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晉 紅
(山西省太原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
無障礙設計與市政道路設計
趙 晉 紅
(山西省太原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簡要論述了無障礙設計理念的新內涵,討論了無障礙城市道路設計須遵循的五大原則,從肢體、語言、視覺三方面,探討了無障礙設計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具體應用,以期為廣大相關設計人員提供參考和借鑒。
無障礙設計,市政道路,弱勢群體,導盲路牌
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快速發展的道路在給人們提供通行便捷及促進全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由于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增加了人類致殘率及死亡率。而且,現代城市道路、交通及市政設施規劃、設計和建設的方方面面僅適合健全人,其基本上根據正常成年人的身體情況及思想意識建造的[1]。然而,隨著殘障人士融入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我國對交通安全意識的不斷提高,我國目前道路設計狀況的嚴重缺陷逐漸凸顯。因此,構筑現代化的、符合當代人類社會需求的新型城市道路,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已成為未來城市道路發展的重要方向。
無障礙設計符合當今“以人為本”的思想,無障礙環境不僅是方便“老、幼、弱”的新型社會交通環境,還是殘障人士走出家門、參與社會的基本條件[2]。加強無障礙環境的建設,尤其是提升無障礙市政道路設計,是方便老人、兒童和其他弱勢社會人群出行、重拾生活信心的重要措施,是現代化城市建設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是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1.1 無障礙城市道路設計新內涵
無障礙設計概念(Barrier Free Design)是一種新型設計理念,源于二十世紀初,強調“以人為本”和“和諧社會”的思想[3],其運用現代技術建造出行和活動空間,創造一個“平等、參與”的環境,為身心障礙者提供方便和安全,符合實際使用和社會環境的發展要求。
一般而言,城市人流分為行動正常人群和障礙群體。傳統的障礙群體范圍較小,主要包括殘疾人群等;新時代障礙群體范圍較大,不僅包括行動較為不便的殘障人士,還包括大齡老人、幼小孩童、懷孕婦女、傷病患者、帶孩成人及攜帶重物者等[3]。然而,障礙和殘病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殘病者身體機能下降或者缺陷,在醫學上有嚴格的界限,改變度較小,更傾向于絕對概念;障礙者則是相對概念,相對于當前環境而言存在不便,當外部環境改變時,那么障礙者就變成無障礙者了。如,紅綠色盲者在裝有紅綠燈路口出行時,可能存在障礙,但在人行道上行走時并不是障礙者;一個上肢殘疾的行人在坐擁擠的公交車時是障礙者,在平順的人行道上并不是障礙者等。因此,在新時代,城市中的任何人都可能遇到困難,有障礙與無障礙之間無明顯界限,二者不時發生著一定程度或根本的轉變。
無障礙設計概念新內涵應該從以下兩方面考慮:一是根據擴大了范圍的新時代障礙群體進行設計;二是更傾向于促成障礙者自我保護與自理使用的設計。無障礙設計概念新內涵應具體定義為:運用現代技術建設和改造環境,在最大限度的可能范圍內,創造一個“平等、參與”的環境,為廣大障礙者及所有人群提供行動方便和安全空間的、人性化的、惠及所有人的設計[4]。
1.2 無障礙城市道路設計須遵循的原則
如前文所述,新時代障礙群體范圍較大,不僅包括行動較為不便的殘障人士,還包括大齡老人、幼小孩童、懷孕婦女、傷病患者、帶孩成人及攜帶重物者等。不同形式的障礙群體有不同的自身特點,對于道路無障礙設計存在不同的要求,在設計中考慮到每一種障礙群體,設計出適合全部無障礙群體的市政道路是非常困難的。然而,大量研究表明,無論針對某種障礙群體,還是多種障礙群體,市政道路無障礙設計皆應嚴格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平等性原則(可接近原則)、多樣化原則(可達到原則)、簡潔性原則(可用性原則)、精確性原則(無障礙原則)、安全性原則(人本原則)。五大原則的基本描述如表1所示[5]。
無障礙設計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運用主要表現為三方面,分別為肢體障礙群體的道路設計、視覺障礙群體的道路設計及語言障礙群體的道路設計[6]。具體如圖1所示。
其中,對于肢體障礙群體進行市政道路無障礙設計時,需要注意以下三點:首先,寬度大約應為1.5 m,坡度應為1∶30;其次,常用的材料應多為橡膠和混凝土;最后,坡道的三面應該不光滑。對于視覺障礙群體進行市政道路無障礙設計時,主要應注意:第一,盲道北向磚分為內側圓形磚和外側輪廓磚,內側圓形磚的直徑略小于外側輪廓磚的圓孔,內側圓形磚鋪嵌于外側輪廓磚的圓孔后,應轉動、調整內側圓形磚位置,使其表面上帶有特殊觸感標記的“∧”指向正北方向,以避免視覺障礙人士走錯方向;第二,方向定位磚要能夠以較大的指示箭頭標明方向,并要通過設置不同數目的橫向棱條為視覺障礙者提示不同設施的方位信息,以方便盲人,提高其出行質量;第三,導盲路牌除了應有觸感明顯、簡單明了的盲文信息外,路牌的表面也要有明文標注,以避免被非視覺
障礙人破壞,給盲人快速、準確的讀取信息造成障礙與不便。對于語言障礙群體進行市政道路無障礙設計時,應注意以相對鮮明、盡量簡潔、較為形象、符合標準的圖形、符號來更好的進行表達,必要時采用填充方式以提高文字表達的有效性。

障礙人士是社會群體的弱勢群體,無論是城市建設和生活保障方面,更加需要社會的關心、幫助和保護。城市道路不僅是現代化城市建設的重要方面,還是與社會溝通的重要紐帶和橋梁,通過推行市政道路無障礙設計,可以減少或消除城市的道路的障礙,使障礙人士能夠更好的在城市中生活??梢哉f,市政道路無障礙設計不僅是保障障礙群體利益的重要舉措,還是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展的重要環節之一,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
[1] 蔣志琳.城市市政道路設計的方法及相關思路分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2(18):107-108.
[2] 周應生,張 榮,程明華.基于不同障礙人群的市政道路設計改進研究[J].科技資訊,2010(10):89-91.
[3] 劉長江.城市道路中的無障礙設計[J].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2):203-206.
[4] 曹曉豐.無障礙設計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體現[J].低碳世界,2013(22):127-129.
[5] 上官嘉寶,郭春權.關于城市道路無障礙設施優化設置的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21):120-122.
[6] 王 健.無障礙設計理念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應用[J].交通世界(工程技術),2015(4):100-103.
Barrier free design and municipal road design
Zhao Jinhong
(MunicipalEngineeringDesignandResearchInstituteofTaiyuaninShanxiProvince,Taiyuan030002,China)
Research briefly discusses the new intension of barrier-free design concept, discussed the accessibility of city road design should follow five principles, from the limbs, language, vision three aspects,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barrier-free design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unicipal road design,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design personnel and using for reference.
barrier-free design, municipal road, vulnerable groups, guide sign
1009-6825(2017)17-0133-02
2017-03-16
趙晉紅(1982- ),女,工程師
U412.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