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入職培訓是每位新聘教職工成長的重要階段,它是將新聘教職工從“學院人”、“局外人”、“社會人”轉變為“局內人”、“學院人”的重要過程。入職培訓工作做得是否到位,將極大地影響教職工在以后崗位上的工作態度、績效和行為。所以,做好新教職工入職培訓工作于學校、于教職工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就獨立學院新教職工入職培訓存在的幾點問題及對策進行探討,創造性地引入社會工作的相關方法,從社會工作的角度去看待、解決新教職工入職培訓存在的問題,以提升培訓效果。
【關鍵詞】獨立學院 入職培訓 社會工作
一、引言
隨著獨立學院的迅速發展,在高等教育領域日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了緊跟社會潮流,保持獨立學院的特有優勢,促進獨立學院的持續發展,需將師資隊伍建設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而新教職工入職培訓則是師資建設的第一步。這一步將直接影響著教職工對學校歸屬感、認同感、使命感的形成。新教職工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將要面臨陌生的同事、崗位、規則等等系列的改變和適應,若這一環節處理不當,于員工自身和聘用單位而言都會帶來不利影響。社會工作是一種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遵循專業倫理規范,堅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會服務、社會管理領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技能和方法,幫助有需要的個人、家庭、群體、組織和社區,整合社會資源,協調社會關系,預防和解決社會問題,恢復和發展社會功能,促進社會和諧的職業活動 。學校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的一大重要領域。但是,目前學界對學校社會工作的研究和關注對象多集中在學生身上,對教職工關注較少。因而,本文試圖從社會工作的角度,去看待、解決新教職工入職培訓存在的問題,以提升培訓效果,使得新教職工能夠快速地適應學校生活,學院也能快速收獲優秀師資為學生、為學校服務。
二、當前存在的問題
1,培訓方式較為單一。新教職工入職培訓一般會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一般3-5天。因時間緊迫,故而培訓方式多以講授為主,把學院理念、企業文化、規章制度、職業道德、技能技法等內容對新聘教職工進行填鴨式灌輸,并且希望其能迅速吸收上崗。然而,這樣的培訓方式于新聘教職工而言,是枯燥乏味且極具壓力的,很多培訓內容只能做到接收,卻沒有辦法吸收,這會造成員工的挫敗感和無力感,將極大地影響培訓目標的達成。
2,培訓內容有所欠缺
(1),忽略了新教職工學校生活環境適應這一方面的內容。剛剛進入學校需要面對的是陌生的環境和人。很多新教職工關心的基本衣食住行問題,在入職培訓中并沒有得到相關重視,這一類經驗的獲得多從老員工口中得知,或者自己慢慢摸索。
(2),新教職工角色轉變問題關注不夠。這一問題涉及到教職工的心理問題,即角色轉變。新聘教職工原有角色各有不同,可能是學生、可能是企業員工、還有可能原本就是教師,但是,他們都將面臨著向“獨立學院教職工”這一角色的轉變,如何適應、習得這一角色,是他們需要學習的。
(3),技能技法培訓缺乏實操性。為了讓教職工盡快上崗,目前獨立學院的新教職工入職培訓多數以講授為主,對于一些技能技法的學習,沒有辦法讓新教職工逐個演練實踐,去消化吸收培訓教師所講授的東西。例如,如何上好第一堂課,如何備課,有哪些資源可以用于教學,如何寫好公文,如何使用學校的多媒體設備等等,這些內容培訓時都會涉及到,但是也僅限于培訓師的講授,并沒有讓被培訓者親自上手實踐。
(4),培訓缺乏針對性,分口培訓效果有待商榷。由于學校舉行的新教職工入職培訓所針對的一般是全體新教職工,他們來自不同的部門,可能是行政,也可能是專業教師,還有可能是教輔或者工勤人員。這就導致這種集體式的培訓缺乏針對性,而針對不同崗位不同職責的崗位培訓則下發至二級單位,使其進行該崗位的針對性培訓,但實際操作來看,由于缺乏有力的監督,一些二級單位敷衍了事,甚至根本不組織此項工作,這就導致部分崗位的分口培訓效果欠佳。
三、對策研究
1,要豐富培訓形式,提升培訓吸引力。培訓形式不能囿于講授,需調動被培訓者的視覺、聽覺、觸覺……全方位的感官,吸引其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地參與到培訓中來。
2,要關注教職工本身,構建其支持系統。學校社會工作者需充分開發其非正式網絡資源,為新聘教職工搭建良好的個人支持系統,解決其生活環境適應、人際交往、情緒壓力等方面的問題。要關注其個人網絡工作,新教職工可在社會工作者的協助下,首先識別網絡中可以提供幫助的主要成員,然后與這些有能力及愿意提供幫助的網絡成員接觸,建立或強化一種支持的關系。同期進校的新教職工、宿舍的鄰居、同一教研室的同事、老鄉等等都是其良好的支持系統。
3,完善培訓內容,提高培訓質量。首先,建議適當延長培訓時間,讓新聘教職工有時間去接納吸收培訓所授的知識,避免時間緊、任務重所帶來的二次壓力。其次,培訓需增加教師心理調適相關內容,有關心理的培訓,不能僅僅關注到學生,也應該關注教師。在新教職工培訓中,除專業教師講授外,可讓經驗豐富、入職時間長的員工也參與進來,運用小組工作,分享其日常排壓、解壓的小技巧,以及初入學校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等內容,這可讓新教職工從中獲取有益經驗,加快融入學校生活。最后,注重實操,提升針對性。所培訓的內容需具有可操作性,這里既包括內容的可操作,也包括方式的可操作性。要解決這一問題,學習型小組的開展是有益的。運用教學經驗或崗位經驗豐富的教職工在這一類小組中進行示范和傳幫帶,讓新員工迅速上手,既避免了大班教學的空泛,也使得培訓內容更具有針對性。
4,加強培訓監督,保證培訓效果。任何一項工作,若缺乏監督,其效果都會有一定折損。故而,下發到二級學院的分口培訓,除了需加強上級部門的監管,同時還需要加強其自身及部門之間的自我約束和相互監督,這樣才能保證分口培訓的培訓效果,讓新教職工入職初期迅速獲得相關技能,為學校服務。
參考文獻:
[1]賴勝鵬.淺談企業新員工入職培訓[J]經營管理者 2011年08期:235-236 。
[2]郭晨煒.以職業化為導向的新員工入職培訓[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 2008年04期:20-23。
作者簡介:胡玲,女,漢族,籍貫重慶,社會工作碩士研究生,現就職于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人事處,主要從事教職工培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