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繼峰
為了礦井更平安
——安徽煤礦安監局煤礦安全“體檢”工作側記
文/李繼峰

對照圖紙排查管理隱患,繃緊安全弦
四月,草長鶯飛、萬山翠綠、碧海濤濤、生機無限。
4月17日至18日,安徽煤監局組織安全監管人員和煤礦安全技術專家來到皖北煤電集團錢營孜礦,以技術診斷為手段,以監察執法為抓手,進行一次煤礦企業全面安全“體檢”,及時發現煤礦事故隱患、薄弱環節,督促煤礦企業落實隱患治理和整改,有效防范遏制煤礦重特大事故,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營造穩定的安全生產環境。
這次給礦井做“體檢”,安徽煤監局集中了監察力量,從淮南、淮北兩大礦區聘請了若干專家。“體檢”工作采取逐礦聽取匯報、查閱圖紙資料、井下現場檢查、現場通報問題等方式進行。
給管理做“CT檢查”
“這次礦井‘體檢’,立足于查大系統、治大隱患、防大事故,重點檢查隱形的事故隱患。”安徽煤監局處長張公水說,“我們今天組織專家來,就是要通過查圖紙、審措施和聽匯報,給這個礦的管理做個‘CT檢查’。”
在為期兩天的“體檢”工作中,參加“體檢”的安監人員和專家對錢營孜礦的管理資料進行了全面檢查。
“礦井綜合水文地質圖未覆蓋全井田;井上下對照圖上繪制日期為2017年2月28日;井下排水系統圖未標注設備規格、排水高度等參數,圖紙簽名欄空白;通風系統圖等主要圖紙未標注礦長和總工程師審簽日期。”采掘專家郭家標在技術科檢查指出,“安全上出事故,就在于細節。我今天發現的問題,都是日常工作中的小事,但這些小細節能暴露出大問題,會造成責任不清的后果。礦長、總工程師不簽字的圖紙,可以是假圖紙。”
“《W3224工作面防滅火設計及安全技術措施》中規定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間只采取工作面上下隅角堵漏一種預防自然發火措施;設計中缺少自然發火標志性氣體及臨界值內容,缺少風巷抽采邊孔失去作用后及時封堵的內容,無鄰近采空區預防自然發火應急措施。”皖南分局負責人許躍峰說,措施是用來指導生產的,措施不到位,就會為生產埋下隱患。對此我們責令限期整改。”
現場“把脈問診”
4月17日下午,礦井“體檢”團分“一通三防”、采掘防治水、機電運輸安全投入和安全管理應急救援四個專業七個組,對W3224采煤工作面、W3223收作工作面、W3225切眼刷大掘進工作面、西三膠帶石門掘進工作面等礦井生產頭面和機電峒室進行全覆蓋檢查,為礦井“把脈問診”。
在W3225切眼掘進工作面,張公水一行發現工作面貫通后,機巷煙霧傳感器未及時調整位置(位于帶式輸送機進風側);W3225工作面通風系統形成后,未構筑防火門墻,未儲備封閉防火門的材料。
張公水說:“這個工作面剛剛貫通,一些管理細節被忽視了。礦井安全管理是個系統工作,巷道貫通前,相關方案和措施就應該超前做好預案,貫通時才能有條不紊。”
在W3223收作工作面,安監人員陳艾林發現機巷注氮管路未與機聯巷注氮管路相連接,煤壁側部分單體液壓支柱未打到實底上。
“我們檢查,采取是‘四不兩直’的方式。”陳艾林說,“發現動態管理中的漏洞,從中可以看到員工操作不規范,這是大概率事故的根源。”
專家聚智“開良方”
在通報會上,安監人和專家對錢營孜礦安全管理進行點評,對薄弱環節提出中肯的意見和建議。
“兩天來,我們按照國家煤礦安監局制定的體檢’標準,全面細致地開展工作。這是一次執法行動,在‘嚴’字上下功夫,在‘細’字上做文章,在‘實’字上見成效,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安徽煤監局處長、“體檢”組長張公水說。
“對查出的20個問題,錢營孜礦都要嚴格按照整改措施、責任、資金、時限和預案‘五到位’的要求,及時消除隱患。皖南分局將跟蹤落實,責令限期消除隱患,限期改正影響安全的違法行為,或者限期使安全設施和條件達到要求的監察指令落實情況,進行‘回頭看’。”皖南分局局長許躍峰說。
“感謝各位領導、專家的辛勞,對通報的問題,我們將認真整改落實,并將舉一反三,查出問題背后的根源,在今后的安全管理中,強化標本兼治,夯實基層基礎,突出抓好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擰緊責任‘螺絲’、上緊安全‘發條’,全力保證煤礦職工生命安全和健康。”礦長焦殿志表態說。
(作者單位:皖北煤電集團錢營孜礦)

安全體檢專家分四個專業七個組對礦井全覆蓋排查

安全體檢專家在查看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清單,夯實安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