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新英+劉從立+王麗娜+高紅衛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互聯網及新媒體的迅速發展,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新時期,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升高職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是高職院校德育工作者刻不容緩的責任。
【關鍵詞】高職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挑戰 對策
在經濟全球化、互聯網的激烈沖擊下,我國進入了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在新時期,國內外的社會環境錯綜復雜,焦點問題層出不窮,特別是各種文化思想和價值觀念的交融給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十分嚴峻的挑戰。一方面,西方思想意識形態通過移動互聯網、新媒體等多種渠道滲透并深刻影響著高職大學生;另一方面,作為當代大學生主體的“95后”,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成熟,對待社會問題的反應敏銳但明辨是非能力不強,這都加大了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復雜性和難度。因此認真研究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新挑戰,并實施有效對策,提升高職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是高職院校德育工作者的當務之急。
一、新時期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紛繁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帶來的挑戰 在目前的“地球村”,各種思想跨國界交流,不同的政治立場、文化觀念、道德標準、價值取向、生活方式等從各方云集,必然會對高職大學生產生嚴重影響,造成他們思想和信仰上的混亂以及選擇上的迷茫,直接沖擊著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導致了一些高職大學生胸無大志、目光短淺、不思進取、浪費學習時間和教學資源;在我國進一步深化改革過程中,發生著許多急功近利等消極現象,嚴重影響著部分高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使其追逐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這就使得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度加大,要求更高。
(二)變化多樣的校園文化環境帶來的挑戰。目前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環境建設過程中,大多注重物質文化建設而忽略了宿舍及教室文化、宣傳欄、社團活動、網絡交流平臺等精神文化建設,沒有充分發揮其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這就影響了校園文化建設對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召力與凝聚力,也阻礙了高職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以及身心健康發展。另外隨著新媒體的廣泛應用,“95后”高職大學生群體的個性更加張揚,對校園文化環境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他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多變性、選擇性、差異性日趨明顯,這對創新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方法與手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尚不成熟,方法相對簡單,教學內容欠充實,時代感不強、實用性不大,加上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在理論修養、知識貯備、實踐教學、新媒體應用等方面與高職大學生群體的人格特征及心理期望、接受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也影響著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三)參差不齊的大學生自身素質帶來的挑戰。在高職院校數量和規模不斷增大的過程中,單招錄取的學生比例日益增大,他們的文化修養、綜合素質普遍不高。主要表現在: 其一思想觀念過于開放,個性及其張揚,對自己過度自信乃至自負。 由于部分父母溺愛孩子,導致孩子從小就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性,個性很張揚、盲目自信。另外大學生過度依賴手機,容易受網絡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 使得個別大學生的個性及行為顯得很乖張。 其二集體觀念淡薄,缺乏責任感,心理承受能力差。有些大學生只強調自我發展,忽視集體活動,缺乏團結協作精神,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不強;還有安逸的生活,使得他們很懶散,學習動力不足,且抗挫能力較差;對現實問題常常感到茫然無措,甚至出現焦躁、抑郁等心理問題。 其三在價值取向上傾向于功利性。 受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高職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普遍傾向于功利化和現實化,金錢至上的利己主義行為嚴重。這些都給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嚴峻的挑戰。
二、提升新時期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對策
(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創新教學內容,堅持課前10分鐘的時事播報和解讀,讓學生及時了解黨和國家最新治國方針與政策,以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結合生活實際,不斷加強新時期的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如利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事件,教育學生“理性"愛國,要從國家民族的大局和長遠利益出發,做到有理、有利、有節,維護祖國利益。利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飛向太空”的案例,讓學生既要向英雄學習,也要盡自己的努力,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培養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全人格。在建設校園文化時,無論是宿舍及教室文化、宣傳欄,還是社團、藝術節等,都要彰顯我們的民族精髓、時代精神以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青春風采,使他們在潛意識中陶冶情操,改善心態,凈化心靈;充分利用銘言、人物、標志和景觀布局、建筑裝飾等,形成學校健康向上的人文生態景觀;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藝術比賽和文娛活動,來培養愛國主義熱情,擴寬知識面;打造專門網站、校園廣播、校園網等新媒體,豐富學生生活,培養創造精神和動手能力,提高鑒別是非的能力。尤其要建立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專題教育網站,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和信息平臺,形成積極向上的校園主流輿論。總之,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構建積極、健康、生動、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突出環境育人功能,可以培養大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人格。
(三)加強心理健康和抗挫折教育,提升大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要根據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制定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計劃,確定相應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幫助他們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良品格;要加強對高職大學生自我心理調適教育,運用目標激勵的方法,鼓勵他們實事求是的分析實際情況,認清自身長處和短處,堅定信心,勇于挑戰和戰勝自我,力求取得最佳學習效果;要利用心理測試和咨詢等現代心理科學技術,大力倡導公平、正義、寬容、和諧的集體意識和社會理念,引導他們發揚長處,公平競爭,共同進步;要重視其社會關系網絡的建設,在困難情況、危機時刻能夠得到必要的支持和幫助,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尤其要利用典型案例,如紅軍長征的故事,身殘志堅的青年榜樣,注重培養他們的抗挫折意識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大公無私、顧全大局的氣魄,不斷提升的綜合素質,早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