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長城/山東省沂南縣畜牧局
夏秋季節雞白冠病的防治
郭長城/山東省沂南縣畜牧局
雞白冠病又叫雞住白細胞原蟲病,是由住白細胞原蟲屬的原蟲寄生于雞的紅細胞和單核細胞而引起的一種以貧血為特征的寄生蟲病。主要由卡氏住白細胞原蟲和沙氏住白細胞原蟲引起。其中,卡氏住白細胞原蟲危害最為嚴重。該病可引起雛雞大批死亡,中雞發育受阻,成雞貧血。
該病的發生與蠓和蚋的活動密切相關。蠓和蚋分別是卡氏住白細胞原蟲和沙氏住白細胞原蟲的傳播媒介,因而該病多發生于庫蠓和蚋大量出現的溫暖季節,有明顯的季節性。一般氣溫在20℃以上時,蠓和蚋繁殖快,活動強,該病流行嚴重。我國南方地區多發于4~10月份,北方地區多發生于7~9月份。
1.雛雞感染多呈急性經過,病雞體溫升高,精神沉郁,乏力,昏睡;食欲不振,甚至廢絕;兩肢輕癱,行步困難,運動失調;口流黏液,排白綠色稀便。
2.消瘦、貧血、雞冠和肉髯蒼白,有暗紅色針尖大出血點(圖1)。

圖1 雞冠蒼白,有暗紅色針尖大出血點
3.12~14日齡的雛雞因嚴重出血、咯血(圖2)和呼吸困難而突然死亡,死亡率高。血液稀薄呈水樣,不凝固。

圖2 咯血
1.皮下、肌肉,尤其胸肌和腿部肌肉有明顯的點狀或斑塊狀出血(圖3、圖4、圖5、6)。

圖3 胸肌和腿肌上的點狀或斑塊狀出血
2.腸系膜、心肌、胸肌或肝、脾、胰等器官,有住白細胞原蟲裂殖體增殖形成的針尖大或粟粒大,與周圍組織有明顯界限的灰白色或紅色小結節(圖7、圖8、圖9、圖10、圖11、圖12)。

圖4 胸肌上有點狀、隆起的出血

圖5 胸肌上的點狀出血,貧血

圖6 腿肌上的點狀出血

圖7 胰臟上隆起的結節性出血

圖8 小腸漿膜面上隆起的結節性出血

圖9 心尖上的灰白色結節

圖10 腎臟周圍出血,不凝固

圖11心臟上的灰白色梭狀結節

圖12 肝臟上的出血
消滅昆蟲媒介,控制蠓和蚋是最重要的一環。要抓好三點:一是要注意搞好雞舍及周圍環境衛生,清除雞舍附近的雜草、水坑、畜禽糞便及污物,減少蠓、蚋孳生繁殖與藏匿;二是蠓和蚋繁殖季節,給雞舍裝配細眼紗窗,防止蠓、蚋進入;三是對雞舍及周圍環境,每隔6~7 d,用6%~7%的馬拉硫磷溶液或溴氰菊酯、戊酸氰醚酯等殺蟲劑噴灑1次,以殺滅蠓、蚋等昆蟲,切斷傳播途徑。
最好選用發病雞場未使用過的藥物,或同時使用兩種有效藥物,以避免有抗藥性而影響治療效果。可用磺胺間甲氧嘧啶鈉按50~100 mg/kg飼料,并按說明用量配合VK3混合飲水,連用3~5 d,間隔3 d,藥量減半后再連用5~10 d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