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苗苗+王承武
摘 要:伴隨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農地流轉呈現快速發展趨勢。農地流轉對農民收入產生了重要影響。本文在概述瑪納斯縣農地流轉對農民收入影響研究的基礎上,概括了農戶家庭基本情況、農地流轉方式、流轉價格等方面對農戶收入影響的觀點。本文通過研究瑪納斯縣農地流轉數據分析,得出農地流轉對當地農民收入具有一定的增值影響。在研究中,也歸納了農地流轉對農民收入影響方面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地流轉;農民收入;瑪納斯縣
中圖分類號:F301.24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7.07.014
Manas County Farmland Transfer Impact on Farmers' Income
WANG Miaomiao, WANG Chengwu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land showing rapid development trend.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land to farmers' incom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In this paper, an overview of Manas county farmland transfer on farmers' income on basic research, summariz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rural households, perspectives agricultural land transfer mode, the transfer price, the impact on farmers' income. This paper analyzed data transfer by studying Manas agricultural land, obtain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land has a certain value-added impact on local farmers' income. In the study, also summarized farmland transfer suggestions on farmers income impact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land transfer; farmers' income; Manas county
中央一號文件多次提出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其本質就是要提高土地的規模經營績效,而農地流轉是推進土地規模化經營、提高土地經營績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1]。研究農地流轉對瑪納斯縣農民收入的影響,有利于當地政府制定相關政策,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結構。因此研究瑪納斯縣農地流轉真正意義上對農民收入帶來的影響,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1 瑪納斯縣基本概況
1.1 自然區域基本概況
瑪納斯縣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北部,從屬昌吉回族自治州。全縣土地總面積為16 635.92 km2,耕地總面積142 65 1.23 hm2,水澆地面積140 149.81 hm2,旱地面積1 646.14 hm2。
1.2 社會經濟基本概況
瑪納斯縣共有12個鄉鎮,農業人口數達 94 618人,戶數27 450戶,鄉村勞動力56 079人。瑪納斯縣經濟社會發展較快,2014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1.6億元,縣屬生產總值121億元,分別增長15.5%、18.3%,第一產業生產總值595 003萬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34.67%。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8 350元,增加1 600元。
2 瑪納斯縣農地流轉現狀分析
截至2014年底,瑪納斯縣有25個村開展互換并地,面積1.03萬hm2土地,比去年同期增長50.49%。全縣農村土地流轉面積為1.83萬hm2,流轉率達到43.6%,比去年同期增長27.31%。由于對瑪納斯縣地區內農地流轉的現狀進行全面調查的周期較長,因此筆者選擇對參與農地流轉農戶中發放調查問卷。調查研究區域為瑪納斯縣的樂土驛鎮、蘭州灣鎮、北五岔路鎮、包家店鎮、涼州戶鎮。此次調查采用入戶調查的方式,發放調查問卷100份,有效問卷85份,問卷有效回收率85%。
2.1 調查樣本基本情況
瑪納斯縣參與農地流轉的85份農戶樣本中,流入戶29戶,占樣本總量的34%;農地流出戶56戶,占樣本總量的66%。有效問卷中樂土驛鎮、蘭州灣鎮、北五岔路鎮、包家店鎮、涼州戶鎮的樣本分別占樣本總數的23.53%,23.35%,14.12%,20.00%和18.82%(表1)。
2.2 農地流轉數據分析
在85戶調查樣本中,土地流轉方式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包括轉讓、出租、轉包等。如圖1所示,5個鎮流出方式也各有不同。5個鎮農地流轉方式在對比中發現,在農地流轉過程中,樣本戶農地流出中轉讓面積18 hm2,出租面積86 hm2,轉包面積5.33 hm2,其他流轉方式8.47 hm2。農地流出農地以出租方式為主,占流出面積的73%。農地出租為農地流轉主要方式,而選擇土地轉包的戶數較少。
瑪納斯縣在農地流轉中,農戶選擇農地流入形式也多種多樣。據調查統計,如圖2所示,樣本戶中轉讓面積4.67 hm2,出租面積110.67 hm2,轉包面積3.33 hm2,其他流轉方式8.67 hm2。在農地流入方式中,出租成為一種重要的流轉方式,農戶更傾向于出租農地,農地出租面積占流入面積的87%。農地流入戶直接從農戶中獲得土地,直接進行農地耕作,減少中間程序和經濟支出,節省了成本,提升農地經濟效益,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
在數據整理統計中得出,瑪納斯縣樣本農戶農地流轉平均每戶農地流入面積為4.39 hm2,農戶平均每戶流出農地面積為2.1 hm2。在研究中發現,瑪納斯縣農戶流轉方式以出租為主,這種流轉方式雙方農戶更具有選擇性。農戶流入農地主要原因以“擴大農地規模,種植經濟作物,農業生產專業化、機械化,增加家庭總體收入”為主;農戶流出農地主要原因為獲取固定流轉經濟收入,減輕家庭經濟壓力。本文研究得出,瑪納斯縣農地流轉過程中,對農民收入增加具有重要研究意義。
3 瑪納斯縣農地流轉對農民收入的影響分析
瑪納斯縣在農地流轉方面積極開展多種流轉方式和經營方式并行模式,農地流轉市場較其他地區相對比較活躍。在表2統計中,農地流轉后農民從事第二產業的有6戶,占樣本總數的7.0%;從事第三產業的共65戶,占樣本總數據的76.5%;從事第一產業的共14戶,占樣本總數據的16.5%。本文研究發現,瑪納斯縣農民將農地流轉出去后,家庭勞動力會有更多選擇就業,從事更多的高收入非農勞動,進而促進非農收入的增加。
目前,在瑪納斯縣各鄉鎮,農民們都自發開始通過土地流轉進行土地整合,農地流入戶在獲取農地后,實行農作物統一種植,擴大種植規模,實現節本增效。農地流轉同時也促進了農業機械化發展,機械化種植每公頃至少可以節約成本近4 500元,這樣大大節省了農地耕作成本,減輕了種植壓力,減少了家庭總支出成本。
據調查統計所得,瑪納斯縣樣本農戶農地流轉平均每戶農地流入面積為4.39 hm2。在流入農地前,農戶人均年純收入主要集中在16 000~18 000元之間,共計47戶,占樣本戶的55.29%。農地流入后人均年純收入為18 000~20 000元的有43戶,占樣本戶的50.6%。如表3所示,相對于農地流轉前,人均年純收入提升了2 000元左右,這大大提升了農民家庭經濟收入。研究得出,農地流轉后,農戶種植結構主要以種植經濟作物為主,打破傳統農作物種植及經營模式農業種植作物多元化、經營方式多樣化,極大地提升了農民經濟收入。
根據數據分析,瑪納斯縣農戶在獲得農地后,農地規模經營經濟作物,有利于農戶降低種植成本,耕作實現機械化生產,進而代替勞動力,減少經濟支出。同時集中零星地塊,提升了種植利用空間,增加種植面積,提升農業產量。瑪納斯縣憑借其獨特的地理資源優勢和獨特的經濟地位,特色經濟作物發展迅速,農地規模經營也有較大的成果,農民也從農地流轉中獲得更多經濟效益。
4 農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
大多數學者肯定了農地流轉對農民收入的積極影響。農地流轉無論在宏觀上對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推進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經營,還是在微觀上改善農戶的資源配置效率、增加農民收入,都具有重要意義[2-12]。但在此次調查中發現,在農地流轉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影響了農地流轉對農民的收入。
4.1 農地流轉價格形成機制不完善
瑪納斯縣農民參與農地流轉調查中,流出農地的農戶數量明顯高于流入土地的農戶,這似乎并不符合農民以農地作為社會保障、生活穩定性保障的傳統觀念。在農地流轉價格方面,雙方當事人進行協商,各種流轉方式價格沒有市場規定價格,長此以往會造成農地流轉市場價格失衡,影響社會市場經濟。
4.2 農地流轉保障制度不完善
在調查中發現,瑪納斯縣農地流轉保障體制不完善。在農地流轉過程中,雙方農戶對農地流轉事宜進行頭口協商,沒有簽訂相關合同,缺乏法律依據保護,這在后期的法律糾紛中,對農民收入造成不利影響。
4.3 流入農地的農戶種植結構單一
瑪納斯縣農地流入戶以大面積種植經濟作物為主,種植結構單一。農作物價格受市場價格影響,若市場價格較低,則會嚴重影響農地流入戶家庭收入。
4.4 流出農地的農戶就業渠道單一
瑪納斯縣農地流出戶在農地流出后,大多數選擇外出就業,從事第三產業。因為流出戶受教育程度較低,一般以打工和經商為主,就業渠道單一,且城市就業人數有限,造成流出戶無法就業,進而減少家庭收入。
5 對策及建議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瑪納斯縣農地流轉有利于促進農業生產專業化、規模化,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和市場競爭力,農地流轉對農民收入具有增值影響。為了農民在農地流轉上實現增值,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5.1 建立健全農村農地流轉體系
農地制度安排通過影響農業效率從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農民收入,家庭承包制在改革開放初期創造了中國農村的奇跡,是中國改革的源頭[10]。建立農村農地流轉有形市場,為農民進行農地流轉提供有形的服務中心和統一的工作流程。建立健全農地流轉運作機制,完善農地轉出、農地需求等信息。建立農地流轉的信息平臺和服務機構,出臺相關規章制度,及時預防和化解農地流轉糾紛,逐步完善農地流轉機制,規范農地流轉行為。
5.2 建立健全合理的農地流轉價格確定機制
政府及時調整農地流轉價格以反映農地流轉的市場情況,確保農民在農地流轉中的權益。要建立農地流轉的信息平臺和服務機構,出臺規章制度以預防和化解農地流轉糾紛[11]。
5.3 政府增加對糧食生產的直補
這樣作為農民更傾向于轉入農地,并且在農地流轉過程中取得較高報酬。建立不同區域間的協調機制,保證農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增加對糧食生產的補貼,改進農業補貼方式,使農民切實享受到實惠。優化農業補貼方式,加強政府在農業金融信貸支持農業保險支持和服務等方面的補貼保證農民在農業經營上取得足夠多的收入[4]。
5.4 大力發展地方特色非農經濟,增加地方特色非農就業機會
一方面為農地流出戶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促進其加速農地流轉;另一方面,發展農業產業化企業,更多的資金投入農業生產,有利于增加農民的農業經營收入。
5.5 加強流出農地農戶技能培訓
政府加強農地流出農戶就業和技能培訓,引導農戶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創業,加深農地流出農戶對就業培訓的認識,提升專業技能知識。
5.6 引導種植結構多元化發展
瑪納斯縣農地流轉過程中,農地流入戶種植面積大,專業戶技術較高,但受到農作物市場價格波動影響較大。因此,政府應積極引導農地流入戶采取多元化種植結構,保證經濟作物穩定增收。
參考文獻:
[1]陳原,張秋惠,張海峰.我國耕地資源形式分析及保護對策建議[J].資源與產業,2008,10(5):114-118.
[2]羅必良.交易費用、農戶認知與農場流轉[J].農業技術經濟,2012(1):11-21.
[3]宋茂華.工商資本主導下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利益分配研究[J].沙洋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1):21-24.
[4]陳淑瓊.農地流轉中農民收入——基于揭陽市416戶農戶的實證研究[J].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5(1):321-323.
[5]劉克春.農戶農地使用權流轉決策行為研究——來自江西省經驗[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87-88.
[6]陳姍姍,陳海,梁小英,等.農戶有限理性土地利用行為決策影響因素——以陜西省米脂縣高西溝村為例[J].自然資源學報,2012,27(8):1286-1295.
[7]李中.農村土地流轉與農民收入[J].經濟地理,2013(5):144-149.
[8]林毅夫,蔡盼.中國的變通:發展戰略與經濟戰略[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2.
[9]于建榮.底層立場[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1.
[10]姚洋.發達地區村莊勞動市場的整合[J].中國農村觀察,2001(2):2-10.
[11]趙慧芬.河南省農村土地流轉的市場化研究[J].河南農業科學,153-156.
[12]王泗通,胥鑒霖.土地流轉對我國小農經濟改造的影響[J].山西農業科學,2014 (10):1132-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