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瓊
據科學家觀察,成人出現白發的年齡大部分在30歲以后;50歲以上的人群中,幾乎100%出現白發;70歲以上者白發更多。這種頭發變白的過程屬于生理性白發,是正常的。“少白頭”是指十幾、二十來歲的青少年,年紀輕輕便長出了滿頭銀絲,醫學上稱為“少年白發”。
頭發顏色的秘密
毛發分毛干和毛根兩部分,毛干露出于頭皮外,毛根埋于頭皮內。毛根末梢膨大如球,稱毛球。該處聚集著毛母細胞,分裂活躍,是毛球的生長起點。毛發的生長有一定周期,一般可分為成長期(2~7年),退化期(約4周)和休止期(約4個月)三個階段,最后脫落。然后形成新的毛球,重新長出新的毛發。
頭發的顏色因人而異,是由于毛干中所含的色素顆粒不同。白種人大多是金黃色顆粒,頭發呈金黃色;棕種人多紅色素顆粒,紅頭發多;而黃種人則是黑色素顆粒多,所以是黑頭發。有些人的毛干中沒有色素顆粒,那就是白發。
毛干中的黑色素顆粒是由毛球里黑毛母色素細胞分泌、合成的。在頭發的成長期中,毛母色素細胞不斷分裂并分泌色素,合成黑色顆粒。遺憾的是,在生長過程中有一部分毛母色素細胞會“長眠不醒”,失去活性,喪失了分泌黑色素的功能,于是新長出的頭發成為了白色。如果這種“長眠不醒”的毛母色素細胞達到一定數量,長出的白發就相當可觀了。
研究發現,在毛母色素細胞內有一種叫酪氨酸酶的化學催化劑,其數量多少,直接影響黑色素顆粒的合成和積聚。老年人這種酶明顯減少,以致黑色素大大減少,頭發變白。
少年白發的直接病因
俗語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憂思過度、恐慌、驚嚇、精神過度疲勞等,是少年白發最直接的原因。民間廣為流傳伍子胥過昭關的故事,因為憂愁驚恐,一夜之間須發皆白。說明古人早已發現了精神因素與白發的密切關系。從現代醫學觀點來看,精神的高度緊張、憂慮過度,會造成供應毛發營養的血管發生痙攣,使毛母色素細胞分泌黑色素的功能發生障礙,影響色素顆粒的合成和運送,使黑發漸漸變白。
其次是營養及微量元素失調。實驗證明,黑鼠如一直食用缺乏維生素B族的食物,鼠毛就變成灰白色。色素顆粒還與金屬元素有關,如黑頭發中的色素顆粒是含有酮、鈷、鐵等的混合物。因此,缺乏銅等微量元素亦是白發的原因。此外,常吃某些抗癌藥等藥物,或神經受外傷后、缺乏蛋白質、高度營養不良等,也可長白發。
慢性疾病則是另一個原因。比如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甲狀腺機能亢進、惡性貧血、腦炎、肺炎、結核、傷寒、腫瘤、血液循環障礙、內分泌障礙等,常常以頭發變白為先兆。
應指出的是,少年白發往往與遺傳因素有關。很多少年白發的人,在父母或家系血統中可以查到類似的情況。至于另一種“白化病”,即皮膚、頭發、眉毛都呈白色,眼睛畏光,等,大多是由于近親結婚,先天缺乏黑色素細胞所造成。
少年白發的治療
人們了解到形成白發的部分原因和機理,就為防治少年白發創造了一定條件,只要我們能去除某些障礙因子,恢復毛母色素細胞的活性,白發就可以逆轉為黑發了。
治療少年白發應以預防為主。青少年要保持精神愉快,不要憂心忡忡;要注意調整飲食,不可偏食,多吃一些粗糧、豆類、綠色瓜果、蔬菜等含維生素B較多的食物,多吃柿子、菠菜等含有銅、鐵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如身體患有某些慢性疾病,應該積極早期治療,以免影響毛母色素細胞的生長發育。
中醫古籍中關于白發的治療有很多記載。隋朝的《諸病源候論》中說:“若血氣虛,則腎氣弱,腎氣弱,則骨髓枯竭,故發白。”故中醫臨床往往采用補氣血和補腎的藥物調理腎的功能,使發潤而黑。具體治法可以胡桃12個,取胡桃肉,肉上的衣不要剝去,將胡桃肉炒香切碎,另取枸杞子60克,何首烏60克,熟地50克,山萸肉50克(缺貨時用六味地黃丸250克代),加水同煮,煎取濃汁后去渣。再將炒香切碎的胡桃肉和240克小黑豆一起放入已煮好的濃汁中同煎,直到胡桃肉稀爛,全部被小黑豆吸收為度,然后取出放在細鐵篩中晾干(或低溫干燥)即可服用。以上為一料服量,一般二料即有效。每日兩次,早晚空腹或在饑餓時服用,每次6~9克(約50粒小黑豆)。
上述配方的療效,國內已有報道肯定,據說對少年及個別老年白發均有一定效果。當然,因為少白頭的原因很復雜,此方并非對所有人都靈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