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爽
大連民族大學文法學院,遼寧大連 116600
摘 要 新媒體語境下,以大數據分析為引擎的新聞定制服務,幫助受眾過濾了信息,成為了新聞媒體競爭的新手段。一方面新聞定制帶來了用戶全新體驗與媒體推送的賣點,另一方面新聞定制帶來新聞庸俗化現象,為受眾織就了信息繭房,造成用戶個人信息泄露等問題也不容忽視。
關鍵詞 新聞客戶端; 新聞定制 ;便利;弊端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9-0081-02
新媒體語境下,爆炸式增長的信息對受眾造成很大困擾,當受眾厭煩在篩選信息上浪費時間時,以大數據分析為引擎的新聞定制服務應運而生。主打個性化新聞定制服務的新聞App今日頭條出盡了風頭,截至2016年10月,今日頭條累計激活用戶已逾6億。與之相比,以“興趣引擎”作為最大賣點的一點資訊2016年的表現稍遜一籌,但其市場占有率和用戶忠誠度仍排在我國新聞客戶端的前列。同年2月,以通過特殊算法計算公眾關注的熱門事件,并對受眾推送熱搜新聞的網站BuzzFeed,被美國知名商業雜志《Fast Company》評為2016年“全球50家最具創新力公司”之首。
新聞客戶端通過大數據技術,綜合用戶在社交網站上的數據,對用戶的使用習慣,搜索歷史進行分析,針對分析的結果將用戶可能感興趣的新聞內容推送給用戶,這就是所謂的新聞定制。
從用戶的角度來說,新聞定制是新聞客戶端對受眾的使用習慣進行分析后的推送,幫助受眾過濾了信息,簡化了受眾選取新聞的過程,縮短了篩選信息的時間成本,使新聞閱讀變得更加高效。傳統的新聞客戶端的信息無邊界性,在用戶使用新聞類App時,用戶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原本無意獲取的信息吸引,一不小心就被新聞App占用了過多的時間。新聞定制,相當于在為用戶推送新聞內容的同時,為推送的新聞加了一個內容上的邊界,這個邊界就是用戶的興趣。用戶的興趣愛好是有限的,當天符合用戶興趣點的新聞內容也是有限的,新聞定制服務將這兩個有限進行了合理的匹配,有效地防止用戶被無關的信息牽涉過多的精力。
從新聞媒體的角度來說,新聞定制是新聞媒體競爭的手段。宣傳新聞定制的賣點,就是在宣傳自身對受眾的重視,在心理上更易被受眾接受。新聞定制服務是媒體轉型時重視受眾體驗的結果。新聞定制服務提供給了用戶極大的選擇權,因為用戶所看到的內容,都是基于大數據算法對用戶搜索習慣為受眾推送的,是用戶傾向于選擇的內容。
同時,新聞定制還能夠對新聞媒體的內容生產工作起到提供參考數據的作用,新聞客戶端對用戶的數據分析能夠幫助新聞媒體實時監控用戶的動向,把握用戶關注的熱點,也便于媒體對用戶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及時的跟進。
新聞定制在帶來上述便利的同時,其弊端也如影隨形。
其一,新聞定制使得新聞庸俗化現象加重。新聞客戶端對新聞定制的推崇體現了媒體對用戶體驗的重視,但新聞定制服務也會導致新聞媒體過度妥協于受眾的喜好,這恰恰在無形中打破了長久以來新聞媒體在報道新聞時應該維持的一個平衡,就是受眾應該知道的和受眾想知道的平衡。
總結世界新聞的發展歷程我們發現,當媒體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時,新聞媒體會無限度地妥協于受眾的低級趣味,如美國新聞史上,廉價報紙的商業競爭導致黃色新聞的泛濫。當媒體過于注重受眾想知道什么,就會忽略受眾應該知道什么,這個平衡被打破之后,庸俗化的問題便容易失控。
不論時代如何發展,社會如何進步,新聞媒體的本質就是為人們提供信息,并且通過提供信息來獲取相應的生存資本。綜觀新聞媒體的發展歷程,媒體逐漸擔當起了重大的社會責任,有了新的社會角色,1950年,懷特將“把關人”理論引入新聞研究,提出了新聞媒體是選擇取舍新聞信息的“關口”的學說,這個學說證明了新聞傳播過程中,新聞媒體所扮演的把關角色是極其重要的。
實踐證明,只有少數人對嚴肅正經的內容有長期的興趣,低級庸俗的內容更容易獲得用戶的點擊。在新聞定制服務成為新聞媒體主打的競爭手段之時,以搜索量和點擊數為衡量用戶興趣的標準,新聞媒體會逐漸放寬對受眾的限制,傾向于在內容推送上讓受眾更為滿意,以此爭取受眾對客戶端的忠誠度。這種做法,相當于新聞媒體放棄了自身的把關作用,舍棄了自身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對新聞庸俗化現象視而不見,導致問題愈演愈烈。
以今日頭條客戶端為例,視頻區域是內容庸俗化的重災區。標題黨現象嚴重、視頻內容低俗等問題充斥于今日頭條推薦的小視頻中。標題黨是新媒體語境下媒體搶奪受眾吸引力的產物,為了吸引受眾目光,媒體爭相采用匪夷所思的標題吸引讀者點進文章,為文章貢獻所謂的閱讀量,這種行為使得互聯網新聞環境烏煙瘴氣,受眾不堪其擾。視頻內容低俗是指其多打色情內容的擦邊球。為了增強用戶黏度,今日頭條已經開始著手自己的內容生產“凈化”工作,但許多問題仍舊沒得到有效解決。
新媒體語境下信息傳播渠道的復雜性,帶來了信息傳播更加難以控制,導致如果新聞媒體不做好把關的工作,從內容生產的源頭遏制住新聞庸俗化問題的發展,新聞庸俗化的問題就難以被解決。同時,新媒體語境下,新聞全媒體的表現形式使得新聞受眾具有全年齡性。這時,新媒體語境下新聞庸俗化帶來的危害遠大于從前,尚未建立起完整三觀的兒童和未成年人時刻都有可能接觸到這些低俗的信息,這樣會對他們的健康成長造成非常不利的
影響。
其二,新聞定制為受眾織就了信息繭房。“信息繭房”(information cocoons)最早由美國學者凱斯·R·桑斯坦在其《信息烏托邦》中提出:在信息傳播中,因公眾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公眾只注意自己選擇的東西和使自己愉悅的通訊領域,久而久之,會將自身桎梏于像蠶繭一般的“繭房”中[1]。
新聞客戶端精密地分析受眾的搜索習慣,然后為受眾推送感興趣內容的信息過濾的方式,看似是將瀏覽內容的全部選擇權都給予了受眾,本質上,新聞媒體仍舊決定受眾瀏覽的內容。只不過這種情況下,新聞媒體所選擇內容的標準是受眾是否會感興趣。技術是沒有生命的,但人在不斷發展變化,新聞定制服務做不到完全了解受眾的興趣點,所以從現實層面來說,新聞定制服務其實限制了受眾對于信息的選擇權。
新聞定制服務的數據分析引擎,分析的是受眾在使用新聞定制服務之前的使用習慣和搜索記錄,在數據引擎分析后為受眾推送的新聞,是基于其從前的偏好所推薦給他的,數據的更新并不能夠跟上人變化的速度。這樣不僅可能延緩其獲取有價值的新消息,還會導致使其滿足于自身目前的高度和眼界,久而久之將自己包裹在“信息繭房”之中。
同時,新聞定制服務有可能導致用戶習慣于閱讀客戶端推送的內容,繼而放棄主觀的去獲取新聞信息,在大數據分析缺失的空白領域遺漏重要的新聞,這也是新聞定制織就“信息繭房”后所帶來的不便。
其三,大數據分析有可能造成用戶信息泄露。信息時代,用戶的個人信息重要程度不亞于私人財產,然而由于目前的信息安全技術仍舊有漏洞,新聞定制的數據分析系統為用戶信息安全帶來了威脅。
媒體的新聞定制,背后靠的是數據分析引擎的支撐,為了對數據進行分析,用戶上網時留下的種種痕跡,如用戶搜索的關鍵詞、信息類別等數據會被收集起來,乃至于用戶對某一條新聞的點擊、瀏覽時間等這些細微的習慣都將進入后臺的數據庫之中,留待后續分析。但是,大數據分析引擎記錄下的用戶數據看似是零散的,但是如果經過有心人整合,就是關于用戶的一張信息網。
大數據的信息記錄方式是瑣碎而詳細的,經過匯聚和整理,任何人看到這些數據,只需簡單的分析,用戶的年齡性別甚至家庭住址都極易暴露出來。如果數據收集系統的漏洞被攻擊,大數據分析引擎會在無形中導致個人信息的泄露,對受眾的個人信息安全造成威脅。目前,互聯網信息安全仍有待加強,用戶的信息安全也并無健全的法律保障。如何防止新聞定制服務導致用戶的信息泄露,是新聞客戶端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
當下,新聞定制是新聞媒體發展的一大趨勢,但是如果抱著盲目樂觀的態度去任由新聞定制發展,這些弊端必然隨著新聞定制的發展成長為更加嚴重的問題。因此,新聞媒體在爭奪生存空間的同時,應該加強自身的責任感,對于新聞定制服務的未來發展,媒體也需要更加理性的思考,進而采取更加謹慎的行動。
參考文獻
[1]孫琳.手機新聞客戶端信息“私人定制”的利弊分析——以網易新聞客戶端為例[J].現代視聽,2014(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