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白璐+張晶晶
課題項目:本文為河北省教育廳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名稱:中國當代文學在俄語世界的譯介模式研究,編號:SZ16188,課題組成員:白楊、白璐、張晶晶、劉翀、汪俊仙。
摘 要:譯介中國當代文學是實現中國文化走出國門這一國家戰略目標的重要途徑,在我國陸續推行的一系列重大文學譯介項目中,俄羅斯均被列為首批譯介國家之一,充分顯示了我國政府對文化“軟實力”作用的重視。以莫言作品為例從傳播學角度分析其譯介模式,有利于擴大民族文學的影響力,促進中國學的學科建設與發展。
關鍵詞:中國當代小說;俄羅斯;譯介模式
作者簡介:白楊,滄州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中俄文化交流;白璐,滄州師范學院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設計;張晶晶,滄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會計與審計。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0-00-02
中俄兩國間的文化交流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俄羅斯對中國當代文學的關注亦由來已久。在中國的當代文學作品中,小說是最先被譯成俄語出版的。雖然在諸多政治因素與經濟因素的影響下中國當代小說的俄譯本發行數量起伏不定,但俄羅斯學者從未停止對中國當代文學的關注,他們陸續翻譯出版了眾多中國當代小說的優秀作品,完成了一批反映中國當代文壇變化趨勢的學術成果。尤其是2012年莫言榮膺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傳來,俄羅斯幾乎在同一天出版發行了莫言的小說《酒國》。自此,俄羅斯大眾媒體對中國當代作家的提及率明顯上升。以莫言小說為例從傳播學角度分析譯本的譯介主體、譯介內容、譯介途徑、譯介受眾、譯介效果五個環節,有利于探索中國文學走出國門的有效譯介模式,增強文化“軟實力”作用。
一、譯介主體
《姑媽的寶刀》[1]是首部莫言小說的俄文節譯本,馬亞茨基翻譯,2007年收錄于莫斯科АСТ出版社和圣彼得堡Астрель出版社聯合發行的《紅云:中國當代中短篇小說選集》中,印數3000冊?!毒茋穂2]是俄羅斯發行的第一部完整的莫言小說,葉果夫翻譯,出版于2012年10月12日,幾乎與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同步,小說一經出版很快便銷售一空。《豐乳肥臀》[3]是葉果夫翻譯的第二部莫言小說的全譯本,2013年由圣彼得堡的“安芙拉”出版社發行,印數12000冊,與《酒國》的俄譯本相比,這部小說明顯厚重了許多,足有800多頁,可謂是一部大部頭的著作?!渡榔凇穂4]是葉果夫翻譯的第三部莫言小說,該書于2014年由圣彼得堡的“安芙拉”出版社發行,印數7000冊。同年,莫斯科ЭКСМО出版社發行了莫言的中篇小說《變》[5],弗拉索娃翻譯,印數3000冊。從莫言小說在俄羅斯的出版來看,漢學家是其中最主要的譯介主體。他們擁有良好的漢語學習背景,出于對中國文化的喜愛投入到譯介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的隊伍中,為中國文學的海外傳播做出了貢獻。以此為鑒,中國當代文學的俄譯可采取以俄羅斯漢學家為主,中國學者為輔的譯介主體模式,互通有無,優勢互補。
二、譯介內容
一方面,在市場因素的影響下,經濟因素左右著出版社對作家作品的選擇;另一方面,譯者自身的文化積淀、學術視角和文學興趣也令其在選擇譯本時帶有一定的偶然性。葉果夫在翻譯小說《酒國》時完全出于個人興趣和閱讀體驗,其中的“荒誕不經”[6]也是他選擇這部小說的重要原因。他認為,鑒于俄羅斯讀者對同樣充滿魔幻現實主義素材的小說《大師和瑪格麗特》的喜愛,俄羅斯讀者一定能接受這本書。但是,出于平衡商業利益和引介各國文學作品的要求,這樣一部純文學的中國當代作品很難引起出版商的注意,譯者只能無奈地將其束之高閣,直到2012年莫言入圍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出版社才將目光鎖定在莫言的小說上,因此可以說,正是莫言的獲獎成就了《酒國》俄譯本的問世。在翻譯小說《豐乳肥臀》時,為使俄羅斯讀者準確了解故事的文化背景和小說中的遣詞造句,葉果夫特意為其中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地方劇目、民間習俗等內容做了多達三百處的注解,體現了譯者嚴謹的翻譯態度和全面的知識儲備。由此可見,中國當代文學在譯介內容的選擇方面應挑選既具有中華民族特色又具有普世意義的作品進行譯介,避免與俄羅斯的主流意識形態、文化立場和詩學特征產生沖突,進而在此基礎上選取譯介策略。
三、譯介途徑
小說《酒國》的俄文版由“安芙拉”出版社發行,這家出版社自1998年成立之初在文學方面的主攻領域即外國文學,“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判標準自然是其選擇作品的重要依據,出版社曾經創造了極高的中標率,積累了豐富的押寶經驗。從《酒國》俄文版的出版說明可以看出,書稿的交付日期是2012年8月24日,考慮到版權談判、翻譯加工、營銷運作等因素,顯然這本書的操作工作開始的還要早。在小說《酒國》俄文版首版的封面上寫著“諾貝爾獎主要候選人”,封底也打著“未來諾貝爾獎得主”叢書的標志,發行量為3000冊,上市后很快便銷售一空,再版的《酒國》封面上“諾貝爾獎主要候選人”的字樣已被“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所取代,封底也沒有了“未來諾貝爾獎得主”的標志,而是刊印了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的頒獎詞。借著“諾獎”的東風,“安芙拉”出版社又馬不停蹄地出版了葉果夫翻譯的第二部莫言小說《豐乳肥臀》,并稱贊其是“20世紀中國歷史的宏偉年鑒”。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根據莫言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紅高粱》、《太陽有耳》、《暖》分別榮獲第38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第46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和第1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麒麟獎,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俄羅斯讀者對莫言作品的接受與認可。莫言作品在俄羅斯的出版向我們展示了海外出版這一譯介途徑的有效性,由此及彼,中國當代文學的俄譯傳播可著力豐富中俄出版機構的合作形式,利用國際學術平臺和銷售平臺擴大文學影響力,加強優秀作品的影視拍攝,增加對俄羅斯漢學家譯介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的資金投入。
四、譯介受眾
莫言小說在俄羅斯的成功是因為作品本身符合俄羅斯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和譯介受眾的審美期待,集民族性與世界性于一身。小說《酒國》中三條線索的交叉而行和魔幻般的故事情節是葉果夫選擇翻譯這部作品的重要原因,作為俄羅斯著名的漢學家、翻譯家和文學批評家,葉果夫有著俄羅斯知識分子典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深知俄羅斯民眾的閱讀心理,小說中理性與傳奇、先鋒與傳統、魔幻與現實、隱喻與簡潔等多種元素的組合讓莫言這幅來自異國他鄉的別樣風景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俄羅斯讀者。此外,從莫言獲獎后各國文學界和批評界將其與馬爾克斯、??思{、卡夫卡進行的比較中可以看出,莫言正在逐步成為學界眼中的中國化世界作家。為此,中國當代文學在俄羅斯的傳播應以受眾為中心,兼顧專業讀者群的學術視野和大眾讀者群的審美意識,順應俄羅斯讀者的心理效應。
五、譯介效果
譯介效果是作品傳播過程的終點,亦是評判傳播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據。從莫言作品在俄羅斯的出版來看,截止到目前,俄羅斯共發行了莫言的五部小說,其中四部均發行于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盡管小說《酒國》在俄羅斯圖書市場的反響較好,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發行量突破萬冊大關,但與其在歐美國家的名聲大噪相比,莫言在俄羅斯還是寂寥的。無論怎樣,莫言畢竟已成為中國當代文學的旗手之一,其作品中蘊含的獨特的中國氣質也必將讓世界越來越多地關注中國當代文學。
中國當代文學在俄羅斯的傳播是一個復雜而艱難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莫言小說在俄羅斯的成功譯介為中國當代文學的俄譯提供了新的契機,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中國文學邁出國門走向世界的譯介模式也終將不斷調整完善。
注釋:
[1]Мо Янь. Тетушкин чудо-нож. / Пер. Д. И. Маяцкого // Современная китайская проза: Багровое облако. М., АСТ и СПб. Асртель-СПб., С. 335-352.
[2]Мо Янь. Страна вина / Пер. И. А. Егорова. Амфора, СПб., 2012.
[3]Мо Янь. Большая грудь, широкий зад / Пер. И. А. Егорова. Амфора, СПб., 2013.
[4]Мо Янь. Устал рождаться и умирать / Пер. И. А. Егорова. Амфора, СПб., 2014.
[5]Мо Янь. Перемены / Пер. Н. Н. Власовой. ЭКСМО, М., 2014.
[6]王樹福:他者的眼光:葉果夫談莫言其人其作,《中華讀書報》,2014年3月19日,第0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