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艷++張芳



摘要:目的探討補陽還五湯對晚期肺癌高凝狀態的改善作用,為臨床工作提供參考。方法將晚期肺癌合并血液高凝狀態患者6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治療組口服補陽還五湯治療,對照組其它一般對癥處理與治療組相同。結果(1)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6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00%(P<005);(2)2組癥狀積分、纖維蛋白原(FIB)、D-二聚體、血小板(PLT)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組較對照組降低明顯(P<005);(3)2組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karmofsky評分較治療前升高(P<005),且治療組較對照組升高明顯(P<005)。結論補陽還五湯在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血液高凝狀態方面效果較好。
關鍵詞:晚期肺癌;高凝狀態;補陽還五湯
中圖分類號:R7342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7)07-0033-02
高凝狀態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機體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纖溶、凝血以及體內抗凝系統等功能失調,血液的凝固性升高,有利于血栓形成的一種病理狀態[1]。臨床研究發現晚期肺癌氣虛血瘀證病人存在較為明顯的血液高凝傾向[2]。該類型腫瘤患者,FIB、DD等凝血指標顯著高于非氣虛血瘀證患者;氣虛血瘀證患者同時出現血流變學指標異常的機會顯著大于非氣虛血瘀證患者。晚期肺癌高凝狀態與氣虛血瘀證無論是從宏觀的癥狀,如胸悶氣短,神疲,乏力,咳嗽咳痰,胸痛,或皮下瘀斑,口唇紫黯,舌質紫黯或舌體有瘀斑、瘀點,脈細澀;還是微觀的血流變異常、血凝異常及微循環障礙,都提示血液高凝狀態與氣虛血瘀證之間存在著明顯的關聯性[3],兩者之間關系密切。而血液高凝狀態不僅是血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同時還可促進肺癌的生長、轉移,是肺癌預后的獨立危險因子[4]。因此積極預防血液高凝狀態,是晚期肺癌治療不可忽視的問題。本研究補陽還五湯防治晚期肺癌血液高凝狀態,觀察干預效果,希望能為晚期肺癌血液高凝狀態的防治提供一定參考。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所有入選病例均來源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腫瘤內科住院患者,使用隨機分組法將符合條件的晚期肺癌高凝狀態患者分為治療組30例,對照組30例,共60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腫瘤類型、臨床分期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11納入和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病理確診為肺癌且為Ⅲ-Ⅳ期;②符合血液高凝狀態,中醫辨證為氣虛血瘀型者;③KPS>60分,預計生存期超過3個月;④納入前2個月無活動性出血;未行抗凝、抗血小板、溶栓及中藥等治療;⑤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及血液系統疾病者;②同時參加其他藥物試驗者;③對本研究已知藥物成分過敏者;④因精神疾病等不能配合觀察者。
112中醫診斷標準參照2005年5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及《中醫診斷學》[5]教材有關氣虛血瘀證內容擬定:(1)主要癥狀:氣短,咳嗽,胸部刺痛。(2)次要癥狀:神疲,乏力,咳血,口唇、爪甲紫黯。(3)舌脈:舌質紫黯或者舌體有瘀點、瘀斑,脈細澀。
以上主要癥狀2項,加次要癥狀任一項,加舌脈即可診斷為氣虛血瘀證。
12治療方法2組均給予對癥支持治療。
121治療組給予補陽還五湯,每日1劑,水煎400 mL,分2次,早晚分服,連續服藥3周。藥物組成:炙黃芪30 g,當歸尾15 g,赤芍15 g,桃仁10 g,紅花10 g,川芎15 g,地龍10 g為基礎方,可隨癥加減。該中藥由本院中藥房統一煎制。
122對照組給予低分子肝素鈣 4100IU qd 皮下注射,連續應用2周。
13觀察指標(1)癥狀記錄:入組當時詳細詢問患者的癥狀,并對其癥狀給予評定計分;治療結束時詳細詢問其病情癥狀變化,再次對其癥狀給予評定計分,并及時記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量化計分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主要癥狀包括氣短、咳嗽、胸部刺痛、舌質紫黯或舌體瘀斑、瘀點,脈細澀,其中無癥狀為0分,輕度上述主癥為2分,中度為4分,重度為6分。次要癥狀及體征包括神疲、咳血、乏力、口唇及爪甲顏色,其中無癥狀為0分,輕度次要癥狀為1分,中度為2分,重度為3分。(2)根據本院實驗室診斷方法,凝血指標測定采用凝固法,D-二聚體測定使用免疫比濁法,治療前和治療結束時候各測定記錄1次。[HJ](3)生活質量評估:采用Karnofsky評分。
123療效評定參考《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及Karnofsky評分標準,擬定臨床評定標準如下。顯效:①癥狀積分減少70%以上;②血小板(PLT)、纖維蛋白原(FIB)、D-二聚體的下降幅度,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上升幅度均在70%以上,或均恢復到正常值范圍;③Karnofsky評分提高20分以上。有效:①癥狀積分減少35%以上;②血小板(PLT)、纖維蛋白原(FIB)、D-二聚體的下降幅度,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上升幅度均在35%以上;③Karnofsky評分提高10分以上。無效:治療結束后,沒有達到上述指標或者病情加重者。
13統計學處理數據采用SPSS180 for windows統計軟件處理,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TX-*3/8]±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等級資料采用Ridit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并檢驗樣本是否符合正態分布;非正態分布者采用秩和檢驗。屬正態分布者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222組治療前后的癥狀積分比較見表2。
232組治療前后凝血指標比較見表3。
242組治療前后血小板和D-二聚體比較見表4。
252組治療前后Karnofsky評分情況見表5。
26安全性指標檢測2組患者治療前后三大常規,肝、腎功,心電圖等安全性指標結果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皆無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了治療的安全性。
3討論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晚期肺癌,正邪交爭日久,引起元氣不足、肺的呼吸功能衰弱,肺主一身之氣和呼吸之氣的功能下降、使氣帥血的功能減弱,氣虛乏力,無以帥血,氣不行血,血滯留瘀。瘀血形成后,留滯體內,使血對氣之載運、滋養作用發生障礙,阻礙氣的運行,損傷元氣。氣虛血瘀導致氣血瘀滯,導致全身臟腑氣血無法傳遞,最終臟腑功能紊亂、全身臟腑衰竭。由此可見,氣虛與血瘀構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互為因果,因此氣虛血瘀是肺癌晚期的基本證型之一。晚期肺癌患者多合并血液高凝狀態[6]。而補陽還五湯中黃芪為君藥,大補脾胃之元氣,使氣旺血行,瘀去絡通;當歸尾長于活血,兼能養血,因而有化瘀而不傷血之妙;赤芍、川芎、桃仁、紅花助當歸尾活血祛瘀;地龍通經活絡,補氣藥與活血藥相配,氣旺則血行,活血而不傷正。諸藥合用共奏補氣活血之效。
綜上所述,以補陽還五湯可改善晚期肺癌血液高凝狀態,并可明顯緩解中醫證候。[KH*1D]
參考文獻:
[1]潘磊,王勇,孫越經鼻無創正壓通氣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血栓前狀態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6,26(13):1015-1017
[2]李萍萍,呂桂芝,孫紅,等益氣活血中藥復方對腫瘤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中國中藥雜志,1994,21(2):113
[3]王笑民論益氣活血法治療腫瘤[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1998,5(10):20
[4]韓嘯東,張俠,劉暢,等肺癌患者血液高凝狀態的臨床調查[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5):882-886
[5]朱文鋒中醫診斷學[M].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8
[6]潘倩雄纖維蛋白原、vwF及D-二聚體與肺癌關系的臨床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7(4):2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