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嘯杰
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廣東韶關 512126
摘 要 21世紀以來,草根媒介逐漸壯大,論壇、手機App、網站、博客、播客、微信等迅猛發展,和傳統的大眾轉播媒介相比,以其獨有的特點,迅速蔓延至每一個人身邊。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介“飛入平常百姓家”后,信息傳播的方式不僅發生了改變,而且對相應的傳播學經典理論也帶來了沖擊。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間的互換性與互聯性得到了加強,媒體融合不再是專業人士的紙上談兵,它漸漸地走進了普通人家生活,因此形成了草根媒介。
關鍵詞 草根媒介;表現形態;傳播模式;媒介融合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9-0032-02
2000年,由韓國記者吳延浩創辦的-OhmyNews.com,標志了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草根新聞網站正式成立。憑借“每一位公民都是記者”的這一響亮口號,OhmyNews.com網站迅猛發展,幾年內成為了國際上著名的草根新聞網站。如今,此網站已被韓國人視為具有傳統媒體同等地位的網絡媒體。
在國內,2002年6月22日14時30分左右,山西省繁峙縣發生礦難,原因是違規存儲炸藥,最終致使37人死亡的特大事故的發生,通過網絡得到了迅速傳播。2017年,好萊塢很多知名女星大腕再次曝出“艷照門”事件,包括奧斯卡影帝西恩·潘(Sean Penn)的女兒黛倫·潘(Dylan Penn)等受害者,信息的流出就是出自網絡個人之手。2017年,四川成都的拉面小哥因老板將其拉面時妖嬈的舞姿傳到網上而在短時間內爆紅,這再次印證了草根媒介傳播的影響力度。而現在我們只要在百度搜索的輸入欄中鍵入“草根媒介”,就可以搜索到相關的結果達到2 540 000之多。
博客、微博、微信平臺等的迅猛發展,讓我們看到草根報道時代雨后春筍般的發展。草根媒介也已成為當今社會受眾接觸新聞信息的重要媒介之一,草根媒介的崛起已成為傳播格局的新力量,也是一次新聞傳播觀念的革命。
1 草根媒介
“草根”的說法產生于19世紀美國尋金熱流行期間,盛傳有些山脈土壤表層、草根生長的地方就蘊藏黃金。草根因其平凡而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獨立性。它富有民眾精神,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因植根于大地而獲得永生。“草根”代表的是一種非主流、非專業、更自主、更自由或基于愛好、喜歡,甚至天然出自于基層受眾的群體。所以,每一個在自己鍵盤上堅持更新的Blogger都是草根。
草根媒介,是區別于大眾傳播媒介,其主體主要是以網絡為載體,通過網絡傳播媒介對廣大受眾傳播信息,如博客、播客、個人網站、論壇、微信平臺等。目前,這些媒介上至“輿論領袖”,下至“草根民眾”,成為了目前能產生巨大影響甚至改變他人認知活動的媒介。這就意味著,每一個人在不分時間和地點的情況下,通過力所能及的通信工具來構建自己的信息傳播的平臺,從而探討個人關心的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交換彼此之間的信息和觀點等。
2 草根媒介的主要表現形態
以“個人”為中心,傳者與受眾角色自由多變,不受組織、個人的約束,可自行通過網絡建立個人網站、博客、播客、微信、微信公眾平臺等,實現自己發表言論、表達觀點、傳播信息的目的,同時也可實現讓眾多的人參與其中進行新聞或信息傳播,以達到更大范圍的傳播,擴大影響。
2.1 博客
中國出現的最早的博客網站是在2002年,當時第一個開始博客的運營服務的網站叫做“博客中國”。中國的博客網站第一個發展的高峰期是在被稱為“博客年”的2004年。如今,博客已然發展成為是數量最龐大的“自媒體”“私媒體”之一,其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產生“草根新聞”“草根評論”最重要、最集中的新時期媒介載體。區別于傳統媒體,互聯網的優勢與意義正在于其傳播范圍廣、時效新并能夠形成傳者與受眾互動的局面,人人參與信息傳播,而博客正以其特點集網絡傳播優于一體,迅猛發展。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博客正是憑借其“草根”的能量,將許多不易被公開的新聞信息傳播到大眾視野中去,揭黑、反腐等信息已經發布便會迅速受到大眾關注,因此博客揭露一條新聞后,個人化的信息內容就被貼上了社會性的標簽開始傳播,隨后的新聞信息評論、補充與證實促使更多的新聞線索被挖掘出來,使每一個人都成為信息的傳播者。以央視報道的“附屬文化中心大樓發生火災事件”為例,正是在廣大受眾的努力下,事件真相逐漸浮出水面,從而達到傳達給更多公眾的目的。
2.2 播客
播客是自助廣播,是全新的廣播形式。在拉薩“3·14”暴力事件中,人民網、網易等網站通過播客的形式將達賴集團把暴力犯罪描述成“和平示威”,把救助傷員說成是“逮捕平民”,把西藏地方政府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秩序的行動說成是“武力鎮壓”的陰謀大白于天下。它證實了那些張冠李戴、顛倒黑白、憑空捏造的把戲,譴責了新聞媒體的職業良知和道德。
2005年,中國第一個播客網站——土豆網正式成立,土豆網的建立標志著中國播客的誕生。以“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的口號迅速在青年受眾中廣泛傳播,一個更直觀、更青春、更有活力的信息傳播模式迅速鋪開,伴隨著當今手機的發展,更直接體現了每個人自己的“導演”這一內涵。
2.3 微信
2016年,騰訊公司第一季度微信月活躍用戶達到7.62億,到了第二季度微信月活躍用戶上升達到了8.06億人,同比增長34%。微信平臺已經被人們當作日常最受歡迎的溝通交流的平臺,微信不僅可以提供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還可以被用戶作為營銷的平臺,即我們現在常說的微商。微信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使其擁有了大量的使用者。經過調查,微信用戶每天都會登錄的使用率達到了90%以上,而55%的用戶每天使用超過了1小時。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說,2016年第二季度騰訊旗下的平臺和業務均保持了文件的增長,包括社交、游戲、支付服務、廣告、媒體平臺等。
微信是目前中國非常有影響力的草根媒介。它是當前最熱門的社交信息平臺,人們可以在微信上聊天、發說說、關注公眾號、微信投票、微信支付、搖一搖、掃一掃等。同時微信也正在演變為一個大的營銷平臺,人們可以通過發布各項商品或服務的信息,將其推廣給自己的親朋好友。
3 媒介的傳播模式
傳統媒介以受眾作為其發展的生命,產生于組織機構,以商業利益或輿論引導為目的,更重視正直性和導向性。而網絡傳播更重視談話與合作,平等主義超過了盈利性。對媒介研究來說,由于主流的傳統媒介集中于報刊、書籍、廣播和影視媒介,因此大眾傳播一直是被關注的焦點。在新媒介出現之前,大眾傳播的定義歷來是相當明確。周慶山把大眾傳播歸納為:是有組織化的傳播機構及其專業人員通過技術性傳播媒介,向人數眾多、各不相同而又分布廣泛的受傳者傳播信息的過程[1]。而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介進入家庭后,信息傳播的方式開始悄悄改變的同時對相應的傳播學經典理論帶來了沖擊。
媒介傳播模式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其發展軌跡為:單向直線模式到反饋循環線性模式再到非線性交互模式。網絡傳播不再以連續的線性形式出現,而完全有“超鏈接”的機制構成。用戶在獲取信息時完全不知道自己會沿著何種軌跡搜尋,甚至到最終原先的目的都會被遺忘。利用“超鏈接”網絡傳播完全突破了時空的限制。除了超鏈接機制,新媒介本身的傳播形式也變得更為多元化,不僅有實時傳播,還有延時轉播;不但有個體傳播,而且有多角色傳播。陳力丹將它分為4個方面:1)個人對個人的異步傳播,如電子郵件;2)多人對多人的異步傳播,如電子公告牌;3)個人對個人,或對不確定的多人的同步傳播,如在線閑談;4)多人(包括團體)對個人、個人對個人、個人對多人的異步傳播,如各種接受信息的活動。其中,同步與異步,就是之實時和掩飾的傳播[2]。
草根媒體的最大特點就在于既可實現點對點傳播,又可實現點對面傳播,同時它還可實現多點對多點傳播。草根媒體的出現,使傳播者與受眾的角色發生了重大變革,同時促進了傳者與受眾的互動交流,保證了反饋機制與補充功能。草根媒體以傳者、受眾為中心,采取雙向互動的形式,充分釋放信息傳播的主動性與人的能動性。正如波斯特所說:“當代大眾媒介轉化成去中心化的傳播網絡時,發送者變成了接收者,生產者變成了消費者,統治者變成了被統治者,這樣,用來理解第一媒介時代的邏輯就被顛覆了。[3]”從此,網絡模糊了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的界限,沖出了大眾傳播領域的疆域。
參考文獻
[1]陶東風,等.文化研究:第三輯[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2]王逢振.電視與權力[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
[3]波斯特.第二媒介時代[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