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振良
行唐縣南河村是行唐北部一個偏遠小山村,自然資源匱乏,基礎設施落后,全村323戶895人,貧困戶192戶465人,貧困發生率52%。去年初以來,省國土資源廳駐村工作組匯聚縣、鄉、村和社會各方力量,高點引領、準向聚焦、新處著力,打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組合拳。總體規劃編制完成、產業扶貧多點發力、村莊土地全域整治、村內道路全部硬化、夜間照明全面覆蓋、基層組織不斷加強,脫貧攻堅取得積極成效,走出了一條適村情、合民意,可持續、易推廣的脫貧路子。
一、“高”點引領,強力推進
(一)高水準定位。在省領導幫助下,南河村聘請河北農業大學專家團隊,本著“因地制宜、科學布局、突出特色、整體推進”的原則,突出前瞻性和科學性,經過反復實地勘察,多方征求意見,編制完成《行唐縣南河村精準扶貧產業規劃》和《南河村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為高水平推進脫貧攻堅提供了科學引領。
(二)高強度推動。一是下手早。在該村確定為省領導扶貧聯系點后,省政府辦公廳聯絡員作為“先頭部隊”,察實情、摸底數,提前進村入駐,實地調研,制定精準扶貧工作方案,為工作組開展幫扶厘清了思路。二是行動快。工作組不等不靠,第一時間入戶走訪,了解村情民意,制定幫扶措施,并積極開展外出考察、申報項目、跑辦資金、協調項目落地等各項工作。三是決心大。結合村情科學分析,深入研判,明確提出力爭提前一年完成脫貧任務的工作目標,以攻城拔寨的氣勢和背水一戰的決心全身心投入到幫扶工作中。
(三)高效率協作。許寧副省長兩次到村調研指導,多次聽取進展情況匯報并作出指示,關鍵節點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問題。省政府辦公廳充分發揮組織聯絡、督促協調職能,省國土資源廳認真履行幫扶主體職責,省科技廳、省科協、河北農業大學積極提供項目支持和技術指導,當地縣鄉干部靠前指揮、現場辦公,村“兩委”帶領村民苦干、實干,形成了高效運轉、行動有力的扶貧工作機制。
二、“準”向聚焦,精準施策
(一)情況摸得準,打牢基礎。一方面,精準識別貧困。工作組把入戶走訪摸排和精準識別貧困戶作為重點工作,對貧困戶家庭成員、生產經營、經濟收入和生活情況進行摸排核實,精準識別評估,核定貧困對象,建立幫扶手冊,真正把扶貧對象摸清摸準。另一方面,精確掌握家底。通過查閱資料、走訪調研、實地勘察等,全面了解村莊產業發展、自然生態、人文地理、歷史沿革等方面情況。運用無人機技術精確掌握全村土地存量規模,邀請省農林科學院專家對土壤、水文等情況進行專業量化分析,為產業布局提供依據。
(二)產業選得準,多點發力。立足南河村種植基礎、養殖習慣,經過反復調研、論證,科學選擇扶貧產業。一是改善提升傳統種植業。改進改良品種,建立谷子種植示范和脫毒甘薯示范基地,建設甘薯儲藏恒溫窯,提高附加值,促進產業增效、農民增收。二是引進農業科技示范項目。結合南河村水文地質條件,引進黑皮雞樅菌種植,實現了當年洽談、當年建設、當年種植,使近一半的貧困戶參與其中,收益可期。
(三)政策吃得準,增強實效。堅持把吃透吃準扶貧政策作為關鍵,精準對接“五個一批”普惠性政策,切實把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用足用好、落實到位,讓每一個貧困群眾真正得到實惠。認真落實山區教育扶貧的各項惠民政策,培養長久脫貧致富的“希望”。同時爭取特殊政策,發揮南河村土地資源優勢,通過占補平衡項目,以地生財,助力脫貧攻堅。
三、“新”處著力,創新探索
(一)以新思維謀劃新發展。為增強發展后勁,工作組將全部耕地、村莊用地和未利用地納入土地綜合整治范圍,整治土地5100多畝,提升改善地力和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在整合區塊發展上,打破“一畝三分地”慣性思維,將產業發展定位、交通設施互通、旅游資源共享等與周邊村莊協同謀劃、綜合考慮,促進共同發展、整體提升。
(二)以新科技打造新業態。堅持創新驅動、科技引領,向科技要效益、增收益,引進的黑皮雞樅菌項目,依托農業龍頭企業稼圃麟(霸州市)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采用智能化工廠栽培技術,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目前總投資410多萬元的項目一期已竣工,建設15個大棚,吸引90戶貧困戶參加,據測算,僅此一項戶年均增加收入3萬多元。力爭通過2-3年“精耕細作”,將項目基地建成集種植、深加工、物流觀光為一體的農業高科技示范園區。
(三)以新模式提升新效能。貧困群眾致富缺信息、少門路,僅靠一家一戶難以適應市場。省政府辦公廳會同駐村工作組超前謀劃,幫助南河村在市場營銷、打造品牌上出思路、想辦法。該村創新產業發展模式,成立農林種植專業合作社,在黑皮雞樅菌項目上大力發展股份合作制,采用“六位一體”(政府+龍頭企業+金融機構+科研機構+合作社+農戶)股份合作模式,建立“四統一分”(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品種來源、統一技術標準、統一市場規范、分戶生產經營)經營管理機制,貧困戶通過按股分紅和勞動用工獲取收入。
一年來,南河村精準扶貧脫貧取得了積極成效,飽含了各級干部的無悔付出和默默奉獻,飽含了當地群眾的奮發圖強和勤勞打拼,也積累了寶貴經驗,收獲了有益啟示。
啟示一:領導重視、高位推動是精準扶貧脫貧的前提保障。省、市、縣、鄉有關單位領導干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把精準扶貧脫貧作為重大政治責任,扛在肩上、記在心上、落實到行動上,為南河村發展指方向、明路徑,協調問題、解決困難,使南河村在脫貧致富路上走得明朗、走得扎實、走得順暢。各級領導的關心、各個方面的支持,從根本上保障了扶貧脫貧工作成效。
啟示二:科學統籌、精細謀劃是精準扶貧脫貧的重要基礎。工作組將謀劃扶貧思路舉措作為首要任務,高水平編制完成精準扶貧產業規劃和美麗鄉村建設規劃,所有措施都圍繞規劃制定,所有產業都依據規劃布局,量身定做、精準細致。推進精準扶貧脫貧,必須要有高起點、高水平的科學規劃引領,找對方向、找準路子,精準扶貧才能扶到點上,精準脫貧才能脫到根上。
啟示三: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是精準扶貧脫貧的關鍵所在。駐村工作組在扶貧產業選擇、全域土地整治、組織模式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基層組織建設等各方面,都堅持唯真求實,從村情實際出發,找準扶貧脫貧癥結點、突破口,有針對性制定和實施幫扶措施,統籌推進各項扶貧任務落實。精準扶貧脫貧,只有瞄準“窮根”、聚焦“病源”,對癥下藥,精準發力,才能真正實現最大效能。
啟示四:各方支持、協調聯動是精準扶貧脫貧的有力支撐。在省政府辦公廳綜合協調、省國土資源廳駐村幫扶下,各級各有關單位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貧困群眾以好日子靠干、新生活靠拼的意識,主動作為,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共同向精準脫貧邁進。精準扶貧脫貧是一項系統工程,非一時之功,更非一家之力,只有充分發揮各方優勢,匯聚各方力量,形成群策群力、合力攻堅的良好局面,才能真正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