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霞(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兒科主任、主任醫師) 編輯|覃靜
小暑,防暑降溫,益氣寧心
文|崔霞(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兒科主任、主任醫師) 編輯|覃靜
小暑為24節氣中的第11個節氣,在每年的7月7日或8日開始,自太陽黃經達105°時開始。歷書中曰:“斗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于極點,故名也。”也就是說,此時天氣已經很熱,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所以叫作小暑。小暑時節已是初伏前后,很多地區的平均氣溫已接近30℃,時有熱浪襲人之感,暴雨也時常在小暑節氣光顧我國的大部分地區。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俗話說“熱在三伏”,進入小暑節氣,也是進入伏天的開始,這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伏即隱藏的意思,亦即進入暑伏后,應該注意多靜少動,降溫避暑,避免出汗過多。古代有掘井藏冰、伏日賜冰的宮俗,夏日吃冰瓜、冰粥等冰鎮食品。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小暑節氣氣溫較高、濕度較大。久置露天的木料,如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如果在上面坐久了,可能誘發痔瘡、風濕和關節炎等疾病。所以在此節氣中不能長時間坐在露天放置的木凳或木材上,否則寶寶遭受暑濕,容易誘發濕疹、汗皰疹、肛門濕癢等疾病。
三花三葉三豆三果
暑伏天悶熱潮濕,此時飲食宜清淡,多選擇一些具有清暑、利濕功效的食材,如將扁豆、綠豆、赤小豆、薏米等食材煲成湯或粥,多吃蔬菜和水果。
有人將小暑節氣的飲食總結為“三花三葉三豆三果”。三花指金銀花、菊花和百合花,三葉指荷葉、淡竹葉和薄荷葉,三花三葉均為輕清之品,可清暑熱,可以用來煮水喝,也可以煮粥時放入。三豆指綠豆、赤小豆和黑豆,三果指西瓜、苦瓜和冬瓜,這些食材同樣具有清暑、祛濕的功效,可以煮粥,也可以榨汁。
民間還有小暑食藕之說,鮮藕含有豐富的鈣、鐵、鋅等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能夠清熱生津,涼血除煩,非常適合夏天食用。便秘或鼻衄的寶寶可以將鮮藕榨汁食用。
小暑鱔魚賽人參
民間有小暑吃鱔魚的習慣,尤其江南一帶。黃鱔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為滋補味美。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其“性味甘溫無毒,入肝、脾、腎等三經,可補虛損、強筋骨、祛風濕”。夏季是慢性呼吸道疾病及風濕性疾患的緩解期,上述疾病多為陽氣不足,黃鱔屬于溫補類食物,根據冬病夏治的說法,小暑時節最宜吃黃鱔進補。另外,夏季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津,吃鱔魚可起到補益作用,但內熱的寶寶不宜食用。
減苦增辛,以養肺氣
《攝生消息論》曰:“夏三月屬火,主于長養心氣,火旺味屬苦,火能克金,金屬肺,肺主辛。當夏飲食之味,宜減苦增辛以養肺。”所謂“減苦增辛”,即少食苦味,多進辛味。中醫學認為,苦味可旺心氣,而小暑節氣心火旺,多食苦味食物,易助心火,克伐肺氣。五味中,辛味入肺。在小暑時節適當增加辛味的食物,如白蘿卜、蔥白、姜、韭菜、蒜苗等,可避免心氣偏亢,有助于宣暢肺氣,祛濕利濕。
如果寶寶食欲不佳,可以準備一些酸味食物,如檸檬、烏梅、葡萄、山楂、菠蘿之類,既有助于收斂易耗散的心氣,又可以生津開胃。
宜養心清神
天氣炎熱,寶寶容易心煩不安,常有夜啼或多動等表現。夏季所主為心,所以顧護心氣,寧心安神,確保心臟功能的旺盛,是春夏養陽的原則。中醫學認為“汗為心之液”,所以有“暑必傷心”之說。俗話說“心定自然涼”,所以要盡量避免寶寶做過于劇烈的運動,注意休息,放松心情,做到形神既安,即可安度暑伏節氣。
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于日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于日。”夏季是人體心火旺、肺氣衰的季節,可以適當晚睡而早起,積極參加戶外活動,不要為了躲避陽光而長時間待在房屋里。同時,由于夏日中午氣溫較高,不宜外出,而晚上睡眠相對較短,寶寶正處于生長發育期的重要時期,所以要適當午睡,以保證充足的睡眠。
長時間在陽光下活動可能引起中暑,所以,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氣涼爽時到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處活動。
小暑出汗祛暑熱
適度出汗有利于祛除暑熱,如果長時間待在空調屋里,或長時間吹電扇,寶寶反而會因汗出不暢,導致暑濕內閉。所以,暑伏季節,還是要堅持到戶外活動,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屋里。戶外活動后,皮膚上的汗腺大開,如果馬上進入空調屋里,體內的暑熱還沒來得及排完,寒氣就突然襲來,寶寶很容易感冒或者出現胃腸癥狀。
冬病夏治好時機
冬病夏治是中醫學防治疾病的一個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據《黃帝內經》中“春夏養陽”的原則,利用夏季,尤其是三伏,一年中氣溫最高、陽氣最充沛、體表經絡中氣血最旺盛的有利時機,通過內服或外用一些方藥來調整機體陰陽平衡。小暑時節是一年之中伏天的開始,對于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反復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鼻炎、哮喘、慢性腹痛、遺尿等,此時是最佳的治療時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小暑即小熱。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由于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墻角下以避暑熱;而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小暑
丁酉年?七月七日前后
【小暑一聲雷,倒轉做黃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