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列智軌列車驚艷亮相
▲智軌列車亮相(鄒麟攝)
一提到城市軌道交通,很多人就會聯想到長長的軌道,有沒有一種既保持像軌道列車大載客量優勢,但不需要建造專有鋼軌,又能像公交車靈活穿行的城市交通工具呢?答案是肯定的。
6月2日,由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下稱“中車株洲所”)研制的一種名為“智能軌道快運系統(ART)”(下稱“智軌”)的全新交通產品在株洲首次亮相,它以虛擬軌道替代實軌,橡膠輪胎代替鋼軌,這種融合了現代有軌電車和公共汽車各自優勢的新型交通工具顛覆了人們對城市交通的傳統認識,為解決大中城市出行難帶來了新的選擇和體驗。
此次亮相的智軌列車為3節編組,長31.64米,寬2.65米,高3.4米,最大載客人數307人,最高運行時速為70公里。與現代有軌電車相比,該車采用了膠輪承載,取代傳統鋼輪鋼軌,無需鋪設專有軌道。
別看列車體形大,是個“胖子”,“身手”卻十分靈活。整列車轉彎半徑與普通公交車相當,且比公交車的通道寬度更小。該列車最小轉彎半徑為15米。當車在轉彎半徑15米的彎道上運行時,12米大巴的通道寬度為5.8米,而智軌列車為3.83米,因此可在大多數城市道路上通行。同時,該列車采用類似高鐵的雙車頭設計,省去調頭麻煩。
列車采用高鐵柔性編組模式,可根據客流變化調節運力,可調整為5節編組等,能有效解決普通公交車載客量較少的缺陷。
智軌列車看似無軌,實則有“軌”,只不過采用了中車株洲所創新團隊自主研發的“虛擬軌道跟隨控制”技術。通過車載各類傳感器識別路面虛擬軌道線路,將運行信息傳送至列車“大腦”(中央控制單元),根據“大腦”的指令,在保證列車實現牽引、制動、轉向等正常動作的同時,能夠精準控制列車行駛在既定“虛擬軌跡”上,實現智能運行。
除了這一核心技術,智軌共采用了8大核心技術來支撐其優越性。比如主動安全技術、無網供電技術等。中車株洲所總工程師、智軌列車項目組組長馮江華表示,智軌接下來會繼續嫁接一些更先進的技術,包括自動駕駛、大數據以及非物理接觸下的無線通信和控制相關的技術。
中國工程院院士桂衛華表示,這種新式列車的功能優勢在于低成本、大運量,研發團隊在探索其實現方式時,實現了對已有跨行業技術的顛覆式創新,這種問題導向、跨界創新的精神值得大力提倡。
同日,株洲市政府正式宣布,在該市開建全國第一條智軌列車示范線,該示范線有望于2018年投入商業運營。(據瀟湘晨報、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