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安大略省公共衛生局研究人員在最近出版的《柳葉刀》醫學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稱,住在交通繁忙路段附近的居民,患癡呆癥的風險要比住得較遠的人高。
研究人員在2001至2012年期間跟蹤研究了居住在安大略省的660萬名20~85歲的成年人,使用郵政編碼計算每個人與繁忙交通干道的距離。在研究期間,有243 000多人患了癡呆癥,31 500人患了帕金森病,有9 250人患了多發性硬化癥。后兩種疾病也可導致一定的癡呆現象。
研究結果顯示,住在距離交通繁忙路段50米內的居民,患老年癡呆癥的概率增加了7%;住在50至100米者為4%,住在101至200米內者為2%,而住在200米外,其風險則微乎其微。研究還發現,那些住在距離主要交通路段50米內的人,患病率增加了12%。
該研究估算,城市地區中每10例老年癡呆患者中,約有1例是因繁忙交通而發病。
以前已經有研究顯示,空氣污染、交通噪音與大腦結締組織“白質”的密度降低有關,這樣會損害人們的認知能力,而這項研究則顯示,空氣污染的磁性納米顆粒可以透過血液流進腦部,導致神經系統出現問題。
盡管這項研究尚不能確定空氣污染是否會直接對大腦造成損害,但可以確定的是,空氣污染也許是老年癡呆癥風險增加的原因之一,這是因為汽車排放的廢氣會增加相鄰地區空氣中的有害氣體,或城市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些都會引發人們患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疾病。
研究人員建議,住在城市的人可以沿著小巷步行、在公園慢跑或走在安靜的道路上。但真正的問題在于社會政策層面,在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上應考慮到空氣污染,以減少人們長時間暴露在骯臟的空氣中。
(曹淑芬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