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慧
【摘要】高職學校的學生很多是高考成績不理想或是比較厭學的孩子,他們在學習和品德上相對來說比較差一些;高職的音樂專業課只強調專業性,其它專業的音樂課更是形同虛設。對于音樂本身所要傳達給人的審美理念相差甚遠,這樣的現狀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是很不利的。好的音樂課除了學到音樂專業知識外,更多的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中國的傳統音樂美學倡導“真”“善”“美”的理念,本文淺談高職課堂教學中適當滲入傳統音樂及歌唱審美理念的感受與大家共勉。
【關鍵詞】高職音樂課 傳統音樂美學 傳統聲樂審美
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當今素質教育的核心要求。音樂作為一種既有專業性、又有情感意義的教學課程,是對學生進行德育和美育教育的重要載體,尤其是我國的傳統音樂美學,對推動音樂教學改革創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高職音樂教育對于促進學生心智開發、情操陶冶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歌唱教學是學校音樂課堂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學生直接參與音樂活動,感受音樂、表現音樂、表達情感理想的重要渠道。
一、中國傳統音樂美學的思想體系和本質
中國傳統音樂的本質是“真”“善”“美”,是人們內心真性情的表達。歷史上不同時期的著作中都有記載。早在先秦時期就有“哀有哭泣,樂有歌舞”;“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盡善盡美”的記載,主張音樂要“善”和“美”; 漢代音樂美學:“樂者,音之所由生也”,主張音樂是人的內心對事物真性情的表達;魏晉時期的音樂美學:“聲無哀樂;音聲有自然之和,故絲不如竹,竹不如肉,”主張音樂美的本質表現為自然性情;隋唐以后音樂美學:“悲樂在于人心,非由樂也,此時無聲勝有聲”、“淡則欲心平, 和則躁心釋,發于心情,由乎自然”,主張唱歌兼唱情,是情感自然的流露。這些古代精辟的論述都在闡述同樣的觀點:音樂從實際出發,通過聲音來表現情的,而情來自人們對現實生活的真實反映。美好的音樂是應使用使人內心和諧平靜,而這種平靜能夠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得到陶冶,得到升華。
二、高職音樂教學的現狀與問題
高職生大多數是在高中階段經常被忽視的弱勢群體,這也決定了他們的心理多發易發而且日益復雜,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特殊群體,他們的文化基礎比較薄弱,行為自制力也比較差,缺乏專業學習的思想,對知識的深層理論理解能力還比較欠缺。因此,對高職生進行正確的審美教育更顯得重要和迫切。根據現狀調查,高職音樂教學主要存在如下幾個問題:很多職業學校被認為是技能教育、次等教育,學校也缺乏對音樂教學重要性的認識以及高度的重視;缺失對學生精神素養以及藝術潛質的培養力度;有的學校甚至不開設音樂課程,音樂教育形同虛設;教師傳授的教學內容過度理性化,只追求技巧,聲樂教學更注重發聲方法部位而忽略了歌曲本身想要表達的真實情感,音樂教學索然無味。
三、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對高職音樂教學的指導策略
(一)加快轉變高職音樂教育的傳統理念
時代的發展需要有情商的社會人,而不是只懂技術的工具人。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同時又是時間的藝術,是聲音在時間中的藝術展現。一個人一生的歲月中音樂是不可或缺的,懂得欣賞聆聽歌唱也是一種與人交流的手段之一,學校音樂教育是最直接的途徑之一,要獲得這種音樂教育的終極目標是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來發掘和培養每個學生內在的音樂藝術潛質,塑造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在感受音樂帶來的美的享受外還能完善自身審美的能力,從高職音樂的現狀可見,不管是哪種現象,轉變現有課堂教育教學的理念是必然的結果。
(二)歌唱教學中適當滲透傳統聲美的歌唱理念
高職音樂教學有些班是專業課,有些班是公共課,不管是怎樣的授課方式,讓學生在課堂真性情的歌唱并獲得美的感受是最終的目的?,F在有很多的原生態的民間歌舞,無不震撼著我們的視聽,大眾對音樂審美的趨向是回歸到它原本自然的狀態。人們又開始在歌唱技巧與自然歌唱之間產生爭議。我認為一味的追求歌唱的方法很多時候會限制學生對歌曲情感的詮釋和表達,但也不能忽視發聲練習的是重要性和必要性。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說:“凡曲...字則有喉,唇,齒,舌等音不同,當使字字舉目皆輕圓,悉融入聲中,令轉換處無磊塊”,可見歌唱時發聲部位及歌唱時必要的技巧也是必要的,當歌者練聲到一定的狀態,構建好歌唱時的腔體,然后歌唱,歌聲就像珠子一樣光滑圓潤歌唱中。所謂“歌唱”,它也是需要一些發聲方法的,《樂記》中對歌唱水平的審美標準也是有所描述的,“余音繞梁,三日不絕”:“聲震林木,響遏云霄”。古代音樂著作《樂府雜錄》中記載:“善歌者必先調其氣,氤氳自期間出,至候乃噫氣詞,即分抗墜之音。既得其術,即可致遏云響谷之妙”。書中也提出了關于氣息,呼吸的發生理論,這些古人對歌唱技能的審美觀對我們現在的教學有很深刻的指導意義。我在教唱歌曲《兒行千里》這首歌曲時,首先集體練聲,專業班的學生再分別指導練聲。聲音的美從練聲就開始,歌唱前的練聲是不可缺少的環節。讓學生在自然放松的狀態中發聲練習:打開聲腔,氣息保持流暢,聲音圓潤干凈。帶詞歌唱前對歌曲情感內容進行分析 ,用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閉眼想一想自己離家上學時媽媽的樣子,內心的感觸,然后把這種情感的堆積用歌唱的方式表達出來;也就是說讓學生在發聲之初心中已有了要表達歌曲的情景和情境的意象,然后在這種狀態中用意念來運氣并以聲音形象為手段進行情感體驗。這首歌曲同學們唱的很美,很真切,通過歌唱讓學生懂得了母愛平凡與感動,我想這樣從內心流露的樸實的美的感動勝過千言萬語的贊美。首先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歌詞,理解歌唱表達的思想內涵,通過精煉的語言,深刻的思想性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其產生心靈的震撼。
參考文獻:
[1]劉藍編著,中國音樂美學名著《諸子論音樂》云南大學出版社出版(2006)第094558號
[2]中國音樂學經典文獻導讀《音樂美學篇》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7)第094385號
[3]《音樂教育論壇》,人民音樂音樂出版社,2006,(8)
[4]薛良《歌唱的藝術》,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1987,(6)號
[5]王次炤《音樂美學論》中央音樂學院社(2003)第10848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