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文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老話題,也是各階段教學工作重點研究的課題。本文將在簡單分析人文素質基本內容和具體體現的基礎上,分析高職課堂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工作具體開展的幾種方式與方法。
關鍵詞:人文素質教育 高職課堂 信息技術
高職課堂中的人文素質教育工作,要充分結合人文素質的具體內容和體現,進行針對性教學活動的設計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人文素質的培養是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的一個關鍵環節,高職院校要充分注重多方聯動的科研機制和保障機制的建立,為高職課堂中人文素質教育工作保駕護航。
一、高職課堂中人文素質的內涵與體現
(一)人文素質
所謂的人文素質,就是以人為本的意識和情懷。它主張將人的基本需求作為工作的方向,盡最大努力通過各種方式實現對人的需求的滿足,為人的發展和進步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和促進,體現出一種對人的存在方式和發展狀態的關注。
(二)人文素質的具體體現
一是在社會層面上的體現。這種方式的體現內容是通過對社會問題、社會現象以及社會上某一特定事物的關注而實現的。借助人本情懷在社會層面上的表現,學生能夠實現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經濟利益與社會利益之間的融合,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一種正面的導向。
二是自然層面上的體現。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而永恒存在的命題。自然環境是人類環境的核心組成要素。關注自然環境,就是關注人類自身。因此,對自然環境的愛護,也是人本情懷的一種重要體現。具體來說,這種體現在方式上主要可以分為對自然環境的贊美、對破壞自然行為的批判等不同類型。
三是由于人本情懷聚焦人的生存和發展,因此通過關注人來表現自身的人本情懷是最直接的直觀的體現。具體來說,這種人本情懷在人的層面上的表現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聚焦人的感性訴求,二是聚焦人的理性訴求。
二、高職課堂中人文素質教育的方法思考
(一)注重傳統文化因素的注入
我國是文明古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在人文素質宣傳和培養中有著很深的傳統底蘊。在高職課堂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可以充分汲取傳統文化中的珍貴資源。當然,傳統文化因素的融入絕不是單純的教學內容的加入,更多地還應該要與既有的教學模式融合。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單單是枯燥的理論學習,隨著該項教學工作的不斷完善,其在內容種類上日漸豐富,課程本身的吸引力也大大增強。比如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高職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會專門選取優秀傳統文化名人,通過他們的愛國精神來輔助教學。
(二)進行針對性的課題研究
課堂教學活動的優化提升離不開教研活動的推動和保障。高職課堂上的人文素質教育也需要進行針對性的課題研究。從當前高職科研工作的現狀來看,呈現出課題難度不斷增加、課題涉及范圍更加廣泛等特點。隨著學科細化階段的逐漸成熟,當前學術研究呈現出一種跨學界的特點,這就對課題研究員提出了更為高難度的挑戰。因此,圍繞著課堂人文素質教育而開展的課題研究工作,要十分重視對聯合攻關機制的建立。這種機制的建立工作,可以從人員的整合和研究課題的整合兩個方面來入手。從人員的整合工作來講,在各大高職之間建立完善而暢通的人才流通機制,不再只是堅持各自的門戶之見,而是響應更加廣闊和高尚的學術研究的感召,對各個專業領域中的高端研究人才進行重新整合,方便形成一支更加高效率和高素質的研究團隊。從研究課題的整個工作來講,研究課題在當前高職科研工作中有非常細致的分類,因此,專業的課題需要專業領域的研究人才來實踐。除了在高職間建立完善而暢通的人才流通機制之外,還應該進行更加完善的研究課題的整合工作,根據高職不同的科研實際情況進行課題的整合和分享,并通過人才和課題的整合實現對科研力量的整合,建成聯合攻關的優良機制。
(三)注重對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
人文素質教育雖然是一個老話題,但是在具體教學活動的開展中,還是應該積極探索現代化的轉變,比如對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信息技術時代下,高職人文素質教學模式的開展必須十分重視對網絡信息資源的整合和利用。借用網絡信息傳遞的廣泛性和即時性來進行相關人文素質教育和觀念引導。因此,建立現代化的信息工作平臺,通過對師生群體的信息資源的覆蓋,可以增強自身工作的有效性。
高職課堂中的人文素質教育工作要立足學校自身辦學實際,真正從科研機制、教學理念和教學技術等方面進行深度改革與優化,將人文素質作為學校培養計劃中的基礎素質,加以貫徹和推行。
參考文獻:
[1]陳新夏.社會現代化與人文精神[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5(02).
[2]陳旭方.談人本觀廣告[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1).
(作者簡介:朱世恒,女,碩士研究生,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及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