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瑾
摘 要: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對于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思維能力有著較高要求的學科,所以如何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因此,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老師應當通過各種適合的教學方式去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數學;培養;數學思維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現在的小學數學教材上的內容不僅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而且包括數學的結論以及結論形成的過程,更重要的一點是包含了數學思想方法。盡管數學思想的方法很多,但轉化思想是小學數學思想方法中最基本的一種。因此,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尤為重要。
一、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
受到各種不同因素的影響,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會表現出參差不齊的狀態,一些同學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表現出較高的理解能力,從而能夠迅速掌握老師教學內容并達到良好的運用水平,而有些同學則在這方面表現出較差的理解能力,在數學學習中總是遭遇各種瓶頸。如何解決這一教學困境則需要培養學生們的數學思維能力,擁有良好數學思維能力的學生往往在快速理解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表現的更為優異,他們能夠更好的把學到的知識和數學能力聯系起來,從而善于運用各種角度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并解決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二、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1.提高數學老師教學號召力
老師的教學態度甚至是談吐、處事方式對于學生學習成果的影響是巨大的,尤其是對于年紀尚幼,缺乏自控能力的小學生這樣的影響更是不可忽視的。所以,首先應當對數學老師提出要求,需要數學教師在教學時善于觀察并調動課堂學習狀態,帶動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為課堂營造一種積極輕松的課堂氛圍。而老師的職責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學到知識,所以作為數學教師應該用心準備備課方案,根據班級同學的實際學習情況不斷調整改進教學進度和方式,學會發揮語言及個人魅力保持學生課堂學習興趣,把自己腦海中的呆板枯燥的數學知識以一種靈活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只有讓學生對數學課堂保持積極性才能保證學生們主動學習知識、樂于學習知識,從而學好數學。而通過觀察,學生們對老師個人的喜愛程度也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對那門課程的興趣度,作為老師應該學會和學生做朋友,讓學生對老師保持尊重而不是懼怕,這樣學生才會更勇于在課堂上表現自己或者提出疑問,課下才會主動與老師交流學習狀態,而老師也可以從中收集信息改善教學方案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在教學中聯系生活引導學生
小學數學都是一些比較基礎的數學理論,而且常常源于人們在實際生產、生活的需求,所以當老師們在教學的時候,可以根據一些自己生活中常見的問題來舉例論證,把數學課本上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實際生活問題,幫助學生聯想記憶并理解。老師們可以經常設計一些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數學問題讓同學們思考解答,借此來培養提升學生們的數學思維能力。舉個例子,老師可以設計如下的一道與生活相關的數學應用題:小明、小紅、小剛三個人結伴去零食店買糖果,小明買的糖果數是小剛的兩倍還要多五個,小紅買的糖果數是小剛的一倍多十五個,小剛買了八個糖果,那么小明和小紅各自買了多少糖果,他們三個人總共買了多少個糖果?將這道題布置下去后,老師可以在一旁給一些小提示引導學生們運用假設的方法計算出答案,從而讓復雜的問題變得形象具體,讓學生們在解決問題時擁有一條更清晰簡單的思路,從而培養同學們的數學思維能力。
3.運用情景教學模式
小學生的年紀都比較小,心性幼稚,他們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要遠小于成年人,并且常常容易被其他課堂外的事物所影響分心,所以,學生們往往會在長時間的數學課堂上感到乏味厭倦。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豐富課堂形式會是一個好方法,老師可以在課堂上運行情景教學模式,并且讓學生們積極參與到教學實踐學習中。這樣,同學們便可以更有效的集中上課注意力,同時還可以將數學理論上的知識轉化為學生們對實際生活的感知從而幫助同學學習數學,培養提升同學們的數學思維能力。一個簡單的例子,當老師為同學們上幾何體課程內容時,老師可以上課時帶一些輔助教學工具,也可以讓同學們自己制作或者帶一些他們生活中常見的正方體、錐體等幾何體的東西在課堂上短暫交流,這樣他們可以對幾何體有個更形象具體的認識,也可以方便同學們在解決幾何體數學問題時學會利用工具輔助解答,從而無形中不斷鞏固學生們腦海中各種幾何體數學意義和特色。這樣讓學生將動手能力與學習相結合,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思維空間能力的構造,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4.培養學生數學邏輯性
數學一直是一門對邏輯性有很高要求的學科,良好的邏輯性就是可以遵循邏輯規律以一個明確的層次有條理的對問題進行分析并使得語意通順連貫。語言是思維信息的重要載體,尤其對于小學生的教學來說是一個必要渠道,因而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語言能力加以訓練,特別是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數學語言能力的提升可以提升學生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發展促進的同時自然也會對同學們的思維能力有所提高。
5.因材施教
教師在幫助學生們解決數學題目的時候可以首先了解學生的解題方式特點,鼓勵引導學生們思考和想象,讓學生從不同的方法解答題目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隨后老師在對題目講解的時候可以對同學們不同的解題方法進行點評和補充,幫助學生們掌握體會多重解題方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幫助小學生構建完善數學思維能力是一項重要且不易的教學目的。因此教師們同樣需要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進行摸索和學習,完善教學方案構建出更靈活簡易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生對數學保持積極主動性,引導學生們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深化學生們的數學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李青.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09).
[2]劉曉莉.淺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4(S1).
[3]陳紅.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5(6).
[4]劉浩.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