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文 佳
(鄭州市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公室,河南 鄭州 450000)
?
文物保護視角下談鄭州市傳統村落的保護利用
宋 文 佳
(鄭州市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公室,河南 鄭州 450000)
以鄭州市已被住建部門公布的22處傳統村落和1處歷史文化名村為調查對象,通過分析其保護利用情況,對在現代化浪潮的沖擊下,如何進一步合理保護利用傳統村落進行了探討。
文物,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村,老建筑
2012年,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等部委聯合下發《關于開展傳統村落調查的通知》,要求開展傳統村落的調查工作,并定義傳統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較早,擁有較豐富的傳統資源,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應予以保護的村落。”傳統村落應符合傳統建筑風貌完整、選址和格局保持傳統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等三項條件之一[1]。其中傳統建筑風貌完整一條明確要求:歷史建筑、鄉土建筑、文物古跡等建筑集中連片分布或總量超過村莊建筑總量的1/3,較完整體現一定歷史時期的傳統風貌。
截止到2017年,國家相關部門聯合公布了四批國家級傳統村落共4 157處。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也相繼公布了四批省級傳統村落。目前,河南省共有傳統村落591處,其中國家級傳統村落123處。鄭州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省會,共有傳統村落22處,其中4處為國家級傳統村落,另有河南省級歷史文化名村1處(見表1)。本文擬以鄭州市22處傳統村落和1處歷史文化名村為調查對象,并以“傳統建筑風貌完整”這一特色入選的傳統村落為主要分析對象,從文物保護的角度分析傳統村落的保護利用情況,并為如何進一步加強傳統村落的保護和利用提出建議。
鄭州市的傳統村落存在如下特點:1)分布不均。傳統村落多集中于鄭州市西南部,分別位于所轄縣級市的登封、鞏義、新密、滎陽和上街,鄭州市區及中牟、新鄭暫為空白,登封市數量最多,約占總數的43%。這與各地區自然環境、經濟發展及歷史文化積淀有著直接關系[2]。2)數量較少。鄭州市傳統村落的數量全省所占比例較小,與省內其他地市相比尚有較大差距。如相鄰的洛陽市共有傳統村落46處,平頂山市共有125處。究其原因,一方面,鄭州市作為河南省省會,城市擴張迅速,合村并城力度強大,傳統村落消亡過快;另一方面,個別鄉鎮政府對傳統村落的概念理解不清,唯恐影響城鎮化發展,申報不積極。3)多數村落符合“傳統建筑風貌完整”這一要求。23個村落中共有16處村落中有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登封市徐莊鎮柏石崖村作為豫西抗日先遣支隊后方醫院舊址被整體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鞏義市海上橋村中有21處民居被公布為省保單位,名稱為海上橋村傳統民居;方頂村中有4處民居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稱為方頂村傳統民居。此外,鞏義康店鎮康南村中的南大園古建筑群、康家棧房、王氏石坊均屬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康百萬莊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余傳統村落如新密市劉寨鎮呂樓村、滎陽市高山鎮石洞溝村也分別保存有多處文物點或歷史建筑。
2.1 保護規劃編制情況
23處村落中有5處村落已編制了整體保護規劃。分別是登封大金店鎮大金店老街、鞏義海上橋村保護發展規劃、滎陽高村鄉油坊村、滎陽石洞溝村和上街方頂村。保護規劃除了對傳統村落演變進行梳理分析對村落發展所依托的自然生態環境提出保護整治意見外,重點主要保護古村格局肌理、傳統街巷、文物保護單位、傳統風貌建筑、非物質文化遺存等,并對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旅游發展進行統一的要求和規劃,是傳統村落開展合理保護利用的必要前提條件。

表1 鄭州市傳統村落基本情況表
2.2 資源開發利用情況
除登封大金店老街、方頂村居民多已搬遷外,其余村落保持有常住居民,“空心村”的情況尚不嚴重,利用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進行旅游開發項目也并未立刻上馬。可以說,鄭州市的傳統村落除了受到居民自身拆舊建新行為和房屋自然損毀等影響外,外界干擾不大,傳統村落尚未造成新的破壞性的沖擊,但傳統村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歷史建筑也尚未得到有效的開發和保護。
2.3 文物保護情況
由于地方政府和文物部門的重視,傳統村落中的文物資源保護工作成效顯著。目前,部分傳統村落中文物保護單位尤其是古建筑類已相繼開展保護維修工作,如滎陽高村鄉油坊村的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秦氏舊宅、鄭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秦氏家廟已進行了維修保護。大金店老街里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岳廟,鄭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中正堂正在開展修繕保護工程。方頂村傳統民居、海上橋村民居等列入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的文物建筑也均已編制保護維修方案,逐步開始保護維修工程。但整體來看,文物建筑本體雖然得到了妥善保護,開放利用工作尚未有效跟進。
3.1 歷史建筑保護狀況有待提高
傳統村落中,被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筑只占整個村落民居建筑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具有歷史和藝術價值的民居類歷史建筑尚未得到有效保護。如大金店老街中,不少民居因長期空置無人維護,殘損嚴重。由于村落中大部分建筑都屬于私人所有,村民往往無力承擔修繕所需大量資金,或者不能按照歷史建筑保護的原則去修繕,“修繕性破壞”現象屢見不鮮。在產權所有人缺乏維修保護的意識和動力的情況下,尚需要文物、規劃等相關部門委托專業的設計單位,對建筑進行“分級評估”[3],對不同價值的歷史建筑分別采取不同的修繕方法,既保持歷史建筑的風貌,又要完善老建筑內部現代設施,為村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
3.2 保護管理模式需要創新
目前,國內部分傳統村落傾向于采取通過購買老建筑的產權進行保護開發。如上街方頂村已由房地產商購買并進行商業化的開發經營。還有一些村莊采用村集體融資+個人股份經營、村民自主經營等模式[3]。產權統一的好處是可以充分吸收社會資金,不單純的依靠政府部門的力量,但也可能存在商業化開發過度,開發商與村民利益相沖突等弊端。由于傳統村落的性質和特點不同,要以原住居民生存和發展需要為前提,不斷完善和探索新的保護管理模式,使傳統村落在保護中求發展,在發展中獲得更好的保護。
3.3 傳統村落的整體保護利用需進一步加強
歷史遺跡是村落歷史文化的見證,但不是村落的全部[4]。在傳統村落的保護利用上,一方面,要結合村落的特點,利用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建筑突出傳統村落的文化特色和歷史價值,開發旅游特色資源;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對傳統村落周邊自然環境的整治和保護,開辟生態旅游。努力做到傳統村落的生態保護和資源開發的有機結合,促進傳統村落的可持續發展。
[1] 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關于開展傳統村落調查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wgk/2012-04/24/content_2121340.htm.
[2] 劉先輝.河南傳統村落的空間分布及其影響因素[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4(3):5-9.
[3] 呂紅醫,楊曉林.河南省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研究[J].中國名城,2016(4):84-89.
[4] 曹 易,翟 輝.我國傳統村落的保護性利用研究[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97-103.
Discussion on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Zhengzho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Song Wenjia
(ZhengzhouWorldCulturalHeritageProtectionAdministrationOffice,Zhengzhou450000,China)
Taking the 22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1 historical cultural famous villages in Zhengzhou had been released by construction depart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it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situation, under the modernization wave impact, discussed how to further reasonabl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cultural relics, traditional village, historical culture famous village, old building
1009-6825(2017)17-0020-02
2017-03-18
宋文佳(1986- ),女,碩士,館員
K928.7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