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瑞生
安全生產從“小”處著手做出 “大文章”
文/于瑞生

安全風險預控在現場
面對嚴峻的安全生產形勢,山東省兗礦集團南屯礦時刻緊繃安全這根弦,聚精會神抓牢抓實安全生產每個環節,做到從小處入手,用精巧“小手筆”做出安全“大文章”,確保礦井安全生產目標順利實現。
“今天我講的故事叫“防微杜漸”,主要含義就是當存在微小的隱患時,如果不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正確及時的處理,就會留下無窮的后患。”在南屯礦綜采一區早班班后會上,副區長辛成剛正在為職工講述安全小故事。
兗礦集團南屯礦綜采一區利用班前、班后會等時間,開展全員講安全小故事活動,由副隊長、技術員、班組長等人員在班后會上為職工講述,并闡述其中蘊含的安全哲理、教訓等,引導職工向身邊工友講述自己在安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小故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使廣大職工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安全教育。目前,該單位已有17人為職工講述了安全小故事。
“這幾天我聽了很多因小隱患導致大事故的故事,讓我更加體會到了安全生產無小事的道理。”綜采一區職工劉慶鋒在認真聽了班前安全小故事后,對身邊的工友說。
今年以來,這個礦以關愛每一名職工為出發點,摒棄以往簡單說教、枯燥的理論學習等員工不易接受的方式,用講故事的方式在生活工作之余向職工再次敲響安全警鐘,為安全生產注入新的活力,使“我要安全,我會安全”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提高了職工的安全意識。截至目前,南屯礦先后組織理論骨干進區隊、到班組、入車間開展“安全小課堂”50余場次,用身邊安全小故事說明安全發展大道理,用身邊的人和事現身說法,增強安全教育宣講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確保礦井安全生產。
“準備,開始。”檢查人員一聲令下,第一組3名職工迅速打開自救器外套,拔掉口具塞,并咬住口具,然后戴好鼻夾、安全帽……完成全部動作后舉手示意。近日,南屯礦采用不定時自救器佩戴突擊檢查,分早、中、夜等班次進行,受抽查人員包括入井所有采掘、輔助單位職工,并采取循環抽查的方式進行。
自救器雖小,關鍵時刻卻關系到職工的生命安全。為進一步增強入井職工自身的安全防范技能,這個礦不斷創新安全舉措。活動上,示范人員講解了正確佩戴自救器的重要性,并模擬發生突發事件時操作自救器的程序,通過實物觀摩與現場示范相結合方式,使廣大職工能夠準確掌握自救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在突發事故面前的自救、互救能力。同時,為促使職工掌握自救器的使用要領,避免學習走過場,該礦安全監察處將不定期開展現場抽查,對不能正確使用自救器的職工進行現場指導,直到他們能正確使用為止。截至目前,這個礦先后組織自救器突擊檢查11次,檢查人員近千人。
“演練中,我按操作要求完成工作,并且觀摩了工友的操作,感到自己還存在很多缺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斷努力學習,增強自我防范意識 。”綜采二區職工孔翔朋在參加演練后對筆者說。
今年以來,這個礦不斷創新安全舉措,在培訓過程中組織職工現場討論,查找自己存在的問題。邊講述邊操作,使職工記得住、記得牢,不僅讓職工會操作,而且懂得如何安全高效操作,將違章消除在萌芽狀態。目前,這個礦先后組織全員考試273場,1.5萬余人次參與。
“發現風門漏風一定要及時整修,不要因為問題小就不防范……”這是南屯煤礦通防工區區長張彥寬在井下系統調整時囑咐測風員的話。
針對礦井厚煤層采場集中于九采區,掘進頭多、通風路線長、阻力大,風量不能有效利用造成局部用風緊張的難題,通防工區從小事做起,超前防范,抓好每個細節,組織技術人員、測風員對全礦井的通風系統、通風阻力進行調查和摸底,制定了一整套解決方案,解決了九采區用風緊張的問題,為礦井安全生產提供了堅實的安全保障。他們積極推行“勤學、勤看、勤跑”的“三勤”工作法,對有可能出現的隱患、環節認真排查,結合綜掘的特點和實際,分析掘進過程中的主要塵源,掘進過程產生的巖粉的特性,根據煤、巖粉的特性和薄煤層掘進的實際條件,采用礦用通風濕式高效降塵系統,將通風與降塵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降低了半煤巖掘進過程中的粉塵濃度,降塵率達到93%以上,保障了職工的身體健康,確保特殊條件下礦井安全生產。
今年以來,南屯礦嚴格執行安全風險評估、“禁區”管理等制度,嚴抓隱患整改落實、跟蹤督辦和閉環管理;強化安撤運輸、檢維修以及不連續生產等重點環節的監管,特別是從嚴規范拉移、起吊、封裝、運輸等作業行為,確保安全施工;嚴格執行領導班子分工負責制、部門業務保安責任制和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對安監員、管理人員跟班盯現場情況的監管考核力度,確保特殊時期逐級安全責任落實到崗、考核到位。2017年,南屯礦分專業、有針對性地進行剖析式檢查,查治各類隱患問題476條,切實做到問題超前防范,夯實了礦井安全生產的基礎。
(作者單位:兗礦集團南屯煤礦)

班前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