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奇斌
張文一連嘗試了幾次都沒能把火生起來,就懊惱地把手中的火柴擲到地上。母親見了,默默地拿出張文放在灶膛里的大木柴,換了一些茅草,然后拾起火柴引火。“呼”的一下,灶膛亮了起來,茅草燒著了。接著,母親有條不紊地塞進枝葉、柴屑,最后才架上大木柴。張文不由得訕笑起來——他很小的時候就掌握了這種生火技巧,只是離開農村太久,忘了。
張文畢業于名牌大學,由于學業有成,對自己的職業定位很高:非大公司不進,非好崗位不上,年薪還得可觀。然而理想太豐滿,現實太骨感,張文應聘時屢屢受挫。幾經折騰,他身心俱疲地逃回了農村老家。
母親文化程度不高,卻通情達理,她一邊煮飯一邊說:“娃,做什么事都急不得,就像灶膛里的火,不是一下就能燒起來的。”
望著灶膛里越燒越大的火,張文的心情逐漸明朗起來,連連點頭道:“媽,您說得對。我知道該怎么做了。”
母親以最樸素最直觀的方式讓張文明白了雖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也需要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返回城里后,張文找了份專業對口的工作,從基層做起,一步一個腳印,最終實現了進大公司、上好崗位、拿高年薪的目標。
[故事寓意] 目標和起點之間是有距離的,因此不要在二者之間直接畫上等號。這兩者之間的距離,需要我們花時間、花精力,才能縮短。
[老編沉思] 人的一生中,往往會遇到目標和起點差距太大的情況。比如,你可能希望一進學校就成為風云人物,但實際情況是,如果成績不突出、能力不突出或特長不明顯,就可能導致你距離目標太遠。那怎么辦呢?不要緊,從現在開始,從你的真實狀態出發,一天天努力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