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淑貞
說起呂光賢老人,浙江省玉環縣的門球愛好者幾乎人人知曉。只要天氣晴朗,清晨7時的玉環縣老年大學門球場上,總會出現呂光賢老人打球的身影。他滿頭白發卻神采奕奕,身形消瘦卻依然筆挺。
1923年出生的呂光賢,1943年就讀于玉環簡師,期間他組織了抗日少年訓正團;1945年與他人成立了玉環簡師青年民主研究會,擔任主要聯絡人;1947年入黨,擔任青南小學校長等職,后轉入地下工作;1949年參加第5期青訓班后,先后擔任永嘉縣委警衛隊第二中隊事務長等職;復員回鄉后,先后在雙龍小學、小普竹小學等多所學校擔任校長等職務,1984年離休。離休后的呂老仍繼續發揮余熱,除了整理玉環黨史材料外,還擔任城關辦事處關工委副主任。為豐富晚年生活,他打過乒乓球、練過太極,一次偶然機會接觸了門球。
“那是1989年的夏天,我如往常一般去環山小學操場晨練,發現有人在玩新鮮的運動———門球。我心想這運動不費力,挺適合老年人,便加入了他們。從此我把門球場當成昔日戰場,把門球看成是一顆顆射入敵人陣營的子彈,一練就成癮?!眳喂赓t老人回憶道。
當年條件有限,沒有專門的門球場,環山小學的沙地操場就成了他們的“球場”。每天早晨6時多,趁著小學生還沒開始做早操,他們就帶著準備好的1條繩子、4根鐵條、3個鐵質小門及自己用木頭做的球棒,圍成一個門球場開始打球,一打就是2個小時。慢慢地,大家養成了每個晴好清晨打門球的習慣。在日復一日的打球練球中,呂老與一群結伴打球的人也結下了深厚的“門球友誼”。
“我們曾經一起多次參加縣市的比賽,拿下了許多的第一名、第二名。”呂老家中的書架上整齊擺放著1995年洞頭縣請他當教練參加浙江省門球賽時的紀念杯及4本厚厚的相冊,里面全是他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參加比賽的獲獎照片以及和隊友的留念照。呂光賢老人拿起相冊,一邊翻看一邊如數家珍般說起了當年比賽的情景。
隨著年事漸高,2006年開始,呂老漸漸退出了縣級以上的比賽。不過,縣里的門球比賽上,他仍是玉城隊的一名“老將”。平時,呂老也時常被其他門球隊請去當教練。
“打門球,瞄準是基本功,講究的是心靜、身正、氣定、手穩,和拿槍打仗一樣。”呂老一邊說道,一邊給一名門球愛好者做起了示范。只見呂老站在距離第一個球門不遠的地方,手持球棒彎著腰,目光左右掃視一下后,揮起不銹鋼球棒輕輕一推,球棒撞擊球發出“咚”的一聲,球就順利通過了小門。握桿、瞄準、擊球等一整套動作干凈利落,完全看不出是個年過九旬的長者在打球。
打一圈球下來,呂老的額頭布著細汗,坐到了樹蔭下,細數起門球帶給他的好處。
“門球這項運動,總結一下就是‘小動身體,大動腦筋。球場上,隊員們沒有身體的碰撞,即便體能再差的老年人也能參加,我想我會堅持到打不動為止?!眳卫险f,打門球不僅可以活動四肢,還要動腦用心,就跟下象棋一樣,選擇合適的路線,給對手制造困難。鍛煉眼力的同時,延緩了大腦的衰老。
“我現在看書還不戴老花眼鏡,耳朵也不用戴助聽器,四肢靈活,每天下午還和老伴去公園打打太極?!闭f起這個,呂光賢老人滿是驕傲。
呂老告訴筆者,打門球讓他結識到許多的球友,每天打球談心聊天很開心,內心的孤獨感也減少了。當被問及長壽健康的秘訣時,呂老笑著說道:“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少酒、心理平衡,再加上一點,有病早些檢查治療,那樣你就可以擁有一個精彩的晚年。正如現在的我,眼睛看得遠,耳朵聽得清,腦子思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