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豪 涂尹超 譚鑫 重慶三峽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楊雨倩 重慶三峽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重慶萬州區
基于MC算法的控制系統的校正
劉豪 涂尹超 譚鑫 重慶三峽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楊雨倩 重慶三峽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重慶萬州區
在控制系統中,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通常達不到預期標準,因此,需要對其進行一定的校正,而串聯超前校正是我們常用的校正方法之一;我們通常是隨機選擇一個角頻率ωc進行校正,若校正后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達不到要求,則需要重新選擇一個角頻率ωc進行計算,這便導致反復進行多次計算,而且所選的剪切頻率ωc也不一定是最優解,更不能知道所選的最大范圍;為了簡化計算步驟,在此引入了基于MC算法的控制系統的校正,通過產生隨機替代上述繁瑣過程,并根據評價函數找出最優值,對控制系統的校正有一定參考價值。
控制系統的校正是調節控制系統的典型環節,為了使系統滿足一定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要求,因此引用了校正環節以控制系統的各項指標。從而實現對控制系統的準確調節,更好的對系統進行控制,從而提高了系統調節的精度。
本文主要講述如何用MC算法進行控制系統的校正過程,具體過程如下:
①首先,確定系統傳遞函數的各參數;
②其次畫出波特圖,根據波特圖求解出各個參數:相角裕度和剪切頻率;
③利用MC算法,解出合適的剪切頻率ωc。
MC算法的控制系統的校正的特點:
基于MC算法的控制系統的校正,會產生相對合適的、最優的ωc,從而達到優化的目的,此過程中不需要太多的對ωc進行選擇,通過MC算法,可以產生最優解,使所選擇ωc以后的角頻率都符合要求,從而使選擇范圍得以擴大。
設某個負反饋系統的開環傳遞函數為:

要求滿足下列性能指標:相角裕度γ°不低于40°。幅值裕度L(0)不低于145。動態調節過程的時間不超過1s。

接而求出校正環節的參數a和T,得到校正環節的傳遞函數;最終得到校正過后的傳遞函數:

接著計算與目標相角的誤差,根據迭代尋優找出最優的ωm。
③通過比較串聯校正前后的波特圖,可以得出符合要求的各項指標,且校正過后的波特圖與相角裕度圖,與校正前的對比圖如下:

若不進行校正,對于階躍信號利用matlab軟件計算得出校正前系統的調節時間長達100多秒;而經校正后其調節時間大大縮短至小于0.1s,且誤差為0.168。
從仿真結果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在利用超前校正的基礎上,利用基于MC算法的控制系統的程序直接對校正裝置的參數進行尋優的辦法,可以有效的使校正后的系統滿足穩定裕度和動態性能指標的要求,并且操作過程簡單、計算量小,正確率高等特點,從而避免了利用傳統方法進行控制系統校正時經常遇到的問題,如:操作過程復雜、計算量大、正確率低等缺點,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文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簡化控制系統校正的過程,使控制系統校正的效率得以提高,為控制系統的設計以及研究提供了一種簡便的參考方法,此方法將有利于控制系統的校正,將促進各種控制系統的校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