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前李崢巍陽娜
眾創空間:擠掉泡沫謀轉型
文/葉前李崢巍陽娜
圖/東方IC
經歷2015年“井噴式”發展后,2016年眾創空間繼續向縱深發展。與此同時,數量上急劇增加的眾創空間、孵化器也出現了“分化”:一些“有空間沒人氣”的已關門倒閉,跟風而上的創投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降溫。不過,不少機構和創業者認為,這輪回調沒有影響“雙創”大勢,未來各方會繼續筑牢創新創業的基礎設施,“雙創”將獲得長遠發展,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
在北京中關村微軟中國大廈二層“微軟加速器”,數百平方米的公共辦公空間吸引了數十個創業公司入駐。它以“校友制”形式提供創業公司的加速服務以及智能云等創業基礎設施服務。
微軟加速器中國駐企首席執行官羅斌說,2016年5月第八期創業企業招募中,總共有1200多個申請項目和團隊報名,最終15家創新企業被“錄取”入駐,他們都有核心技術創新力和市場競爭力,涵蓋了云計算、大數據、虛擬現實等領域。
業內人士反映,2016年“雙創”有兩個顯著變化,一是眾創機構層次顯著提升,以創投、大科研機構以及大企業主導的三類眾創空間和孵化器最活躍和有生命力;二是創新創業項目越來越專業,技術型創業在創業環境、創投環境的變化中沒有受到太多影響,持續獲得各類資源的支持,優秀團隊越來越傾向于硬科技產品,而非簡單的互聯網模式創新。
從草根興起的“雙創”也在大型企業內部落地發芽。航天科工打造基于“互聯網+智能制造”的產業服務平臺“航天云網平臺”,在內部培育了2000余個航天創新團隊;中航工業構建的“愛創客”開發出30多項重要科技成果。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中央企業新搭建各類“雙創”支撐平臺100多個,總數較2015年末增長了近一倍。通過搭建“雙創”支撐平臺,開展開放式創新合作,大企業和小企業共享資金、共享技術,有效放大了內部員工及小企業的創新創業能量。
值得注意的是,源于城市、長于城市的“雙創”正逐步向農村地區、農民群體和農業領域擴展。阿里巴巴集團發布的《中國縣域電子商務報告》顯示,農產品電商增長勢頭良好。目前全國共有近2萬名農村淘寶合伙人,其中超過一半具有大專以上學歷,75%屬于返鄉就業。
經過前兩年的“井噴式”增長,2016年以來,“雙創”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調整:部分眾創空間冷清、運營不下去,甚至倒閉;創投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去年,曾為深圳南山區孵化器明星項目之一的“孔雀機構”因拖欠物管費、虧本嚴重而不得不關門。此前,眾創空間“地庫”也宣布倒閉。地庫創始人楊炳龍說,入駐率不到一半,競爭壓力太大,同質化問題嚴重。對此,柴火空間創始人潘昊解釋說,一開始不少空間都拿到補貼,且依靠補貼活著,現在熱度過后補貼少了或者沒了,就失去了生存能力。
市場調查顯示,眾創空間平均入駐率只有30%左右。廣州酷窩聯合創始人吳家耀說,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空間入駐率還算高,但能達到50%以上就算是很好的,二三線城市的眾創空間真的是“空”間。
我國天使投資、創業投資也進入調整期。創投行業市場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天使投資金額為7.78億美元,同比減少9.6%,創業投資金額為94.67億美元,同比下降5.6%。
業內機構認為,正?;卣{有利于“雙創”發展去浮躁、更理性,投資人、創業者、地方政府可以把焦點放到更高端、高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的模式上,本輪回調不會改變全國“雙創”發展大勢,反而有利于擠壓泡沫。
經過政府和社會兩年來的共同推動,全社會的創新創業意識得到了極大提高。業內人士建議,各級政府資源向前端傾斜,夯實“雙創”基礎設施,推動“雙創”向質量型和效益型升級。
一是政府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采取母基金運作模式,和市場化機構聯手推動“雙創”往縱深邁進。松禾資本創始合伙人厲偉說,地方政府手里有錢,但存在“不會花、不敢花”的問題,與創投機構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其專業化能力,減少尋租空間、降低投資風險。與此同時,可以引導更多的創業投資機構向上游發展。
二是繼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暢通創投退出機制。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總經理張云峰說,創業成功需要有一個周期,沒有7年甚至10年很難成就一個上市公司,而中國出資人很少愿意等待超過5年,所以中間通過上市、并購退出非常重要。資本市場建設應作為支持“雙創”的重中之重,沒有好的退出通道,就無法形成創業的良性循環。
三是加大知識產權、商標權保護力度。當前,對“雙創”的知識產權保護不足尤為明顯,現象表現為一些先行的創業項目倒閉。溢思得瑞科技創新集團董事長孫一桉建議,知識產權保護必須“下猛藥,來狠的”,對侵權者的懲處應著眼于“讓其永不能翻身”的力度。
四是理順人才成長機制。專業人士認為,發展“雙創”最關鍵的還是人才,人事制度應該鼓勵各領域各個崗位員工養成鉆研好學、日積月累的作風,為“雙創”的長遠發展奠定人才基礎。(據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