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函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重慶 401331
摘 要 隨著經濟社會、網絡和移動媒體的不斷發展,新媒體也在迅速傳播,自媒體平臺讓平民有了自由的話語體系,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由此伴隨產生的新媒體語言也日益發展。影響新媒體語言發展變化的因素有很多,有外部因素即社會因素,也有語言系統內部的影響,比如語音、語法、語義等。正是由于這些因素的影響,也使得我們的新媒體語言呈現了其獨有的特點和優勢。文章主要從語言系統這一內部影響因素入手研究新媒體語言的發展。
關鍵詞 新媒體語言;語言系統;方言;詞義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9-0013-02
對于“新媒體”,學界有不同的定義和看法。有的認為“新媒體”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的具有創新形態的媒體。包括網絡、手機、數字電影、數字電視、移動電視、數字廣播、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桌面視窗、觸摸媒體等;有的認為“新媒體”是與平面媒體、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相對的一個概念;有的則基于應用寫作的原則把新媒體“主要指向計算機、移動手機、互聯網等窗口寫作的媒體”,并認為新媒體具有:應用性、新聞性、即時性、文學性和廣泛性的特點。正是由于新媒體的出現,人類進入了信息高速傳播的時代。人們交流、溝通和傳播信息的方式及工具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同時新媒體語言作為這些交流方式的媒介,也必然隨之而改變,快餐性、自由式、自創性、娛樂性和大眾化等一系列特點也應運而生。如今,新媒體語言所創造出來的新詞新語,如土豪、高大上、點贊等,都盛行于各大媒體,甚至主流媒體。新媒體語言與人們生活的聯系日益緊密,這也極大地豐富了漢語的表現力。但是,新媒體語言具有互動傳播的特點,這使其具有較強的隨意性,進而也暴露出許多問題,對漢語的規范使用帶來了巨大挑戰。
因而必須正視新媒體的發展給現有語言體系帶來的諸多變化,同時從語言學角度,綜合現有的漢語言系統,對新媒體語言的背景、淵源及發展進行分析。
1 語言系統對新媒體語言發展的影響
新媒體語言的影響因素有很多,不僅受到社會變化發展、科技進步等的影響,也會受到來自語言系統內部的影響而發生變化。當前,新媒體語言呈現出很強的不規范性,由于其多數情況下是來自于日常交際表達過程中的言語的,言語本身具有開放性的特點,新媒體語言則具有隨意性、娛樂性等特點,這也就看出,我們的新媒體語言會受到來自言語交流過程中的語言系統的影響。
1.1 方言俗語(語音)的影響
新媒體語言從某種程度而言,是書面語言。我國的標準語為普通話,所以我們的新媒體語言規范用語也應為普通話,但新媒體語言由于其大眾化,自由化的特點,語言本身就容易受到使用人群的方言的影響,而呈現一定的方言特點。例如:你們——泥萌(北方方言),沒有——木有(北方方言)、一臉懵逼(北方方言)、喜歡你——黑鳳梨(粵方言)、你知道嗎——你造嗎(粵方言)、難受、想哭——藍瘦香菇(西南官話)、走一個——走你(北方方言)、好人——好銀(北方方言)……這在一定程度上受方言(語音)系統的影響。像這樣的新媒體語言還有很多,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認為是對各地方言的推廣,有助于保留各地語言的文化特色,保留方言的地位和價值。對語言的研究其實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而且這也是社會大融合的產物和必經的一個時期。
1.2 詞義的影響
漢語詞匯具有文化內涵和延伸意義的特點,同樣新媒體語言也具備這樣的特點,新媒體詞語在發展演變及使用的過程中附上了許多新的含義,但也是在原有詞義的基礎上的延伸。例如,“醉了”本身是喝醉酒的意思,但是喝醉之后,容易出現神志不清等情況,所以,“醉了”在新媒體語言的環境下,衍生出“難以理解”等含義;還有如“套路”,這些并非新詞,而是新瓶裝舊酒,“套路”原指規矩模式的意思,屬于一個中性詞,而在使用過程中被賦予了一定的貶義色彩,強調這件事情是原來就有的,常用于“都是套路啊”“我被套路了”等;還有如,安利、老司機、躺著也中槍等,有的屬于詞義的外延或內涵,有的則屬于詞性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還有的就是被賦予了新的含義等。這些都可以認為是受到詞匯的影響而出現的新媒體語言。
像有些詞語,吃土、土豪、心塞等,是一直存在的,只是在后來的使用過程中發生了演變。吃土,原意是指窮到沒錢吃飯,只能吃土,后來引申到網絡購物上,強調購物的瘋狂程度,網友們常在過度購物時自嘲花銷太大下個月“吃土”。土豪,原指鄉下財大氣粗、沒什么品味的有錢人,現多指有錢、不理性消費、喜歡炫耀的人。心塞,原是心肌梗塞的簡稱。現在多用來強調心理堵得慌、難受,周圍有不順心的事讓你心里很不舒服,或者表示對某件事情很無語。這些詞語均是在使用的過程中發生了詞義的演變。這樣的演變在某種程度上也與漢語詞匯中一詞多義的特點有一定的關系。
所以,我們也看到詞匯系統本身的發展演變對新媒體語言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在詞義方面有一定的影響,在詞語搭配等方面對新媒體語言也起到了重要的影響,比如,“給力”它作為新媒體語言,從構詞這個角度來看,“給”是后加雙賓語的及物動詞,“給”后的直接賓語應該是人,比如“給他力量”“給他蘋果”等,物品一般作為間接賓語不會直接跟在“給”的后邊,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像“給力”這樣的新媒體詞語。還有像點贊、低頭族、網約車等。
1.3 簡稱
在新媒體語言的發展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有許多新媒體語言是詞語的縮略形式,比如“為何放棄治療”簡化為“何棄療”“然而并沒有什么卵用”簡化為“然并卵”“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簡化為“喜大普奔”“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簡化為“人艱不拆”等。這是受我們語言習慣的影響,遵循了口語使用過程中簡便的原則。與此同時,在縮略的過程中,也遵循了保留有效信息的原則,保證詞義能夠完整準確地表達出來。
1.4 外來詞
語言的發展也受到西方語言文化的影響,同樣的,新媒體語言也自然受到西方語言的影響,影響最深的應該是英語。比如,樹立目標——立flag、我的哥——word哥、狗帶(go die)、碗得服(wonderful)、因吹斯汀(interesting)、一顆賽艇(exciting)、哭笑不得——笑cry、逼格(Biger)、圖樣圖森破(too young too simple)等,這些新媒體語言的產生和流行,更多的是由于受到英語的影響。當代年輕人,尤其是“90后”“00后”,他們追求創新創意、與眾不同,個性十分鮮明,這給語言的使用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比如,“圖樣圖森破”,一般指對方想的簡單膚淺,毫無意義。但也是受到英語的影響,這其實也是在學生時代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未掌握音標時,記住發音的一種方式。這也對今天的新媒體時代語言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2 小結
綜上所述,新媒體語言的發展要受到社會、方言、詞義、語音、簡稱、外來詞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新媒體語言對語言發展起到促進作用,豐富了語言的多樣性,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新媒體語言的出現及盛行又對語言使用的規范性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所以本文主要對新媒體語言的影響因素進行重點分析,從而對更好地規范新媒體語言的使用及詞匯的豐富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在使用和研究語言的過程中,尤其是在新媒體時代,我們更應該找準定位,正視新媒體語言的發展,在避免新媒體語言影響現有語言規范使用的同時,以包容的心態理性看待新媒體環境下語言的變化發展,不斷推動規范化的語言在新媒體這一環境的普及,弘揚傳統民族文化,吸納優質的新語言,倡導淘汰不適當的新語言形式,以發展辯證的眼光和方法,看待并推動漢語言在保留原有歷史文化內涵的同時,不斷與時俱進,更新發展,幫助人們更好、更規范地使用語言。
參考文獻
[1]陸亞楨.從新媒體語言角度看活躍語言生活與對策[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4(9):139-141.
[2]黃芙蓉.對新媒體概念(定義)的再思考[J].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6):49-51.
[3]盧點點,邵璐.基于自媒體環境下的網絡語言成因分析[J].技術與市場,2015(5):352.
[4]李秋楊.社會因素對媒體語言選擇的影響[J].沈陽大學學報,2006(2):124-126.
[5]喬秀峰.新媒體時代電子語言對中國語言文化的影響[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81-84.
[6]石翠,王楊.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語言的特點及影響[J].科技廣場,2016(5):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