如嘴唇周圍的。但是,如果過敏嚴重時會出現全身的癥狀,如濕疹、蕁麻疹、腹瀉等。另一種情況是,由于水果或蔬菜中的酸性成分的刺激,使得寶寶嘴唇周圍的嬌嫩的局部皮膚出現紅疙瘩。這種情況一般只表現在嘴唇周圍的局部地方,而不會擴大。
所以,家長需要仔細觀察一下,寶寶吃了這些水果和蔬菜是否還有其他癥狀。如果遠處的皮膚有過敏的表現或寶寶吃了這些食物后有肚子不舒服的情況,應該去醫院請醫生判斷一下是否為食物過敏。如果寶寶的表現僅是在嘴唇周圍,而且癥狀很快消失,可以不急于去看醫生。這時,應該在寶寶每次吃完這些酸性果蔬后,及時幫寶寶把嘴唇周圍用清水洗凈后再擦干,而不是僅僅用干紙巾或干毛巾擦一下,以免繼續刺激寶寶嬌嫩的皮膚。如果寶寶的嘴部用水洗凈后癥狀就消失了,則也就從另一方面印證了寶寶并非過敏,而僅僅是對酸性物質的刺激敏感而已。
寶寶2歲,早上起來是不是也要先喝白開水?喝多少適合?要等半小時后進餐嗎?
起床先喝一杯白開水,是一種民間的養生習慣。用現代醫學的原理來解釋也是有道理的。人體的水分一直在不斷消耗,途徑包括代謝水、尿液、汗液、呼吸和皮膚蒸發。一般來講,夜間損失的水分要少于白天,但由于夜間時間較長,而且基本不補充水分,所以早上起來適量喝些水有助于補充夜間失去的水分。寶寶的皮膚比成年人薄,水分更容易從皮膚中蒸發流失。所以讓寶寶早上起來補充一些水分是有好處的。寶寶補充水分的量可以參照其平時每次喝的水而定,晨起補水太多會影響寶寶早餐的攝入,也會過分稀釋胃液影響寶寶的消化。因為寶寶的早餐也會有水分,所以補水量為平時每次喝水量的30%~50%就可以了,具體的量以不影響寶寶吃早餐為宜。喝完水后可以稍等一會兒再讓寶寶吃飯,一般15~30分鐘即可。
營養專家
李寧
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 主管營養師

寶寶2歲半,特別喜歡吃油炸魚排、蝦排等油炸食物,可一吃這些食物就便秘,怎樣能讓他不便秘?
家長應該注意給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要總給寶寶吃這類油炸的食物。首先,油炸類食物都是高熱量的食物,進食太頻繁或者量太大,容易增加額外的熱量攝入,讓寶寶的體重增加超出正常范圍。很多家長都會低估孩子的體重,認為寶寶體重正常,但超重和肥胖率卻在逐年上升,成為構成兒童遠期健康的隱患。所以,請盡可能少安排這類食物。
如果偶爾吃了油炸的食物,請盡量搭配些白蘿卜、白菜、苦瓜、綠葉青菜、青筍、蓮藕、黃瓜、冬瓜等蔬菜類,以及金針菇、木耳等,有助于減少脂肪的吸收,并幫助孩子消化這些高脂肪的油炸食物。
除了食物,攝入充足的水分,是幫助大便松軟、可以及時排出的關鍵,也是幫助高蛋白高脂食物消化代謝的重要輔助。營養專家

劉遂謙
北京和睦家醫院臨床營養師,澳大利亞營養師協會認證督導營養師
寶寶從出生到現在將近3個月了,一直拉肚子,有時候一早上就會拉3次。常規體檢也看不出什么問題。昨天做了一個系統的大便檢驗,結果是寶寶乳糖不耐受。這是怎么回事?寶寶要停喂母乳嗎?
寶寶不需要停止母乳喂養,可以在每次母乳喂養之前給寶寶服用乳糖酶。乳糖是在母乳和牛奶等乳汁中含有的一種糖類,乳糖酶是消化乳糖所必需的酶。乳糖酶在小腸中將乳糖分解為葡萄糖和半乳糖后,才更易于吸收。如果人體缺乏乳糖酶,乳汁中的乳糖未經消化吸收就直接到了大腸中,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乳糖被發酵產氣,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腹脹、腸鳴、腹痛、嘔吐、腹瀉等癥狀,即乳糖不耐受。
寶寶發生的乳糖不耐受分為先天性和繼發性兩種。先天性乳糖酶缺乏需要長期服用乳糖酶,待寶寶長大停母乳后可更換為無乳糖配方奶。繼發性乳糖酶缺乏需要等受損的腸道功能逐漸恢復后,再停用乳糖酶。繼發性乳糖酶缺乏在小寶寶中更為常見,是由于腹瀉或營養不良等造成腸道黏膜損傷引起的。對于尚需要母乳作為全部或主要營養來源的小寶寶來說,即使出現乳糖不耐受的癥狀,也不建議停喂母乳。可在醫生指導下給寶寶服用乳糖酶,即可緩解癥狀。
營養專家

周敏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婦兒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