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市農業信息中心 何彥華
農技推廣部門如何更好地服務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許昌市農業信息中心 何彥華

河南省農業廳科技教育處 主辦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和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大量轉移,使得“誰來種地、誰來務農”問題日益突出,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經成為農技推廣部門的重要任務。下面以許昌市為例,就如何更好地服務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以研究。
許昌市耕地面積32.53萬hm2,家庭承包經營面積27.93萬 hm2。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農村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專業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四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迅速。截至2016年底,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0.53萬 hm2,占家庭承包面積的37.7%。其中,全市注冊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912家,注冊的家庭農場269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28家,各類專業大戶3832戶。在專業大戶中,種植大戶2388戶、養殖大戶1444戶。全市3.33萬hm2以上的種糧大戶795個,種植面積達到1.21萬hm2,全市種糧大戶共1109戶,經營土地面積1.76萬hm2,種植糧食面積 2.98 萬 hm2。
(一)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依托市、縣農廣校開展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項目,許昌市農技推廣部門積極參與和配合,培訓對象是3.33 hm2以上的糧經種植大戶、規模化養殖大戶、水果及園藝種植大戶、水產養殖及特色種養大戶、鮮活食品生產大戶、生態農業及創匯農業生產大戶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人員,專職從事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的農業企業人員,家庭農場經營人員,其他專業從事農業經營管理的人員等。近兩年來,許昌市市、縣兩級共舉辦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28期,培訓人員1500多人。
(二)依托農業項目開展技術對接服務
依托農業部門開展的標準糧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高效節水灌溉、測土配方施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田間工程建設、科技入戶工程、農技推廣補助、糧食高產創建等項目,與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機結合。一方面,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改善農業基礎條件,提升土地旱澇保收能力;另一方面,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一定補助和扶持,開展農技推廣服務對接。
(三)利用自身優勢開展幫扶服務
禹州市對種植規模20 hm2以上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免費開展土樣分析化驗,根據土壤養分含量為其提供作物肥料配方,減少不合理的化肥投入,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經濟效益,帶動配方施肥的應用推廣。
(四)開展定向技術咨詢服務
按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要求,科技人員為其提供定向咨詢服務、相關技術信息服務,幫助種植大戶制定生產技術方案,提供品種選擇及配套技術應用服務,提供多種技術方案供種糧大戶選擇利用,或幫助其解決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為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提供技術支撐。
(五)開展聯姻式科技服務
根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意愿和需要,農技推廣部門就某種技術項目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聯合開發、聯合推廣,農技推廣部門得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得利。
(六)開展科技保姆式服務
按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要求,農技推廣部門指派科技人員開展生產全程指導服務,或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系列化服務。
(七)利用電視、電臺等媒體開展種植項目和配套技術宣傳服務
市、縣兩級農技推廣部門與電視臺結合,圍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需要,適時開展糧經種植技術宣傳,引導他們科學種植,科學增收。
(八)行政推動、結對幫扶,開展科技承包式服務
長葛市農林局成立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領導組,明確工作職責,全局科技人員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結對幫扶,做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科技保姆”,解決他們在糧食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并與其簽訂服務協議書,免費提供從種到收,從測土施肥到病蟲害防治的一系列服務。
(九)利用QQ、微信平臺,開展“互聯網+”服務
許昌縣農技中心開通了許昌縣農業科技小院微信公眾號和微網站,主要用于示范戶、種糧大戶、農業公司、合作社等一線生產群眾與農技人員的互動服務,參與人員可及時發送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在線專家及時回復。
(一)加大了農技推廣力度
農技推廣部門通過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使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加快、效果增強,同時以點帶面的示范效應也十分顯著,可以帶動更多的農戶加入到技術應用中來。
(二)培養了大批新型職業農民
農技推廣部門通過培訓或參與培訓,以及通過傳幫帶等形式,把有文化、有理想、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民培育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三)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
農技推廣部門通過服務各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但使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自身受益,也使眾多農戶跟著受益。
(四)促進了土地流轉和農業規模化經營
農技推廣部門通過各種形式服務,幫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效益,有利于加快土地流轉和農業規模化經營。
(五)促進了現代農業發展
農技推廣部門通過服務各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使得以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為特征的現代農業蓬勃發展。
(一)機構設置分散
現行農技推廣機構專業設置過細,獨立而分散,不適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農業技術多作物、多點面、多角度、多學科、跨專業的需求。
(二)業務服務范圍過窄
現行推廣機構受專業分割影響,每個專業推廣機構都只專注于本單位的業務范圍,很難跨專業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服務。
(三)專業技術人員少,業務過硬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更少
目前,多數農技推廣機構普遍存在專業技術人員不足,特別是業務過硬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業務精通的專家型人才、精通多專業的復合型人才嚴重缺乏,導致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力量和能力不足。
(四)受政策限制,農技推廣工作僵化
受體制、機制影響,現行農技推廣工作行政導向性強而市場導向性差,所提供的技術服務往往與市場需求脫節。
(五)政府科技支農資金分散
現在政府用于支農資金較多,但用于科技支農的資金分散于多個部門,不能集中使用,影響資金效益的有效發揮。
(六)農技推廣經費不足
雖然現在國家用于發展農業的財政支持力度逐年加大,農技推廣部門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也有所改善,但真正由農技推廣部門掌管的農技推廣經費有限。
(一)研究和改進農技推廣服務方式
要嘗試新的技術推廣方式,根據需要開展應急應約服務、出診式服務、訂制式服務、顧問式服務等,也可采取選派科技特派員制度,或者采取項目帶動、產學研結合等模式,還可采取“互聯網+”、遠程教育、3G、4G無線通信技術、QQ、微信平臺等開展互動式技術服務。
(二)農技推廣部門要著重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自助服務能力
一是農技部門要通過多種渠道不間斷地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普及多學科農業技術基礎知識;二是要教會他們如何運用農業技術基本知識處理和解決農業生產實際問題;三是教會他們借助電視媒體、互聯網、移動終端等現代技術信息傳播平臺開展自助技術服務。
(三)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作,進行新技術試驗和研究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一定的資金、場地優勢,農技推廣部門有技術優勢,農技推廣部門可選擇一些有合作意向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新品種、新技術、新機械等應用試驗或探索,研究成果雙方共享。
(四)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納入多元化農技推廣體系進行幫扶培養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最大優勢是與農民、生產、市場連接密切,通過他們引進推廣的技術針對性強,對接錯位的幾率低。同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本身多元化,他們采用的農業技術過程,既是農業技術推廣的過程,又是組織農民參與的過程。把他們中的優秀者吸納入農技推廣體系,既能充分體現推廣工作的宗旨,又能引導農民共同解決問題,從而保證推廣工作的效果。
(五)建立國家農技推廣機構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統籌協調機制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扎根農村,活躍在農民身邊,把他們作為最接近農民的基層推廣單元進行培養,使之成為新型多元化農技推廣體系的重要補充,理論上是可行的。但當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采用農業技術的偏好性強,由他們進行的推廣活動帶有一定的隨意性、片面性和功利性,要發揮他們在農技推廣方面的正能量,必須建立與國家農技推廣機構相銜接的統籌協調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