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土壤肥料站 劉燦華
河南省化肥使用狀況與零增長之路徑
河南省土壤肥料站 劉燦華

河南省土壤肥料站 主辦
河南是糧食生產大省、人口大省,農作物復種指數高,中低產田約占全省耕地面積的2/3,基礎地力不足以支撐國家對河南糧食生產的要求,糧食增產主要依靠化肥的大量投入。但過量、盲目地投入化肥在支撐農業增產的同時,也帶來了生產成本的增加與環境的污染,亟需改進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不合理投入,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一)全國化肥使用狀況
人多、地少、耕地質量差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建國以來形成的我國特有的高投入、高產出、農田高強度利用的發展模式。我國用世界9%的耕地、6%的地表淡水資源,約1/3的化肥,養活了世界21%的人口。2015年全國化肥用量6022.6萬 t(折純,下同),較2014年增長 0.44%;每 667 m2平均用量 24.1 kg(僅以農作物播種面積計,下同)。農業部根據化肥用量測算,當前施肥水平可滿足至2020年的糧食生產的需求,若再大幅度增加化肥投入,不但增加農業生產成本,而且影響生態環境。
(二)河南省化肥使用狀況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廣大農民獲得了生產和經營的自主權,生產積極性空前提高,化肥用量與糧食產量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見圖1)。截至2015年,37年間化肥用量增加14.6倍,平均年增長8.1%;年際間增幅自2012年起穩定在2%以下(見圖2)。2015年河南省化肥總用量716.09萬t,較2014年增長1.47%,總量居全國第1位;每667 m2均用量33.1 kg,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居第6位(見表1)。
統計分析肥料田間試驗結果,河南省肥料利用率自2001年來呈上升趨勢(見表2),2009—2014年氮、磷、鉀肥料利用率分別為32%、23%、35%,分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1%、1%、7%,與歐美等農業發達國家存在更大的差距。
(一)化肥用量偏大
農業是河南省傳統優勢產業,農民群眾對糧食豐產重視程度高,化肥施用量偏高,一是為省工省時忽略肥料投入成本;二是為片面追求高產加大肥料投入,即使是配比適宜的配方施肥,用量也往往超過經濟最佳推薦量。
(二)施肥方式不科學
受土地分散經營、勞動力成本高、施肥機械化水平較低的限制,化肥撒施、淺施、大水沖施等現象仍較普遍,再加上肥水不能完全耦合,加劇了化肥的揮發與淋失。

圖1 1949—2015年河南省糧食總產與化肥用量

圖2 1980—2015年河南省年化肥用量增幅

表1 2015年河南省化肥使用情況統計

表2 河南省肥料利用率統計
(三)高新化肥減量技術推廣陷入瓶頸
緩釋肥料、水肥一體化等新產品、新技術能顯著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是化肥減量增效的重要措施,但投入成本較大。緩釋肥料等新型肥料受農業比較效益低的影響,普及推廣仍有一定的難度;水肥一體化雖然部分在新型農業主體種植的果樹、設施蔬菜等作物上有了一定規模,但大田糧食作物上,投資額度高、實施難度大、推廣應用困難。
“到2020年,初步建立科學施肥管理和技術體系,科學施肥水平明顯提升。2015—2019年,逐步將化肥使用量年增長率控制在1%以內;力爭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化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這是我國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的總體目標,2017年河南省零增長的工作思路與階段目標為:
(一)工作思路
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為前提,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理念,以供給側改革為契機,以“增產施肥、經濟施肥、環保施肥”為原則,以化肥安全使用、全面提升有機肥資源利用為宗旨,深入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小麥以減氮、調磷、增鉀,玉米以減氮、穩磷鉀,蔬菜以減氮、增施有機肥,果樹以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等為主要措施,同時補充必要的硫、鋅、鐵、錳、硼等中微量元素。創新化肥減量增效新模式,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
(二)目標任務
河南省主要農作物化肥用量增幅降到1.2%以下,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入戶率達到81%,農作物肥料利用率達到37%,農作物秸稈養分還田率達到50%,機械施肥率達到34%。
針對化肥使用量零增長工作思路、目標任務與計劃規模,以“精、調、改、替”為技術路徑、以“集、提、帶”為工作措施,實現化肥使用量零增長。
(一)精,即推進精準施肥
根據不同區域土壤條件、作物產量潛力和養分綜合管理要求,合理制定各區域、作物單位面積施肥標準,減少盲目施肥行為。
(二)調,即調整化肥使用結構
優化氮、磷、鉀配比,促進大量元素與中微量元素配合。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引導肥料產品優化升級,大力推廣高效新型肥料。
(三)改,即改進施肥方式
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提高農民科學施肥意識和技能。研發推廣適用施肥設備,改表施、撒施為機械深施、水肥一體化、葉面噴施等方式。
(四)替,即有機肥替代化肥
通過合理利用有機養分資源,用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實現有機無機相結合。推進秸稈養分還田,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因地制宜種植綠肥,減少化肥養分投入。
(五)提,即提升認識、提高水平
一是通過多角度全方位宣傳培訓,提高測土配方施肥認知度與接受力;二是通過 “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設施配套、田間道路暢通、林網建設適宜、科技先進適用、優質高產高效”的高標準糧田建設,提升耕地地力水平,實現土、肥、水資源利用的優化配置。
(六)集,即組裝配套綜合技術
將土、肥、水、種以及栽培技術進行組裝配套,充分發揮良土、良肥、良水、良種、良法的綜合優勢,減少作物增產對化肥的依賴。
(七)帶,即樹榜樣立典型帶發展
依托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選擇規模較大、集中連片農田,建立減量增效、測土配方施肥示范方。做出亮點,做好標桿,讓農民群眾學有榜樣、趕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