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
我國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面向生產和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然而,目前我國高職教育培養出的學生還遠遠沒有達到社會需求。本報告通過分析當前高職財會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水平和現狀進一步探討為了使高職財會學生具備應有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應該構建什么樣的職業能力培養模式。
1.我國高職財會專業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現狀
根據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對職業核心能力內容的八項規定,結合財經行業特點和用人單位的意見,財會專業學生應主要具備六個方面的職業核心能力: 即語言溝通與合作能力、獨立解決問題和應變能力、自我學習和適應能力、信息處理和分析判斷能力、組織協調和創新能力、自律和耐挫能力等,才能適應財經行業工作的復雜局面,更好地發揮職業專門能力的作用。
1.1 自我學習和適應能力較弱。根據對近幾年我院財會專業學生的調查,接近 80%的學生缺乏正確的學習態度,學習目標模糊,自覺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動力欠缺。這一點也符合一般情況。調查顯示,只有 13. 39%的學生覺得自學能力很強, 13.86%的學生對學習感覺輕松。90. 2%被調查的教師認為學生過分強調外因的作用,抱怨學習條件不完善,沒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由于大部分學生比較偏重專業課學習,教師對行業企業的工作經驗不足和課程教學組織設計能力不足,使學生接受職業專門能力以外的其他能力和素質的訓練較少,社會適應能力有待提高。
1.2溝通與合作能力欠缺。在自我封閉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高職學生,形成了特定的思維方式,既不愿意和父母、老師交流, 與他人交流也比較少,多數同學喜歡網絡交流。根據麥可思中國大學生就業研究課題組所進行的全國大學生就業能力調查發現,就所有工作都必須具備的 35項基本工作能力看,高職畢業生認為最重要的 5項能力中“有效口頭溝通”排第一,但通過幾年學習這種能力得到的滿足感卻排在后兩位。這種現象在財會專業的學生中表現也比較突出。
1.3信息處理和分析判斷能力欠佳。信息處理能力包括獲取、處理、交流、應用、創造信息的能力等。高職財經類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大部分就職于財經行業,每一項業務或重要工作都會涉及對眾多信息的獲取、整理、評價和分析。就目前的培養情況看,高職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還很薄弱,對于教師布置的有關市場調查訓練項目,多數學生不僅在設計項目調查表方面顯現能力不足,只有少數學生能夠根據環境對市場進行比較好的分析和判斷。
造成上述職業核心能力薄弱的原因有多方面,根本的原因在于教育管理的制度設計、人才培養方案設計與實施力度、教師的課程設計與組織等方面存在缺失。例如,在培養方案設計上,沒有擺脫學科教學模式的束縛,仍然受知識系統性、學科性和完整性的制約,雖然加大了實習實訓教學的力度,但人才培養模式沒有本質改變。訓練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項目、平臺較少,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核心能力等方面不足,沿用傳統的閉卷筆試的考核制度設計,這些都制約了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
2.我國高職財會專業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發展方向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存在脫節現象,培養工作面臨著目標缺乏準確定位、培養模式缺乏特色等。如何做到學生畢業就能就業,就業就能上手,高職院校要改變職業教育觀念,構建復合型應用人才培養的教學理論體系,培養學生會計職業綜合能力,高職財會專業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發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2.1鋪厚加寬職業核心能力的基石。沒有適應未來發展的厚實夠用的專業基礎知識,沒有較為廣博的人文社會知識,沒有高品位的人格素養,而僅僅注意培養職業專門技能,學生在未來長遠的就業道路上就很難厚積薄發,展現出適應社會發展、適應事業發展的基本能力。培養高職學生的專業技能、崗位技能毋庸置疑,但專門技能的培養、應用和發揮離不開必要的基礎知識和人文素養。要根據財經類相關專業的特點和需要搭建公共基礎課平臺,激發興趣, 啟迪智慧,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和發展能力、自律和自控能力、語言溝通與合作能力等。
2.2 在專業課教學中凝練職業核心能力。專業課包括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的任務就是按照學科體系講授一門課程的基本知識、方法和原理,幫助學生弄懂重點與難點。在高職教學中,課程教學必須從教學內容與方法的選擇、教學制度的設計與實施、教學過程的組織等方面加強專門技能與職業核心能力的整體設計,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專門技能的同時,得到相關的職業核心能力的訓練。
3.財會專業教學組織形式與方法的改革探索
3.1強化實踐環節教學。財會工作是一項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工作,高職院校應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及社會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高職院校財會專業實踐技能教學應遵循的總體指導思想高職院校的財會專業實踐技能教學應該能夠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這樣才能達到深化教學的目的。高職院校財會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路應是:第一,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指導思想,實踐教學應以行業企業會計崗位特點為基本出發點。第二,產學結合,進一步加強會計專業實訓教學基地的建設。要堅持產學結合的專業建設方向,學校與企業應相互溝通。
3.2崗位實習。校企結合,建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如何提高職業能力,是在校學生普遍關注的問題。隨著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這個問題找到了新的答案。無論從培養 與財會崗位“零距離人才”的要求來看,還是從增強教師實踐知識以及豐富案例取材的角度來看,開展校企協作,建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都是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徑。利用校外實習基地是整個專業教學的最終環節,是學校課堂教學與社會實際工作的橋梁,是從學校教學順利地過渡到實際工作必不可少的環節。
4.總論
面對財會職業幾近飽和的就業市場狀況,高職院校財會專業未來應當推動“校企合作”模式的高層次發展,以提升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為目標,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培養財會專業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改變目前實踐模塊投入不足的局面,在保障實踐模塊資源投入的前提下,積極改革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創新教學組織形式和方法,發展各自的專業特色方向,形成一定的品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