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楊楊
媽媽說之清華媽媽系列補習班 都是淚
編輯|楊楊
有這樣一個微信群,聚集了一群清華學子的媽媽們,她們平時探討什么話題?“清媽們”的心路歷程首次曝光,敬請關注!

李茗芳
生于60年代,80年代畢業于原華東紡織工學院,畢業后就業于國務院紡織工業部機關。從一名理工女轉型長年從事文字工作,每年撰稿幾萬字。一如歲月的沉淀,終于千年的鐵樹也開始抽蕾。在“碼字”和“養女”的雙重生活中,將所見、所歷、所思的收集整理,算是一個母親在當下中國社會發展背景下的總結和反思。
又要到六一兒童節了,提到節日,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送孩子上補習班。說起補習班,相信只要現在的孩子,有一算一,無一幸免,或多或少都上過。
其實,我們大部分人都非常清楚,為了孩子上補習班,我們會失去什么?失去孩子的娛樂時間,失去孩子的運動時間,失去家庭的親情時間,甚至失去孩子的睡眠時間。但是我們得到了什么?孩子的學習成績提高,學習能力增強?擁有更好的前途?
列出補習班的得失,大多數人很明白,補習班不是萬能的,并不一定能夠帶來我們希望的東西。但是我們卻無法回避,上補習班并非是一劑解決問題的萬能良藥,但是不上補習班是萬萬不可以的。
我記得當時為女兒也報了兩個補習班,小學四年級時開始,在一位退休教師家中每星期補習一次奧數。同時,星期六報了一個英語劍橋學習班。當時我和她爸爸輪流接送,每次在老師家的老式、擁擠的住房中,晚上一張圓桌上趴著四個孩子,三個男孩,加上我女兒以及四個家長。頭頂上的燈光幽暗,光線明顯不足,老師的孫子在旁邊時常鬧出點動靜來。
老師的教育方式是布置作業,然后讓四個孩子做,最后講題。家長們有的閉目休息,有的參與做題、思考(如我)。這些奧數題對于老師來說,爛熟于胸,并不在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思路。而我是奧數補習之后的輔導員,時常幫著女兒講解她暫時還不能理解的題目。英語班在一個培訓學校上的,輕松很多,家長們都聚集在教室外等候,或者自顧自走了,回頭再來接。
就這樣上到小學畢業,初中報名參加了學而思,補習數學和化學。當時對于奧數的熱情還是不減,盡管中考不考奧數,但是對于數學解題思路,還是有很大的幫助。周末兩天,只有一天有空,在家忙課堂作業,工作量還是蠻大的。在長達六年的時間中,女兒的時間,包括寒暑假都是排滿的。
上高中之后,我們沒有再給女兒報常規補習班了。只是在最后高考時,突擊了一下語文。在和班上其他同學溝通后發現,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家里重視的,都報名參加補習班了,至少有一門參加補習。在重點高中里了解,發現重點高中的孩子,這種現象更普遍。在初中、小學里都沒少報補習班。有瘋狂的家長和孩子甚至報滿了孩子所有課外的休息時間。不知道,他們是怎樣安排孩子休息的。
其實,大部分孩子的資質都是相當的,教育應該開發他們各自不同的特質和能力。但是事與愿違,大多數人在經過補習班等這樣的惡戰之后,只剩下了應對考試的能力。
我女兒班級里的一個同學,父母在他3歲時就送他去棋院學圍棋、學音樂,然后從小學到高中,為了尋找好的老師,他的父親兼職創辦了自己的補習班,有數學、物理、化學等,班上的好多同學也到他父親的補習班中補習。在孩子高中畢業之時,這位父親甚至說要辦微積分的補習班,為孩子大學做準備。
超常的工作量,讓很多孩子感覺不到童年的樂趣,他們的生活變得異常的單調。學習,學習,再學習。此外,就是睡覺了。但是,大部分能夠吃得了這個苦頭的孩子,也都上了重點高中。
現在,回想起來,這就是我們的環境。孩子在補習班里拼苦工,家長們在拼時間和金錢的投入。就是說,在這個教育資源有限的社會中,當別人都在拼的時候,你不能置身事外。
其實,大部分孩子是否需要這么瘋狂地上補習班,補習班作為課外的學習應不應該提高到這么重要的位置,占據這么多的時間,而我們的課中學習,正規的學校老師所做的事是否由課外補習班來代替了?
我認為,其實有很多課堂應該學的內容,補習班提前給做了,同時又沒有完全講透,孩子就需要到了課堂時進一步去消化,接著做習題來鞏固,好處是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孩子在課堂上能夠略微輕松些,能夠再進一步地吸收這些新的知識點,補充自己尚未全部理解的部分。而且正規學校的課堂就會因此加快進度,把更多的時間用來做題。如果孩子沒有上補習班,在一個好學校里是行不通的。這就逼得很多孩子不得不上補習班。尤其是數學等科目,可以提供較大提升空間的。
然而,這樣做的結果,使得孩子也失去了更為重要的學習能力。比如閱讀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思考能力,當一個孩子在滿堂灌中被塞得滿滿的,當一個孩子沒有了自主的時間和空間,以及和她同齡人的深度玩耍、接觸和探討問題的時間時,帶來的后果其實是很可怕的。
至今,我女兒一直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個人覺得與這樣的教育環境相關,與這樣浮躁的社會相關。因為,社會逼迫你只能不停地被裹挾著邁步疾行,否則就輸在起跑線上時,家長和孩子已經都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這樣急急忙忙地一路狂奔了。
其實大部分的孩子,資質都是相當的,教育,應該是開發他們各自不同的特質和能力。但是事與愿違,大多數人在經過這樣的長達十幾年的惡戰之后,只剩下應對考試的能力了,所謂的應試教育就是這樣殘害了我們的下一代。
所以,對于萬惡的補習班,我們雖然萬分憎惡,但卻也欲罷不能。我想說的是,雖然,你必須給孩子報一些必要的補習班,但也千萬不要把他當成救命稻草。它,只能是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