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
一、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課件出示故事情境。葫蘆娃分月餅:有4個月餅,平均分給2個葫蘆娃,每人分幾個?有2個月餅,平均分給2個葫蘆娃,每人分幾個?只有1個月餅,平均分給2個葫蘆娃,每人分幾個?半個用數字該怎么寫?
(2)揭示課題。認識分數
(二)活動建構
1.認識“1/2”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1/2”。課件演示平分月餅,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幾份?一半是其中的幾份?也就是每份是這個月餅的( )分之一?可以用什么數表示?
師:二分之一在數學上寫作1/2。
類推: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這個月餅的幾分之一?學著寫一寫。
小結:像1/2、1/4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2)形象感知,抽象“1/2”。
操作:用手中的長方形或正方形折出“1/2”,并用陰影表示。
交流:小組交流每位同學折出的“1/2”。
思考:圖形不同,每位同學折出的陰影部分的形狀、大小有的也不同,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
概括:每位同學手中圖形的形狀、大小不同,但在折的時候都有三個共同點:平均分,2份,表示1份。所以,各自的每份都可以用“1/2”表示。
(3)深化認識“1/2”。
思考:看一看手中所折的圖形,空白部分能用“1/2”表示嗎?
判斷:下列哪些圖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不能用“1/2”表示的說出理由。
(4)形量結合,拓展認識。
討論:(出示一條10厘米的線段)能表示出它的“1/2”嗎?它的“1/2”是多少厘米長?
抽象概括:一個月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一條線段平均分成2份,每份也可以用“1/2”表示,但由于物體的大小、形狀不同,它們的“1/2”就不一樣。
2.認識幾分之一
(1)折1/4。每位學生正方形的紙大小一樣。
想一想:要用正方形的紙折出1/4,正方形的紙應該平均分成幾份?
折一折: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折出1/4,試一試有其他不同的折法嗎?
比一比:折法一樣嗎?各種折法有什么特點?把一張正方形的紙平均分成四份,分法不同,每份的大小一樣嗎?
(2)任意折幾分之一。用你手中的正方形折一折,創造出一個你喜歡的分數,并用陰影表示其中的一份。把你創造的幾分之一寫出來,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和折法。
抽象概括: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 )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 )分之一。
3.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1)比較。教師從黑板上學生展示的圖形中,選擇幾組(每組兩個)可以比較大小的分數重新排列。引導學生觀察每組中的兩個圖形,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
(2)推測。如果用同樣大小的正方形表示不同的幾分之一,猜一猜,八分之一和二分之一比,大小怎樣?和四分之一、十分之一比呢?你發現了什么?
(3)抽象概括。把一個物體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4)操作驗證。每組內用同樣大小的圖形折一折,驗證上面發現的規律。
4.初悟外延,完善認知
(1)聯想。如果把一張圓形、長方形或正方形的紙繼續往下均分,還可能出現幾分之一?這樣的分數你們說的完嗎?
(2)小結。像[13],[16],[14],……都是分數,這樣的分數有很多很多,可以用省略號表示。
(三)實踐應用
(1)嘗試。完成課本做一做
(2)聯想。法國國旗、格子瓷磚、巧克力讓你想到幾分之一?
(3)估測。下面是三(1)班出的一期黑板報,“衛生知識”和“名人名言”部分各約占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
(4)延伸。找一找生活中的“幾分之一”或者根據教室里的資源說說“幾分之一”的問題。
當下課鈴聲響起時,學生們依然沉浸在數學學習的世界里:愉悅、欣喜、充滿激情——讓課堂進入一個充滿個性、人文精神的境界。
二、教學思考
“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學習整數、小數之后關于數的認識的一次拓展。在學習分數之前,雖然一些簡單的分數(如[12])已經出現在學生的口頭之中,但他們對分數表示什么,如何寫并不了解,因此,借助學生“平均分”的生活經驗和認識基礎,將“幾分之一”的認識與圖形的操作、觀察活動結合,使學生能在具體圖形和物體的支撐下,由形象到抽象,逐漸建立“幾分之一”的概念,理解“幾分之一”的實際意義,這是本節教學的應該采用的主要策略。
1.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習方式的變革——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前提,營造自我發現、自我發展的學習環境
兒童建立概念有一個“形象—表象—抽象”的過程。由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知上的一次拓展。分數對學生來講生活經驗比較少,較為抽象,從直觀感知到理解抽象的轉化過程中,表象起著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因此,教學中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讓學生在看一看、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動,在經歷多次操作觀察中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同時讓學生在腦中再現幾分之一形成的過程,形成充分的表象,是抽象、建構“幾分之一”的重要基礎。
2.課堂教學要充分體現教學的開放性——提供開放多元的思維空間
教學規律表明“凡是學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決不暗示。”因此課堂教學要力求給學生一個開放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在發散性、多維度的思維活動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在練習的設計上也要注重設計一些實踐性、開放性練習,如聯想:法國國旗、格子瓷磚、巧克力讓你想到幾分之一?找一找生活中的“幾分之一”或者根據教室里的資源說說“幾分之一”的問題。這樣有利于學生創造潛能的挖掘和發揮,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課堂教學還要相機滲透思想教育,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因為“在人的發展中,最核心的東西是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