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碩(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天然氣分公司油氣加工九大隊,黑龍江 大慶 163000)
深-淺冷聯合運行可行性分析
晏碩(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天然氣分公司油氣加工九大隊,黑龍江 大慶 163000)
當淺冷裝置制冷溫度升高時,在深冷運行參數一定情況下,隨著深冷裝置入口氣量增加以及原料氣組分變富,五套裝置總體收率略有增加;淺冷裝置制冷單元和乙二醇單元停運,可以降低裝置的總體能耗和物耗。本文為探索淺冷裝置運行狀態對輕烴總產量和能耗的影響規律,提出停運淺冷裝置制冷單元的可行性分析。
聯合運行;收率;能耗
深冷裝置處理氣量控制在35000~36000m3/h,塔頂制冷溫度控制在-85~-88℃;淺冷裝置處理氣量16000~17000m3/h,制冷溫度控制在-24~-26℃,試驗時間3天。
1.1 考察深冷分子篩脫水單元的適應性
逐步降低氨壓縮機的負荷,提高氨蒸發器出口天然氣溫度,初步按10℃為一個階梯,每個階梯運行時間不低于24小時,直到氨壓縮機完全停運為止。在淺冷裝置外輸氣溫度逐步升高的同時,深冷裝置關注分子篩系統再生參數,重點觀察分子篩出口露點溫度、冷凍單元冷箱壓差變化情況,確認在原有的操作周期內分子篩是否能夠完成再生,如不能,暫停試驗或維持氨制冷系統低負荷運行繼續試驗。
1.2 分析淺冷停運制冷系統對深冷裝置影響
在淺冷停運制冷系統,塔頂溫度為試驗最低值溫度下,保持深冷運行一周,記錄相關數據,并與第一階段采集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完成調整試驗方案。
1.3 探索降低深冷制冷溫度的可行性
在膨脹機轉速規定高限以下,且膨脹機其他機械參數均在報警范圍內,逐步調節增加膨脹機入口氣量,降低塔頂溫度。每次1℃為一個階梯,每個參數下運行時間不低于24小時。
(1)分別采集輕烴產量、輕烴收率、淺冷商品氣、深冷塔頂制冷溫度、淺冷制冷溫度、露點及含水、能耗、原料氣組分等基礎數據,做為試驗對比數據。
試驗期間深冷裝置日均輕烴產量減少14噸;淺冷裝置輕烴產量減少6噸。深冷裝置輕烴收率減少0.13t/104m3。淺冷裝置輕烴收率減少0.41t/104m3。淺冷商品率增加0.31%。日均商品氣量33.7萬立方米。
深冷裝置塔頂制冷溫度均控制在-87~-88℃左右,運行平穩。

圖1.1 塔頂制冷溫度曲線圖
淺冷裝置除27日因上級電網波動造成全廠停機外,其余時間制冷溫度均控制在-23~-24℃左右,運行平穩。
試驗期間深冷分子篩露點平均值-46.78℃,含水平均值48.58pmv,露點及含水無明顯變化。深冷主機日均耗電量82848千瓦時,輔機日均耗電量4696千瓦時;淺冷主機日均耗電量65700千瓦時,輔機日均耗電量5400千瓦時。淺冷清水日均消耗3356噸。深冷機組單耗日均972.15kWh/104m3;淺冷機組單耗日均1526.78kWh/104m3。深冷綜合能耗日均15.3千克標煤/噸產品;淺冷綜合能耗日均33.6千克標煤/噸產品。

圖1.2 淺冷制冷溫度曲線圖
(2)考察深冷分子篩脫水單元適應性。試驗期間,淺冷停運制冷機,深冷分子篩露點無明顯變化,含水增加了60.73pmv。經確認,冷箱壓差、塔頂壓力、脫甲烷塔各層壓差均在正常范圍內,無凍堵現象發生。由此說明,隨淺冷逐步降低制冷溫度及停運制冷單元,深冷分子篩脫水單元脫水能力呈下降趨勢,對于脫水系統的持久性持懷疑態度,需長期進行考核,試驗期間深冷制冷單元含水承受能力在正常范圍內,可保證裝置平穩運行。
(3)分析紅壓淺冷停運制冷系統對紅壓深冷裝置影響。分別記錄原料氣分組、輕烴產量、輕烴收率、淺冷商品氣、能耗等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①原料氣組分:深冷入口C1含量與試驗前相比,C1含量增加1.53%。②輕烴產量:深冷裝置日均輕烴產量與試驗前相比,增加46噸,淺冷裝置日均輕烴產量與試驗前相比減少41噸。大隊總產量較試驗前增加5噸;③輕烴收率:深冷輕烴收率與試驗前相比增加0.64t/104m3。④淺冷商品氣:商品率與試驗前相比增加6.5%,商品氣量較試驗前增加7.21萬立方米。⑤能耗:1)試驗前后深冷主機耗電量、輔機耗電量及塔底泵耗電量均無明顯變化;淺冷主機耗電量、制冷油泵耗電量無明顯變化,淺冷制冷機耗電量減少4000千瓦時左右,共節省耗電量48960千瓦時。2)淺冷停運制冷單元日均耗水量為0,共節約用水48320噸。
2.4 探索降低深冷制冷溫度的可行性。原定第四階段的試驗,因運行工況發生改變,試驗無法繼續進行,待上游杏三淺冷啟機后,深冷結束增壓外輸任務繼續進行。
試驗發現,處理氣量受環境溫度及電機線圈溫度影響較大。深冷電機線圈溫度TE-1325屬于F級絕緣線圈,對應溫升100℃(室溫20℃),所以設定深冷電機線圈溫度TE-1325不高于125℃。隨環境溫度升高,電機線圈溫度隨之升高,站隊采取地面灑水降溫措施,如溫度持續升高,為保證裝置平穩運行,只能控制處理氣量,日均影響處理氣量約9.6萬立方米。
結論:截止至深淺冷聯合試驗結束,通過對各項參數及數據的統計,得出:(1)產烴量增加5噸。(2)輕烴收率增加0.51t/ 104m3。(3)日均節省耗電量3960千瓦時。(4)日均節省耗水量3020噸。(5)商品率增加6.5%,商品氣量增加7.21萬立方米。(6)淺冷綜合能耗日均減少了1.49千克標煤/噸產品。
[1]王民.天然氣處理裝置工藝優化方案研究及實施.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3(18):262-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