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最近,一篇“這種膠水粥最好別喝”的文章刷屏朋友圈。“一些粥店和快餐店的粥鮮香黏稠,并非熬出來的效果,而是使用了黃原膠等增稠劑。在外面喝一碗粥,等于喝膠水。”文中還附上視頻力證此消息,頗有說服力。事實上,早在2013年,類似消息就曾喧囂一時。那么,黃原膠是什么?食用后對健康是否有影響?
黃原膠是由糖類經黃單胞桿菌發酵產生的胞外微生物多糖。可作為乳化劑、穩定劑、凝膠增稠劑、浸潤劑、膜成型劑等,廣泛應用于食品領域。主要成分是玉米淀粉,大多用于面包食品、奶制品、糖果等,我們日常生活中吃的這些食品大多是含有黃原膠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的規定,黃原膠是可以添加的食品添加劑,無毒無害。但如果不良廠家使用劣質黃原膠,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危害。
大米及其制品屬于“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所例外的食品類別”,因此,大米粥中是不允許添加黃原膠的。
———食品安全領域專家、華東理工大學博士生導師劉少偉教授
消費者如何能更加快速地鑒定“膠水粥”呢?一是看粥有沒有開花。查看粥開花的程度和粥水的稠稀程度是否相一致,如果不一致,那有可能是添加過增稠劑的。二是聞聞粥有沒有米香味。如果是添加過多增稠劑致使粥粘稠,那么粥就沒有很濃郁的米香味。
———食品安全領域專家、華東理工大學博士生導師劉少偉教授
粥鋪賣的粥屬于現食現售食品,是否適用GB2760規范目前仍舊存有爭議。從成本來看,快餐店往粥里加淀粉是最劃算的,比加食品添加劑更方便也更省錢。報道中說35元才能買2斤黃原膠,如果是買淀粉則可以買20多斤。熬粥即使用了增稠劑,只要沒有違背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也無安全性問題,消費者不需恐慌。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交流部副研究員、食品安全博士鐘凱
增稠劑種類繁多,淀粉就是最普通的一種。廚師勾芡用淀粉,讓湯汁變得更稠。還有大家吃魚,湯冷了之后會變成膠凍、肉皮凍,這些能形成膠凍的物質即明膠,也是增稠劑。
黃原膠是玉米淀粉經過微生物發酵得來的,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純天然的,主要用于改善和增加食品的黏稠度,安全性高,所謂“長期超標使用會對人體有害”,并無科學依據。從營養學角度,米粥里添加增稠劑,會讓谷物里B族維生素遭到破壞,營養自然打折。
———長春市營養咨詢師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