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農業畜牧局 郭艷芳
林州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林州市農業畜牧局 郭艷芳

河南省農業廳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處
河南省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主辦
(一)發展數量穩中有升
近年來,林州市政府高度重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作,按照“加快培育一批,努力規范一批,著力提升一批”的思路,采取“宣傳引導、積極扶持、規范提升”等措施,全市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康有序發展。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家庭農場9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499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9家。其中:建成省級示范家庭農場2家,安陽市級示范家庭農場4家;建成國家級示范合作社2家,省級示范合作社3家;建成省級重點龍頭企業5家,安陽市重點龍頭企業47家,龍頭企業總資產達31.5億元,年產值32.1億元,銷售收入達到31.8億元,輻射帶動農戶15萬戶。
(二)產業特色基本形成
立足林州資源特色,圍繞坡地經濟發展目標,打造特色農業產業主陣地,建成了以茶店鎮為核心的菊花種植、以橫水鎮為核心的冬凌草種植等5個中藥材種植基地,2016年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33萬hm2。建成了以東姚鎮為核心的小雜糧種植基地,小雜糧種植面積達到0.95萬hm2,創建了 “東姚洪河”等6個小雜糧產品注冊商標,取得了4個綠色食品品牌、6個無公害食品認證。建成了以河順鎮為核心的生豬養殖基地,各類規模養殖場達5120個,其中省級標準化養殖小區146個,走出了一條具有林州特色的農業產業化新路子。
(三)輻射效應日漸顯現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信息、技術、市場開拓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在帶動農民增收、農業結構調整等方面具有引領作用。林州市梅平現代農業示范園,集蔬菜、花卉、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示范園,流轉土地面積66.67 hm2,帶動周邊村莊1500余戶,安排剩余勞動力200余人,2016年銷售收入2084.79萬元,實現年利潤308.4萬元。河順鎮百世祿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流轉土地面積 133.33 hm2,帶動農戶 1300余戶,使農民戶均增收1.2萬余元。
(一)土地流轉存在薄弱環節
林州市山多坡廣,人均耕地少,耕地分散,不利于規模化種植,土地流轉困難。流轉形式單一,流轉成本較高,流轉合同內容不規范,缺乏有效的組織引導,致使農戶不愿流轉土地。土地流轉后,缺少有效的服務和管理,容易產生糾紛。
(二)抗風險能力不強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由于缺乏抵押物,涉農貸款、融資難的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農業園區資金缺乏,園區建設投資大、收益少、周期長,出現了融資難的局面,制約了園區的進一步發展。
(三)部分主體運行尚未規范
一些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內部制度不健全,運作管理隨意性大。有的合作社甚至“有組織無合作”“空殼化”現象突出。部分農業龍頭企業沒有建立與農戶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能力不強。
(一)加強宣傳,營造發展氛圍
加大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宣傳力度,使農民、個體經營者、工商企業認識到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農業發展的趨勢,農村改革的發展方向,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渠道,投資發展農業具有廣闊的前景。加強政策宣傳,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項目帶動,掀起發展的熱潮。加強典型宣傳,積極引導農民向種養大戶、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有實力、有市場、效益好的經營主體流轉土地,推進農業規模化經營,同時引導農民通過自身努力,發展成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挖掘農民創業的激情,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局面。
(二)完善管理,建立風險防范機制
全面推行農業保險。不斷完善農業政策性保險制度,擴大農業保險的范圍,優化參保服務,提高勘驗、理賠效率,流轉的土地做到農業保險全覆蓋。建立風險保證金制度。加強對農業經營主體的資質審查,建立準入制度。對農業經營者按一定的比例逐年收取風險保證金,專戶儲存,專款專用。防范各種風險,切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同時鼓勵農業經營主體,每年提取風險基金,以豐補歉,防患于未然。
(三)強化服務,搭建為農綜合服務平臺
按照“邊發展,邊規范、邊提高”的要求,引導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完善內部運行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鼓勵科技人員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進行技術合作,建立長期的服務關系,提高農業經營者的服務水平。支持龍頭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戶興辦或領辦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或專業服務機構。積極探索集體興辦農業服務組織的模式,建立為農綜合服務體系,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把興辦集體農業服務組織與爭取國家財政扶持相結合、與壯大集體經濟相結合、與農業現代化建設相結合,整合支農資金,優化使用效率,增加集體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