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艷 芬
(太原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
太原市迎新北三巷與沿線節點的方案設計研究
郭 艷 芬
(太原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以迎新北三巷道路工程為背景,為保證陽興大道與濱河東路的快速通行,解決濱河東路由北向東的交通流,提出了上跨陽興大道的橋梁方案,高架匝道左轉的立交方案,并設置人行天橋解決了行人安全過街的問題。
快速路,高架,立交方案,沿線節點
迎新北三巷位于太原市北部城區,為規劃的東西向城市次干路。迎新北三巷(大同路到濱河東路段)無現狀路,沿線主要與濱河東路及陽興大道兩條快速路相交。本文主要研究這兩個節點的方案設計。
陽興大道已于2014年實施完畢,但是沒有對迎新北三巷這條次干路預留快速化的條件,故方案研究時考慮既滿足陽興大道快速化要求,又保證迎新北三巷東西向貫通,另外陽興大道東側為陽興河,本次設計時將迎新北三巷一并上跨陽興大道及陽興河。
迎新北三巷與濱河東路節點,考慮到陽興大道與濱河東路節點已設置迂回式定向匝道,分析迎新北三巷、陽興大道及濱河東路這個三角帶的交通流,研究發現濱河東路由北向東該轉向的交通流無法實現。
迎新北三巷高架上跨陽興大道,濱河東路左轉迎新北三巷,大大提高了迎新北三巷的通行能力,也為太原市北城的交通分流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打通迎新北三巷勢在必行。
迎新北三巷為規劃的東西向城市次干路,規劃寬度為40 m。規劃線位西起濱河東路,經北固碾村南側與大同路相交。大同路到新蘭路段已于2011年實施,為現狀道路,且按照近遠期結合,近期實施斷面寬度為30 m,遠期用地控制紅線為40 m。
迎新北三巷地面標準段采用雙幅路人非共板形式,車行道布置為雙向六車道,車道寬度為3.25 m×2+3.5 m,道路總寬40 m。斷面具體布置形式為:3.0 m人行道+3.5 m非機動車道+1.5 m樹穴帶+10.5 m機動車道+3.0 m綠化帶+10.5 m機動車道+1.5 m樹穴帶+3.5 m非機動車道+3.0 m人行道。
高架橋總寬16 m,雙向四車道,具體布置為:0.5 m(防撞護欄)+7.25 m(機動車道)+0.5 m(中央防撞護欄)+7.25 m(機動車道)+0.5 m(防撞護欄)。
現狀濱河東路斷面由西向東為:3 m人行道+1.5 m側分帶+11 m機動車道+2 m中分帶+11 m機動車道+1.5 m側分帶+2.0 m人行道。
1)以城市總體規劃為指導,以立交功能定位為基礎,確定立交方案;
2)統籌機動車、非機動車和行人交通的不同需求;
3)注重立交與周邊環境的協調,減少立交對景觀的影響;
4)完善快速路過街設施的不足,使快速路附近居民能安全、順暢過街。
1)道路性質:迎新北三巷為城市次干路,陽興大道為城市快速路,濱河東路為城市快速路。
2)設計速度:迎新北三巷主線50 km/h,輔路30 km/h;匝道30 km/h。
3)橋涵設計荷載:城—A級。
4)匝道寬度:9 m(單向單車道)。
5)凈空:機動車道不小于4.5 m;非機動車道不小于2.5 m。
5.1 陽興大道、陽興河節點設計
迎新北三巷主線上跨陽興大道,輔道采用右進右出方式與陽興大道平交。根據《太原市城市防洪排澇規劃》(2013),陽興河洪水重現期定為100年,相應洪峰流量607 m3/s,設計斷面底寬60 m,頂寬84 m,水深3.5 m,堤高6.5 m。此處擬建一座4×20 m連續梁橋。
結合陽興河河道規劃,方案設計為三幅橋梁,主線上跨陽興大道擬建一座四聯橋長321 m(4×20 m+4×20 m+21 m+39 m+21 m+4×20 m)高架橋,跨陽興大道采用鋼結構連續梁橋,其他采用混凝土等截面連續梁橋,橋面總寬16 m,雙向四車道。兩側輔道上跨陽興河分別建一座4×20 m預應力混凝土先簡支后連續箱梁橋,橋面總寬19 m。
5.2 濱河東路節點設計
1)轉向分析。
迎新北三巷與濱河東路為T形交叉口,濱河東路與陽興大道在東西向相距約670 m,南北向迎新北三巷及陽興大道均與濱河東路相接,迎新北三巷與陽興大道南北向相距約810 m。陽興大道與濱河東路節點已于2014年設置迂回式定向匝道,在北側上跨濱河東路后與濱河東路相接,解決陽興大道由東向南的交通流。分析這個三角地帶交通流的走向,研究發現濱河東路由北向東該轉向的交通流無法實現。基于以上問題,提出了設置高架匝道實現左轉的方案。地理位置圖如圖1所示。
2)立交形式。
迎新北三巷與濱河東路主線平交,采用右進右出形式。為解決濱河東路由北向東的交通流,在濱河東路西側設置迂回式定向匝道,在南側上跨濱河東路后與迎新北三巷相接。立交形式見圖2。
5.3 人非系統設計
隨著城市道路拓寬改造以及快速化的力度加大,人行過街能力減弱,且對于快速路的過街存在行人安全隱患。為解決行人安全過街問題,避免人車爭道現象,充分發揮快速路的道路通行能力,需設置行人過街設施。


迎新北三巷上跨陽興大道(快速路),地面輔道右進右出陽興大道,非機動車道及人行過街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在陽興大道與迎新北三巷交叉口以北設置一座人行天橋。
濱河東路是太原市汾河東岸南北向交通主軸線,隨著濱河東路西側的濱河公園的建設,它將成為城市景觀綠地,成為市民休閑、游玩的場所。為解決迎新北三巷行人過濱河東路的問題,方便百姓進出公園,在迎新北三巷濱河東路的北側設置一座人行天橋。
迎新北三巷與陽興大道節點屬于十字交叉口,采用高架上跨橋梁形式,既保證了陽興大道的快速化通行,又實現了迎新北三巷的東西向通行。迎新北三巷與濱河東路節點屬于T型交叉口,采用迂回式上跨匝道實現濱河東路向迎新北三巷的左轉。這兩個節點的方案設計既滿足兩條快速路的交通不被干擾,又充分發揮了迎新北三巷東西向的通行能力;同時濱河東路由北向東的匝道也彌補了陽興大道與濱河東路的轉向缺失,解決了該流向的交通需求。
另外迎新北三巷與陽興大道、濱河東路這兩個節點均設置了人行天橋,保證行人順利、安全通行,充分考慮了行人過街要求及景觀要求,符合安全、經濟、適用、美觀的原則。
[1] JTG 152—2010,城市道路交叉口設計規程[S].
[2] CJJ 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S].
[3] CJJ 11—2011,城市橋梁設計規范[S].
Research on the scheme design of Taiyuan Yingxin Three North Lane and along the route node
Guo Yanfen
(TaiyuanMunicipalEngineeringDesignandResearchInstitute,Taiyuan030002,China)
Taking the Yingxin Three North Lane road engineering as the background, in order to ensure the rapid passage of Yangxing Avenue and Binhe East Road, solved the traffic flow of Binhe East Road from north to east, put forward the bridge scheme cross the Yangxing Avenue, the interchange scheme of ramp turn left, and set the pedestrian safety crossing the street problem of pedestrians bridge.
expressway, viaduct, interchange scheme, along the line node
1009-6825(2017)17-0015-02
2017-03-31
郭艷芬(1982- ),女,工程師
TU98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