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揚


[摘要]目的 觀察IPS e.max CAD瓷高嵌體在修復無髓后牙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5月~2016年2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經根管治療后的Ⅱ類洞無髓后牙患者68例68顆,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35例35顆,對照組33例33顆;應用瓷睿刻四代(CAD/CAM)系統制作全瓷高嵌體,觀察組采用IPSe.max CAD材料,對照組采用Cerec Blocs材料。隨訪1年后,采用美國公共健康協會(USPHS)改良標準評價兩組修復體成功率。結果 1年后,觀察組在邊緣密合度、修復體完整性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修復體外形、顏色匹配及繼發齲方面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IPSe.max CAD材料制作的修復體在根管治療后無髓后牙修復方面成功率高,近期效果好于Cerec Blocs材料,但遠期效果有待進一步評價。
[關鍵詞]高嵌體;無髓后牙;CAD/CAM系統;效果評價
[中圖分類號] R78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6(b)-0105-03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PS e.max CAD porcelain inlay in repairing unmyelinated posterior teeth.Methods 68 patients with thoracic incisor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February 2016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n=35) and the control group (n=33) 33 cases of 33 patients;the use of porcelain Rui engraved four generations(CAD / CAM) system made all-ceramic high inlay,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IPSe.max CAD materials, the control group used Cerec Blocs materials.One year after follow-up, the 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 (USPHS) improved criteria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 After 1 year,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aspects of margin adhesion and restoration integrity,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In the reconstructed body shape,color matching and secondary caries,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prosthesis produced by IPSe.max CAD material has a high success rate in the treatment of unmyed posterior teeth after root canal therapy.The recent effect is better than Cerec Blocs,but the long-term effect needs to be further evaluated.
[Key words]High inlay;Unmyelinated posterior teeth;CAD /CAM system;Effect evaluation
經過根管治療后的患牙往往存在牙齒劈裂的風險,常需要進行牙體修復來延長患牙壽命。以往觀點強調全冠修復根管治療后的患牙,如患牙冠部組織剩余量不足者則需采用樁冠進行固位修復[1]。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微創技術的不斷成熟,針對牙體嚴重缺損的患牙采用嵌體修復逐漸取代全冠修復,減少了根管固位釘造成根裂的風險[2]。目前盡可能多地保留牙組織特別是牙體硬組織的觀點得到了越來越多醫生的認可,隨著材料學的發展和黏接技術的進步,使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作(CAD/CAM)系統制作的全瓷高嵌體無論從舒適性還是美觀性上都使患者有了更好的體驗[3-4]。目前CAD/CAM 系統制作全瓷高嵌體常用的材料為Cerec Blocs瓷塊,但有報道指出其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修復體折裂的風險[5]。為進一步提高修復體質量,我院嘗試采用IPS E.max CAD 瓷塊制作全瓷高嵌體,其強度為Cerec Blocs 瓷塊的2~3倍。本文選取我院口腔科收治的患者分別采用IPSe.max CAD和Cerec Blocs材料制作修復體,比較兩者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口腔科在2013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經根管治療后的Ⅱ類洞無髓后牙患者68例68顆,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齡18~60歲。入選標準:所有患者均完善根管治療,確定采用常規填充治療無法取得滿意效果;牙周情況良好,牙冠缺損≥50%;X線提示根管填充到位,牙槽骨無吸收;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上報醫院倫理學委員會并獲得批準。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35例35顆,對照組33例33顆。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臨床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及設備
GEREC四代椅旁全瓷修復系統(西諾德,德國),Cerec Blocs 瓷塊(Sirona,型號S3-PC14,德國),IPS e.max CAD 瓷塊(義獲嘉,型號LT-A2/C14、LT-A3/C14,列士敦士登),5%氫氟酸、硅烷偶聯劑、磷酸、黏接劑、RelyXTmU200(3M公司,美國),由山西聯袂義齒加工中心制作嵌體。
1.3方法
1.3.1觀察組 將患牙去腐洗凈,軸壁預留牙體組織1.5~2 mm,所有軸璧盡量平行,向牙頜方面外展3°~6°,要求制備體的邊緣線清晰,保留足夠多的鄰接點;應用CAD/CAM 機光學探頭采集石膏模型圖像,DMG硅橡膠口內取印模,超硬石膏灌注,生成3D光學模型;根據3D光學模型,由CEREC四代椅旁全瓷修復系統確定修復體邊緣線機就位道,自動打印生成修復體;采用IPS e.max CAD 瓷塊進行制作磨切加工;將制備好的修復體常規進行隔濕試戴,在口內進行調和、拋光,5%氫氟酸進行表面處理,粘黏接劑黏接后再次行咬合矯正,完成修復。
1.3.2對照組 在使用Cerec Blocs 瓷塊制作高嵌體進行研磨加工后無需燒結,直接拋光,完成修復;其余操作同觀察組。
1.4 修復體評價標準
修復1年后參照改良USPHS標準對修復體邊緣密合度、修復體完整性、外形、顏色匹配及繼發齲方面進行評價,指標為A級記為成功,B級、C級均記為失敗(表1)。
1.5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輸入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百分比)[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1年后隨訪,其中觀察組失訪2例,對照組失訪1例。兩組剩余病例成功率比較,觀察組在邊緣密合度、修復體完整性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修復體外形、顏色匹配及繼發齲方面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3討論
無髓后牙根管治療后存在牙體硬組織剩余量少,修復該類患牙需要更好的力學支撐以行使其正常功能,以往主要以全冠修復為主,其牙體預備量較多,常達到牙體硬組織的40%以上,若采用此方式將會使得牙體結構喪失70%左右[6-7],這與牙體修復基本原則不相符。同時本研究所有患者牙冠缺損均≥50%,若采用傳統的全冠修復,將會導致剩余牙體組織不足10%,嚴重影響患牙其功能。與全冠修復比較,近年來新興的高嵌體修復作為一種微創手段[8-9],其所需牙體預備量較少,且在牙頸部咬合力方面與全冠修復相同,還能避免全冠修復引起根管刺激,減少修復應力,同時由于磨損量較少,更大地保護牙體硬組織,且在通過黏接劑黏接后,在修復體整體強度方面也強于全冠修復。臨床上常采用CAD/CAM系統制作的全瓷高嵌體[10],其系統根據患牙基本結構生成3D光學模型,根據模型生成所需的修復體,其在外形、顏色、吻合度方面與基牙密切結合,徹底改變了以往制作瓷高嵌體的方式,大大減少了制作失敗率,節約用料。此外,CAD/CAM系統制作時可以對預燒瓷塊的收縮率進行精確預計和補償,避免結晶過程中出現較大的收縮,且結晶后化學性質穩定,表面光澤與顏色與正常極為相近,既滿足了咬合做需要的強度[11],又避免了對相鄰正常牙齒的過度損耗,最大限度的避免了修復體折裂或剝脫現象[12]。觀察組采用的IPS e.max CAD 瓷塊是由二硅酸鋰陶瓷材料,其兼顧鑄造性和美觀性,作為其成品的不完全結晶陶瓷,其強度達130 MPa,但其容易磨削加工,更加適合臨床試戴調和。其二次上釉結晶化后強度可達360 MPa,且其表面光澤度及顏色與正常牙齒無異。對照組使用的Cerec Blocs是一種可切割的天然石質玻璃陶瓷,具有研磨、拋光后即可完成制作,無需燒結,無收縮變化,具備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和邊緣密合度,臨床上廣泛應用于CAD/CAM 系統制作全瓷高嵌體。有文獻指出其在后期使用過程中存在抗壓強度有限,拋光后光潔度欠佳等不足[13-14]。黃琛琛等[15]報道,IPS e.max CAD 修復體成功率高,無瓷折裂和裂紋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邊緣密合度、修復體完整性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修復體出現3例評為B級,分析認為其與材料本身強度不夠,患者咬合過緊所致。在邊緣密合度指標上,觀察組存在1例評為B級,分析認為其可能與咬合面牙體預備量不足,轉角不夠圓鈍所致,與材料性能本身無關。在修復體外形、顏色匹配及繼發齲方面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兩者成功率都>85%,這說明兩種材料在外形、顏色匹配及繼發齲方面都具有良好特性。IPS e.max CAD 瓷塊融合了Cerec Blocs 瓷塊的優點,且在強度和密合度方面具有更大的優勢,臨床應用過程中我們注意到其制作的瓷高嵌體出現0.2%的收縮率誤差,雖然CAD/CAM系統在制作時已經考慮到這個因素并進行了及時的修正,但仍需引起業內人士的注意。
綜上所述,IPS e.maxCAD 瓷塊制作的瓷高嵌體在修復無髓后牙中短期成功率較高,患者體驗良好,但遠期效果有待進一步隨訪評價。
[參考文獻]
[1]翟家彬,黃麗娟.IPS e.max CAD全瓷冠修復的短期臨床評價[J].口腔醫學雜志,2015,35(9):751-754.
[2]鐘春.兩種嵌體修復后牙鄰面缺損的療效對比[J].海南醫學,2013,24(21):3213-3215.
[3]李麗,項敬周,白靜,等.CEREC AC全瓷高嵌體修復后牙牙體缺損的臨床觀察[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4, 31(6):673-674.
[4]周江保,肖乾坤.LAVA 全瓷高嵌體修復短冠磨牙50例臨床觀察[J]. 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3,29(6):350.
[5]余艾晉,李明哲,李愛霞.兩種瓷高嵌體修復無髓后牙的對比研究[J].西南國防醫藥,2016,26(4):398-400.
[6]劉薇麗,隨麗娜. IPS e.max Press 鑄瓷高嵌體修復后牙牙體缺損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療美容,2015,(6):75-77.
[7]孟賀,孫萌,張文茹,等.Dialog vario高嵌體修復無髓后牙牙體缺損的效果評價[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4,45(7): 642-644.
[8]牛云平,竇海瑞.CEREC 4D全瓷高嵌體修復無髓磨牙缺損臨床效果觀察[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13,24(1):4-6.
[9]張悅.IPS Empress2 可鑄玻璃陶瓷嵌體修復后牙牙體缺損30例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4,7(12):751-752.
[10]陳崗,陳志飛,顧衛平,等.不同邊緣設計椅旁CAD/CAM全瓷高嵌體修復的對比研究[J].口腔醫學,2015,35(7):550-552.
[11]李智,高承志,許永偉,等.鑄造陶瓷高嵌體修復根管治療后前磨牙的3年臨床效果觀察[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15,33(3):263-266.
[12]曾暢,樊明文,朱玲新,等.鑄瓷髓腔固位冠修復根管治療后牙齒的臨床效果評價[J].口腔醫學研究,2016,32(1):43-45.
[13]于飛,易霞,吳麗娟.CEREC全瓷高嵌體修復根管治療后牙體缺損的臨床效果評價[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5, 31(9):556-558.
[14]李曉鶯,郭家平,郭毅,等.CEREC全瓷嵌體單面與多面修復隨訪8年的生存狀況的MeTa分析[J].口腔醫學研究,2015,31(3):299-305.
[15]黃琛琛,潘麗娜,張偉,等.CAD/CAM全瓷高嵌體修復根管治療后牙體缺損的臨床評價[J].口腔醫學研究,2016, 32(10):1056-1058.
(收稿日期:2017-04-25 本文編輯:崔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