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受訪專家|田國秀(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田國秀:誰在低估全職媽媽的價值?!
文|陳受訪專家|田國秀(首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Part3 觀點
認為全職媽媽不工作只是帶孩子,沒有收入,沒有參與社會的發展,從而對其社會地位給予了偏低的評價,這顯然是不對的。當全民越來越重視兒童早期教育的時候,媽媽在家庭條件允許之下選擇于孩子幼小時期暫時回歸家庭,是明智的!但是這個回歸應該是富有內涵的,包含豐富的內容創造性和成長性的思考。全職媽媽要保持學習、保持發展、保持不斷豐富自己,這才是實質意義上的養育孩子,而不是形式上的養育孩子。

在我們的調查中,有對現在越來越多高知女性選擇回歸家庭做全職媽媽的看法。對此田老師的觀點是:“我們必須要承認,養育孩子確實離不開物質基礎。如果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或者是長輩能夠提供一些幫助的情況下,我贊同母親在孩子出生的兩三年內暫時回到家庭,全職履行養育孩子的職責。”
之所以這樣講,田老師認為主要有以下理由:首先,養育孩子這件事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經被放到了極其重要的位置。文化的發展,知識的積累以及社會的迅速變遷轉型都使我們意識到,一個孩子的培養或早期培養對他的一生有著奠基性的作用。其次,無論是心理學的研究還是社會學的研究都共同證明了,幼兒發展的早期最好的養育者就是母親,當然也包括孩子身邊其他親密的親人。因為從生物學的意義來說,讓孩子最容易建立安全感或心理歸屬感的就是他的父母,但占第一位的還是母親。基于這種本能的或遺傳性因素,如果孩子在出生的一兩年內能夠得到媽媽悉心的、快樂的、幸福的陪伴,對于孩子早期心理安全感、人際關系、親密關系的培養都是非常有好處的,更是在為他未來的長遠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所以,如果有一定的物質條件基礎,能夠保證母親可以在比較安寧、內心沒有過多負擔的狀態下成為全職媽媽,承擔養育子女的職責,是正確的事。

采訪田老師時,她談到“全職媽媽”這個話題其實牽扯面極廣,涉及到的領域和觀念極其復雜。在某種程度上說,這并不是一個輕松的話題,這種不輕松主要指的是母親在孩子身上花費的心血和精力。
母親養育孩子是需要極大的心理投入的。對此母親要有良好的思想準備,要有陪伴孩子的能力、素養以及知識儲備。
很多人認為,全職媽媽所付出的勞動是分內的事。田老師說,這種看法雖然沒錯,但養育孩子不只是媽媽分內的事,也是爸爸分內的事。只是在較短的特殊階段,如果需要夫妻分工,一方以孩子為主,一方以工作為主,相對來說,母親可能更適合承擔以孩子為主的那方。但一定不能認為,全職媽媽不用出去工作,只是在家照顧家庭和孩子就是輕松的。
其實培養人、養育人比一切工作都艱難。原因就在于,今天的社會對于嬰幼兒的成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孩子身體強壯沒有疾病,并且要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生理指標、心理指標、社會指標這3個方面都要培養好,全職媽媽為此要付出很多。她幾乎在獨自承擔著培育一個“全兒童”的責任,包括身體、心理和精神層面的培養,這些都是極其不容易的。

我們當前社會的一些人可能認為,全職媽媽不工作只是帶孩子,沒有收入、沒有在社會中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成長的機會,沒有參與社會的發展,從而對其社會地位給予了偏低的評價,這顯然是不對的。只能說明,這個社會還不太習慣把養育孩子作為母親的成就來看待,這與另一方面人們又對孩子的成長發展抱以極高的預期和要求是自相矛盾的。
社會和家庭對全職媽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全職媽媽在孩子幼小時期要履行好養育職責,另一方面,當孩子上幼兒園后,她們中的很多人又要比較順利平穩地回到職場,重新轉型。對此,田老師也提出了她對全職媽媽們殷切的期望。
田老師說盡管她支持女性成為全職媽媽的選擇,但她非常反對所謂全職媽媽就是在家只照顧孩子的狀態。她認為從今天社會發展的便捷條件上來說,即使全職媽媽的主要精力在養育孩子上,也可以與社會的發展保持同步的學習與進步。這種同步的學習與進步,另一方面為了養育孩子,一方面也是在貢獻社會。不斷學習的本身就證明你沒有離開社會。
全職媽媽陪伴和養育孩子很多時候是心理層面的,這要求全職媽媽自己要閱讀,在閱讀的基礎上有所思考,在思考的基礎上對自己的人生也進行反思。這其中可能會涉及生命價值觀、人與社會的關系,人怎樣更好地融入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發展等人生的大主題。想把孩子培養好,所有的疑問不是別人可以回答的,需要自己做出回答。
因此,全職媽媽讀書、學習、思考就變得非常重要。
今天的社會變化極速,中外文化交流豐富多元,很多時候父母會遇到前所未有的問題,光靠經驗型養育肯定不可以,要靠知識型、智慧型的理性養育才行。
如果全職媽媽不僅保持著持續學習,還把自己學習和思考的過程變成文章,變成可以公開分享和交流的成果,就變成了雙向受益:一方面自我成長,另一方面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到了更多有需要的家庭和父母,這就是在創造價值。比如認真學習了嬰幼兒生理心理發展規律的媽媽,可以把學到的知識結合自己的實踐、嘗試與思考寫成文章進行分享,能夠幫到不少正處在育兒焦慮中的父母。
田老師認為,全職媽媽看似在家全職陪伴著孩子,但其實不僅僅是在生活上的陪伴。養育的關鍵要看孩子在精神和心理層面的質量和效果如何。有效果的養育,往往主要取決于母親自身的質量和成長程度,人格的完整度及豐富度。這樣才可以說養育是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而全職媽媽更有優勢在這個時期充實自己,做能量充足的母親,也為未來重回職場做好充分的準備。
“可以自由地選擇做全職媽媽,也可以只在一個特定階段做全職媽媽。但要記住,回歸家庭,全職育兒絕不等于放棄發展!只有不斷發展的母親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好母親。而且,當孩子不需要我們再當全職媽媽時,我們也會因為自身沒有停止發展,仍然能夠回到社會扮演好其他的社會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