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燦榮
執政逾半年但外交班子仍未到位
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政半年有余,但其外交戰略仍未完全成型。這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國內經濟發展與國際影響力的關系還未理順。特朗普希望盡量減少外部成本、避免外部干擾,集中精力重振和發展國內經濟。“經濟發展是硬道理”,是其上臺以來一以貫之的邏輯。但問題是,要想維持以經濟發展為重心,需要滿足一個前提,就是在對國內經濟發展的重視與保持美國國際領導力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迄今為止,特朗普還沒能夠實現這種平衡。
其次,對全球化的態度還沒最終確定。雖然一些學者或媒體早就給特朗普貼上了貿易保護主義或“反全球化”的標簽,但這樣的結論過于簡單了。嚴格意義上講,特朗普并非反全球化,而是希望出現一個對美國更有利的全球化。這個愿望挺難實現,因為特朗普只想著對美國有利,這必然導致別國不高興。因此,如何在全球化過程中使美國付出更少獲益更多,特朗普還沒找到答案。
第三,美國的全球戰略重心問題還沒解決。傳統上講,美國全球戰略重心包括三個:歐洲、中東和亞太。奧巴馬政府到2010年之后的全球戰略重心基本已經清楚,就是亞太。但特朗普上臺至今,這個問題一直還沒解決,美國三大戰略重心的排序問題還未確定。
以上問題至今沒能解決,一個關鍵原因在于特朗普政府的外交人事安排還未到位。精英出身卻持強烈的反精英主義,這使特朗普成為英美民粹主義的弄潮兒,國際輿論一直把英國脫歐和美國“特朗普現象”作為民粹主義的兩大表征。但這也使特朗普遭到精英們的反對和制約,最后落得一個尷尬的局面就是:那些既有能力又有權威的人不愿為他賣命,而他提名的很多人在國會又根本無法通過。美國國務院除了國務卿外,其他六個副國務卿至今還沒集齊,這太反常了。
外交戰略漸歸傳統但也展現新意
不過,這種狀況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無論通過何種方式終會得到解決。按照一個政府的正常運行邏輯,到位后的美國政府外交班子中多數人應該還是職業外交官,思維比較傳統,跟特朗普的“異類思維”有所區別。
那樣一來,美國外交戰略的整體思路就會偏于傳統,而美國的傳統對于以上三個未決問題其實都有答案,即重振美國經濟離不開美國的國際領導地位;對全球化,美國還是必須發揮主導作用,為了主導有時需要適當讓利;全球三大戰略重心的排序中,中國所在的亞太還是會排在第一位。
當然,即便美國新政府外交班子到位后職業外交官的傳統思維會占上風,但畢竟特朗普已經帶來新意,比如總統制下的白宮所用官員就與傳統技術官僚大為不同,至少在對華關系上,最初組建的班農、納瓦羅和“女婿”庫什納的對華“三巨頭”就起到了不小作用。基于此,美國外交戰略雖然會向傳統回歸,但不會百分之百徹底。至少在我們比較關心的東亞或亞太方向上,特朗普政府較之奧巴馬時期會有新的特點。
前任總統奧巴馬在2010年提出的“重返亞太”戰略有著四大支柱:安全上,在2020年之前將60%的海空軍部署到亞太,對中國的針對性較強;在朝核問題上,奧巴馬政府實行“戰略忍耐”。經濟上,奧巴馬政府搞了個TPP“朋友圈”,把中國排斥在外。外交上,在中國周邊搞“巧實力”外交,簡單來說就是利用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矛盾,尤其是海上矛盾大做文章、挑撥離間。還有就是借助互聯網,對華搞價值觀輸出。
特朗普上臺后,有些方面不會改變,比如從長期考慮,美國還是會把60%的海空軍力量投放到亞太以制衡中國,同時繼續利用東海、南海等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矛盾。甚至更惡劣的是,特朗普政府可能更多地打“臺灣牌”,等等。
但在另一些方面,特朗普已經改弦更張:安全上,至少在一段時間內,朝核問題在特朗普政府的亞太戰略中大為突出,有點喧賓奪主的意思;經濟上,TPP失靈了,美國還要跟韓國重談自貿協定,相對而言對中國的排斥性會小一點;另外,特朗普政府通過互聯網對華搞價值觀外交的勁頭較前任也小很多,比如他上臺后已經停止給美國“全國民主基金會”的資金支持。
還有一點,即在總體戰略考量上,特朗普有一個大思路,就是想搞大國共治,想跟中俄等大國搞好關系。只是在美俄關系上,特朗普現在還沒理順到底如何去搞,一直陷在“通俄門”的泥沼里出不來。
中美關系好于預期但矛盾未消解
至于中美關系,過去美國權力在兩黨間交接時,雙邊關系總會受到一些沖擊。去年競選時,特朗普對中國的批評也較嚴厲。因此在他剛上臺時,我們對中美關系預期不是很高。但過去半年的實際情況比預期要好,不僅實現中美元首會晤,還確定了高層對話機制,并在朝核、反恐等相關議題上開展合作。
這樣的形勢跟中方自身的條件和做出的努力分不開。首先,中國確實已經很有實力。回頭看特朗普上臺以來“欺負”的幾個國家,比如墨西哥、韓國、澳大利亞、德國等,都有軟肋,都高度依附美國,對特朗普的“蠻橫”無計可施。作為一個精明的商人,特朗普深諳“柿子揀軟的捏”的道理,知道貿然跟中國斗撈不著便宜。其次就是中國充分展現自身度量和遠見,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并未抓著特朗普的某個言行不放,同時又努力跟特朗普團隊建立良好工作關系,發揮了我們外交上的能力。
雖然中美關系發展好于預期,但雙方基本矛盾和分歧還在,比如價值觀差異、戰略利益不同,在“一帶一路”、南海問題以及臺灣問題上矛盾都在,還有日本、越南、印度等第三方從中使壞。再者,特朗普現在內部地位并不非常穩固,日子比較難受,不排除他在國內壓力過大時,通過對中國發狠轉移焦點。
基于以上分析,我的判斷是,隨著美國政府外交專業班子到位,美國外交戰略總體上將向傳統回歸,因此未來中美關系肯定要比現在麻煩一些。不過,中國更應保持淡定。要知道,過去中美之間比現在麻煩可多多了,更何況現在中國所處的地位比過于有利多了。▲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
環球時報2017-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