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波羅的斯克特派記者 郭媛丹
當地時間7月24日上午,中俄雙方官兵混編組成的兩個小組在波羅的斯克訓練中心舉行了損管友誼賽。這是中俄“海上聯合-2017”演習港岸階段的安排之一。損管訓練是各國海軍的基本技能,也是必備技能,對艦艇安全有著重要意義。
有一個近期發生的例子證明了這一點。6月中旬,美國海軍第七艦隊“菲茨杰拉德”號驅逐艦在日本東京附近海域航行時,被一艘菲律賓貨船攔腰碰撞,造成7名艦員死亡。當時艦艇采取了緊急措施就是堵漏,而且從事故發生的嚴重程度以及死亡人數推斷能看出美軍的損管訓練有素。
“堵漏和滅火是損管訓練中的兩大基本科目。”參加中俄聯演的合肥艦副艦長裴科傳介紹。中俄當天開展的演練科目就是這兩大科目。裴科傳說,堵漏和滅火這兩大措施是保持艦艇生命力的重要手段。艦艇一旦漏水或起火都會產生災難性后果。艦艇每個艦員都要具備損管救援能力,這也是各國海軍的通行做法。
《環球時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外表看,俄軍的訓練中心非常小,是一座不起眼的房子。走進內部才發現訓練中心非常貼近實戰,完全模擬艦艇艙室構造。無論是裝備器材室還是模擬起火、進水的艙室都非常狹窄。艙室中并沒有燈光,墻壁上安裝有電話、配電箱等物品;起火方式包括電火、干火等多種方式,非常貼近實戰。
及時是損管訓練重要指標之一,需要體現在訓練的各個環節。按照訓練流程,中俄混編組成的兩組隊員先在裝備間內換好專業救援服裝,從頭到腳穿好全套裝備最短時間只需31秒。此次模擬演練的火源是干火,也就是抹布等易燃物品引發的火災,訓練人員采用了泡沫滅火器、消防水進行滅火。在演練正式開始前,由于語言不同,中俄混編隊員進行了短暫訓練,但由于各國海軍使用設備比較相近,訓練程序大致相同,正式演練中雙方隊員合作非常順利,最快滅火時間僅用1分30秒。
損管能力在戰時也是決定戰斗力的重要因素。如果艦艇被炮彈擊中,能及時堵漏或滅火就能有效延續戰斗力;如果堵漏和滅火不及時將會導致艦艇沉沒。現場采訪的波羅的斯克軍事新聞頻道的一位記者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他曾在波羅的海艦隊服役25年,是名中校。他表示,這次采訪中他登上了中國艦艇,經過萬里航行后的中國艦艇維護得很好,中國軍人職業素養也非常好。▲
環球時報2017-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