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那些事兒
她出生在印度一個小村莊,名叫Sindhutai Sapkal,翻譯成中文是:一堆爛布。
因為父母都是農民,家里生活拮據,10歲時,她就被家人強迫嫁給了同村一個30歲的男人。20歲之前,她給丈夫生了3個孩子。
原本,Sapkal會按照普通農村婦女的人生預設過一輩子,但有件事使得她的人生軌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有個地頭蛇來搶奪村民的牛糞,然后偷偷賣給林業局,使得村民家里都沒有牛糞當燃料用。村民們都很氣憤,卻都表現軟弱,只有Sapkal向當地政府告了狀。于是政府官員給地頭蛇下了禁令,禁止他再搶奪牛糞。
地頭蛇對此很憤怒,便想到讓Sapkal的丈夫拋棄她——這比打她一頓更具摧毀性,因為被丈夫拋棄的印度女人,就等于死路一條了。Sapkal的丈夫是個軟弱的人,他就真的把Sapkal拋棄了!被掃地出門時,Sapkal還有9個月身孕。她在村子附近流浪,在一個牛圈里艱難地生下了女兒,然后抱著女兒走了幾公里路來到娘家——父母卻不愿接納她。
無奈,Sapkal只好帶著剛出生的女兒來到人來人往的火車站乞討。因有一副好嗓子,她以賣唱為生,日子過得窮困潦倒。很多個夜晚,露宿街頭、忍饑挨餓的時刻,她都想到了自殺。但幾年過去后,Sapkal發現,火車站無家可歸的人越來越多,其中包括很多棄嬰、孤兒。為了生存,大點的孩子會當小偷、做乞丐;而小嬰兒常常只能餓死在路邊。
作為一個母親,Sapkal看不下去了。雖然自己乞討的食物也少得可憐,Sapkal卻時常接濟小乞丐,并收養了很多棄嬰。漸漸地,她成了火車站所有孤兒們的養母。每當活不下去想自殺時,Sapkal就會想:“我不能死,還有那么多孩子指望著我呢,我得想想怎樣才能多討要一些食物。”之后的十多年,Sapkal開始帶著孩子們去附近的村莊輪流賣唱乞討,并又在很多村莊里收養了不少被拋棄的孩子。
就這樣,在過去的40年,Sapkal從火車站、大街上和村莊里,前后撫養了1 400多名孤兒。大部分孤兒成年后能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甚至有幾個還成為了醫生和律師。孩子們都很感激媽媽,他們會經常來看望她,給媽媽一些錢,讓她撫養更多的弟弟妹妹。
如今,靠著好心人的捐助和孩子們掙的錢,Sapkal在印度開了4家孤兒院,撫養了400多名孤兒,還收留了120多名無家可歸的婦女。被收留的女人、大點的孤兒會做飯洗衣,維持孤兒院的秩序。
Sapkal的孤兒院跟普通的不同,不會在孩子們18歲時就強迫其離開,而會等到孩子們結婚或者找到工作,有了安穩的生活后,才會讓他們離開。“成年不意味著就成熟,或者足夠聰明了,他們仍然需要關愛。”Sapkal說。孩子們都很愛媽媽Sapkal,因為她努力關心著每一個孩子,使他們知道自己是“有母親的人”。
Sapkal的親生女兒管理著所有孤兒院的事務,并協助媽媽Sapkal接受媒體的采訪,去某些地方演講等。因為過去40年的善舉,69歲的Sapkal如今已是印度名人,先后有3位印度總理和她見面,各界組織給她發過740多個獎章。
但Sapkal很實誠地說:“我根本不需要榮譽,我們缺的是錢。”孤兒院從沒被官方資助過,經濟來源都是私人捐助。為了募捐,Sapkal不得不一把年紀了還在印度各地奔走,每到一個城市或者農村就做演講,鼓勵人們捐錢。臨走時再帶走當地沒人要的孤兒,就像她曾經的賣唱生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