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立志
面對新挑戰煤炭企業工會組織發揮作用的重點與途徑
文/米立志

召開職工代表懇談會

開展職工代表問詢工資分配工作
在當前形勢下,煤炭企業和工會組織面臨新挑戰,工會組織應該如何發揮作用,在哪些方面發揮作用,發揮什么作用,是一個必須回答和實踐的問題。
在我國經濟處于“三期疊加”,煤炭行業受“四期并存”影響的大環境下,化解過剩產能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任務。從長遠來看,去產能是保證煤炭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必要措施,因此,必須堅定不移的貫徹實施。
在這種形勢下,大部分煤炭企業都實施了減人提效政策,同時伴隨著職工的正常離職,導致企業職工總數不斷減少。如果此時“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的措施不能及時跟進,個別生產企業從保市場占有率和市場份額的目的出發,還想保持年產量不變,就會出現減人不減產的現象,直接導致職工工作量變大、工作時間延長,職工的權益可能得不到有效保障。
與此同時,如果企業經營困難,就有可能出現工資下降以及緩發的情況,會導致困難群體增多,群體性及個性化訴求增多,進而會造成企業與職工之間的矛盾、沖突不斷增加,突出體現在以前存在的問題會更加突出,以前沒有出現的問題可能會出現。還會造成職工心理期望得不到實現,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受到影響,給企業管理和各項工作的開展帶來很大的挑戰。
另外,企業要想持續健康的發展,充足的人力資源是必不可少的,培養一支懂技術、能安全的高技能職工隊伍與技術業務能力過硬的管技人員隊伍都需要一定的時間。而目前,隨著減人提效政策的實施、一批老職工的退休以及管技人員的流失,已經造成了人力資源困境。更為嚴重的是,在當前形勢下,煤炭企業和煤礦職工的社會地位與形象越來越差,職業認同感持續下降,已經出現后繼乏人的危險,如果持續下去,會進一步加深人力資源的困境,影響企業的持續發展。
在企業經濟遇到暫時困難的特殊時期,去產能的特殊階段,工會組織實現雙服務、雙維護、雙促進的目標顯得非常重要,也是各級工會組織的歷史使命。
從理論上說,維護、建設、參與、教育是工會組織的四項基本職能。從工會組織作用、地位來說,做好維護和保障兩篇文章是工會組織的首要任務。面對當前紛繁復雜的工作局面,各級工會組織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也面臨著難得的機遇。說挑戰,就是職工對工會組織有訴求、有期待,在職工需要我們的時候,如果我們畏懼困難、止步不前,缺乏回應與作為,工會組織就會失去職工的信任,就會失去影響力和凝聚力,失去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說機遇,就是新的歷史時期為工會組織的理論探索和工作實踐提供了新平臺,工會組織應該站在歷史發展潮頭,貫徹落實《意見》精神,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突破現實局限,切實代表、保護和實現好職工權益,就可以鳳凰涅槃,再塑工會組織新形象。
當前企業經營困難,工會應該首先做好服務企業、保障職工基本生活這篇大文章,從穩定隊伍和工作的高度,從職工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入手,扶貧濟困與惠及全員兼顧,利用多種渠道做好全員服務和困難幫扶,以工會組織的責任和工會干部的真心,保障職工的基本生活,不讓一個困難職工掉隊,這是當前職工最迫切、最現實的需求。與此同時,工會組織要開展思想教育,弘揚核心價值觀,傳播社會正能量,調動職工崗位建功的積極性,引導職工參與民主管理,建設命運和利益的共同體,建設勞動關系和諧企業。
從發展趨勢來看,工會組織要不斷探索維護職工權益的途徑和方法,以法律和政策為準繩,切實把維護職工權益放在第一位。這是因為,《工會法》規定,工會組織要代表職工利益,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是工會組織的基本職能,這既是工會組織的立足之本,也是發揮黨聯系職工橋梁和紐帶作用的工作之要。特別是在改革進入深水區,各方面利益面臨重大調整,企業與職工產生利益沖突,難以平衡的情況下,各級工會組織更應該站在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高度,以“舍我其誰”的勇氣與擔當,做黨的聯系人,為組織分憂,做職工的娘家人,為職工服務,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通過工會組織和工會干部的努力,讓更多的職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想到工會,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首先找到工會,讓“有困難、找工會”由口號變為行動,變成職工信賴的工作實踐。這應該成為今后工會工作的基本思路和重點所在。
1.傳播正向能量,建設利益和命運共同體。傳播正能量是工會組織利用自身優勢,發揮宣傳教育引導作用,建設職工與企業利益和命運共同體的有效載體。一是加強正面引導?!吧铍x不開你,你離不開企業”。利用班前會、懇談會、職代會等平臺從企業、家庭、個人的關系出發講形勢、明責任,引導廣大職工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同時,利用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職工使用、傳播率高的新媒體,掌握職工思想,了解職工訴求,傳播正能量,有針對性地加強宣傳教育。二是打造家文化。通過懸掛職工全家福照片、帶有家文化元素的牌板等方式打造家的環境;邀請職工家屬開展親情活動、組織文體活動等方式營造家的氛圍;在傳統節日開展特色主題活動,傳遞家的溫暖。打造家文化,能夠增強職工的團隊意識、責任意識和主人翁意識,潛移默化地建設利益和命運共同體。三是選樹傳播典型事跡。通過選樹勞模、生產標兵、最美礦工、十佳農民工等方式,挖掘不同群體的先模人物,宣傳先進事跡,開展先模人物崗位建功活動,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通過每天開展表揚一個人、批評一件事,每班開展最棒員工評選,設置最有價值合理化建議專欄等方式,營造勞動光榮、職業神圣的工作氛圍,調動廣大職工對標先進、崗位建功的積極性。
2.提升技能素質,增強職工的崗位競爭力。從企業的角度來說,職工新老交替和人員減少,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質的職工來保證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從職工的角度來說,越是經營困難,崗位競爭越激烈,越需要不斷提升技能素質,爭強崗位競爭力。一是搭建技能提升平臺。通過發揮創新工作室團隊和崗位技能大賽優勝者的傳播帶動作用,提高職工崗位技能。完善職工技能運動會(技術比武)模式,在覆蓋面、多樣化、針對性上下功夫,調動職工提高崗位技能的積極性。做實師帶徒工作,通過嚴格選拔師徒、抓好日常管理、強化考核激勵,促進新人的快速成長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二是搭建技能參與分配平臺。在公司層面可探索實施技術比武結果與工資分配掛鉤的獎勵方式,基層區科也可結合實際,探索實施崗位技能參與工資分配機制,調動職工學技術提技能積極性。三是搭建創新創效平臺。尊重職工的首創精神,著眼全員參與、大眾創新,通過大師帶動和創新工作室團隊創新,組織開展合理化建議征集和課題立項攻關。并探索構建“即時提出、即時立項、即時結項、即時獎勵、限時轉化”的機制,強化全過程管理,讓職工群眾的智慧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
3.完善幫扶機制,保障困難職工基本生活。幫扶工作是為企業緩解壓力、為職工排憂解難,體現工會作為的重要方式,必須加大力度,創新方法。一是掌握困難群體狀況。困難群體主要有絕對困難群體、相對困難群體、臨時困難群體三類。絕對困難群體一般是個人收入較低,各種負擔沉重,基本生活得不到保證;相對困難群體主要是個人有購房貸款、家人生病住院、子女上學等導致生活困難;臨時困難群體一般無額外負擔,但是收入較低,基本屬于月光族,工資正常發放可以保證正常生活,工資緩發將造成臨時的困難。二是開展精準幫扶工作。要針對困難群體找準至困原因,利用幫扶機制開展精準幫扶工作,并采取結對幫扶、兩節慰問等方式加強物質、精神和心理的幫扶工作,保證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同時,可收集政策信息,積極利用社會政策為職工排憂解難。三是探索幫扶機制。當前一些困難群體困難程度加劇,而常態幫扶措施存在局限性,不能及時幫助職工渡過危機,可以探索“一次性”“臨時性”的幫扶措施開展幫扶工作。在幫扶群體不好界定的情況下,可以在基層區科首先實踐和總結完善。
4.發揮主體作用,探索維護職工權益途徑。職工訴求不斷增多,維權意識不斷增強,工會組織必須不斷探索維護職工權益的途徑和方法。一是落實好日常民主管理工作。必須嚴格程序、抓好落實,比如職代會、區科務公開、共保協議以及職工代表提案、職工代表與領導民主懇談會、職工代表呼聲反映上班子會和職工代表專項監督檢查等制度,不斷完善基層民主管理實踐。二是深化職工代表問詢工作。職工代表問詢工作是當前維護職工權益的新嘗試、新途徑,要不斷完善職工代表問詢制度,從深度和廣度上入手,探索延伸問詢領域,加強創新,增強職工代表問詢工作的針對性和系統性,持續提高職工代表問詢工作的水平,進而提高職工參與企業安全生產及經營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探索和搭建職工自主管理平臺。自主管理是深化企業民主管理,維護職工權益,調動職工工作積極性的有效手段。因此,工會組織可以從安全、生產、經營等方面不斷探索和搭建職工自主管理平臺,實現職工自主管理,在保障職工權益的同時,引導職工做好當家人。
(作者單位:開灤股份范各莊礦業分公司)

召開“十佳勞務派遣工”座談會

舉辦職工技能運動會

搜索大廳式集中服務職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