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別克·努爾孜汗+馬佳萍

[摘要]目的 探討利奈唑胺引起的血液系統不良反應的特點,分析用藥安全性。方法 回顧性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22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220例患者在住院期間均服用利奈唑胺。觀察患者使用利奈唑胺的血液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分析患者的血液系統不良反應及停藥情況,探討不良反應發生率和患者用藥時間的關系。結果220例患者中,發生血液不良反應患者72例,導致停藥患者13例;未發生血液不良反應患者148例。利奈唑胺發生血液不良反應患者中男性比例比女性高。70歲以上的老年人易發生利奈唑胺血液不良反應。發生血液不良反應患者的臨床表現為血液系統受抑、血小板顯著降低、血紅蛋白顯著降低和中性粒細胞顯著降低,血液系統受抑是主要的血液不良反應臨床表現;治療時間越長,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越高。結論 臨床上使用利奈唑胺治療會引起血液系統不良反應,醫護人員在治療護理中需要加強關注患者的治療情況。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醫護人員應該對癥下藥,確保患者得到有效安全的治療。
[關鍵詞]利奈唑胺;血液系統;不良反應;安全用藥
[中圖分類號] RR978.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6(c)-0078-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matological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linezolid and analyze the safety of drug.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220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220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Linezolid during hospitalization.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patients with Linezolid were observed,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blood system and the drug withdrawal were analyzed,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duration of medication was explored.Results In 220 patients,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72 patients,and it resulted in discontinuation of the drug in 13 patients;there were no adverse reactions in 148 patients.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of Linezolid was higher in men than in women.Elderly patients over the age of 70 tended to suffer from Linezolid adverse reactions.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blood adverse reaction was the inhibition of blood system,the obvious decrease of platelets,the obvious decrease of hemoglobin and the obvious decrease of neutrophils,and the inhibition of blood system was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blood adverse reaction.The longer the treatment time,the higher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Conclusion Linezolid treatment can cause hematological adverse reactions in clinic,medical personnel should pay att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in treatment and nursingof them.For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medical staff should be the right remedy to ensure that patients get an effective and safe treatment.
[Key words]Linezolid;Blood system;Adverse reaction;Drug safety
利奈唑胺是一種新型唑烷酮類藥物,該類藥物具有獨特的抗病機制,不存在同其他藥物交叉耐藥的缺點,被廣泛應用于治療革蘭陽性菌感染,特別是對多種耐藥性強的細菌引起的感染,治療效果更顯著[1-2]。但是隨著臨床應用的深入,因使用利奈唑胺不當導致患者出現血液系統不良反應的情況時有發生,甚至會危及其生命安全。本研究針對在我院住院由利奈唑胺引發的血液系統不良反應的220例患者,觀察患者使用利奈唑胺的血液不良反應情況,分析患者的血液系統不良反應及停藥情況,探討不良反應發生率與患者用藥時間的關系,旨在為利奈唑胺的臨床用藥提供重要參考價值,避免不良反應的再次發生,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22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間均服用利奈唑胺。其中,男性患者137例,女性患者83例,年齡36~88歲,平均(60.12±5.12)歲,體重61~70 kg,平均(67.12±4.79)kg。這些患者均經細菌學檢查確診出現感染,致病菌均為革蘭陰性菌。
1.2方法
收集220例研究對象的基本臨床資料,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體重等。分析患者的血液系統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統計并記錄患者過往病史、利奈唑胺的服用劑量和服用時間,按照1~7、8~14、15~28 d三個時間段統計用藥時間。統計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類型及由于血液系統不良反應導致的停藥患者的數量。利奈唑胺由江蘇豪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50223。
1.3血細胞下降標準
1.3.1血小板下降分度程度標準[3-5]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化療急性和亞急性毒副反應表現和分度標準將血小板下降程度分為以下5個等級。0度:≥100×109/L;Ⅰ度:(75~99)×109/L;Ⅱ度:(50~74)×109/L;Ⅲ度:(26~49)×109/L;Ⅳ度:≤25×109/L。
1.3.2血液系統顯著異常的判斷標準[6] 當基線水平(開始治療前血小板檢測值)正常時,血紅蛋白計數小于正常低限(血小板計數≥100×109/L)的75%,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小于正常低限的50%;當基線水平低于正常低限時,血紅蛋白計數小于75%的基數值,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小于50%的基線值。
1.4統計學分析
選擇SPSS 18.0進行數據統計,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利奈唑胺致血液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及停藥率統計
利奈唑胺致血液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32.73%,停藥率為18.06%(表1)。
2.2利奈唑胺導致血液不良反應的年齡與性別分布
入選的患者年齡最小36歲,最大88歲。70歲以上的老年人易發生利奈唑胺血液不良反應,利奈唑胺發生血液不良反應患者中男性比例比女性高(表2)。
2.3 72例發生利奈唑胺血液不良反應患者的血小板下降程度情況
72例患者中,有47例(21.36%)發生血小板下降,分別為Ⅰ級28例,Ⅱ級8例,Ⅲ級6例,Ⅳ級5例。
2.4 72例患者中,血液系統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及停藥情況
利奈唑胺血液系統不良反應臨床表現主要是血液系統受抑(表3)。
2.5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時間情況
治療時間越長,患者血液不良反應發生率越高(表4)。
3討論
利奈唑胺是首個被應用于臨床的新型唑烷酮類抗菌藥,于2000年美國第一次上市。因為此藥的作用機制特殊,與其他藥物沒有交叉耐藥性,對革蘭陽性菌的抗菌譜范圍較廣。臨床統計數據顯示[7-9],由革蘭陽性菌所引發的院內感染程度越來越嚴重。利奈唑胺因其顯著的優點,如抗菌活性大,組織濃度高,耐受性高等,被臨床醫師廣泛應用于萬古霉素耐藥細菌導致的院內感染。但是臨床實踐結果表明[10-11],利奈唑胺在預防細菌感染的同時,也已發了一些常見的不良反應。胃腸道功能紊亂是利奈唑胺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在患者使用利奈唑胺4~6周后會出現可逆性骨髓抑制,使用6周以上可能會出現神經系統病變[12]。其中,因利奈唑胺引發血液系統不良反應的患者一個主要臨床癥狀是血小板減少。研究顯示[13-15],血小板減少與免疫介導存在一定關聯。患者體內血小板減少,但巨核細胞正常,免疫球蛋白的靜脈滴注能有效緩解血小板下降。利奈唑胺引發血液系統不良反應的具體過程是利奈唑胺與血液中的血漿蛋白結合形成抗原,患者機體在抗原的進一步刺激下,產生特異性,導致血小板被破壞。高齡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更易發生血液系統不良反應。本研究針對在我院住院因服用利奈唑胺引起不良反應的患者,展開利奈唑胺用藥安全性探討。
本研究結果顯示,220例患者均服用利奈唑胺患者發生血液系統不良反應者共72例,導致停藥患者13例。7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70歲以上老年患者更容易發生利奈唑胺不良反應;利奈唑胺血液系統不良反應臨床表現以血液系統受抑較常見;治療時間越長,患者血液不良反應發生率越高,符合相關文獻報道[16]。
患者在使用利奈唑胺進行治療時,治療時間最好≤2周,在治療期間和治療后應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常規,如發生血常規不正常或有無出血傾向需要及時采取相應對策措施,發生血小板降低需立即停止給藥。研究表明,很多患者在停止使用利奈唑胺治療后1~2周血小板會恢復正常。如果出現血小板降低,在停止使用利奈唑胺的同時,可以給予糖皮質激素,其可降低毛細血管滲透性,且抑制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抑制抗體的產生,減低對血小板的破壞[17-18]。
綜上所述,臨床上使用利奈唑胺治療會引起血液系統不良反應,醫護人員在治療護理中需要加強關注患者的治療情況。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醫護人員應該對癥下藥,確保患者得到有效安全的治療。
[參考文獻]
[1]楊運彩,危天倪,都琪.2010-2012年屎腸球菌對萬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藥性分析[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4, 14(1):15-17.
[2]劉旭,蔡蕓,白艷,等.利奈唑胺對奴卡菌屬感染中的應用文獻計量分析[J].中國新藥雜志,2014,23(5):569-576.
[3]張永煌,張善堂,張蕾,等.重癥感染患者血清中利奈唑胺的濃度測定與臨床應用評價[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 26(3):564-567.
[4]李佳,范玉華,廖麗雯,等.成人危重癥患者利奈唑胺相關性血小板減少癥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6,36(9):743-747.
[5]洪明,郭寬鵬,張林.利奈唑胺治療老年患者革蘭陽性球菌感染的療效及安全性[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8):599-602.
[6]王博雅,閆素英.利奈唑胺致血小板減少及其防治[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11,13(2):2-3.
[7]劉嘯,王瑛瑛,羅剛,等.雙利奈唑胺的合成與分析[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4,39(12):911-913.
[8]呼鐵民,王維興,王昆鵬,等.神經內鏡聯合利奈唑胺在腦室-腹腔分流術后重度顱內感染的應用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6):692-695.
[9]李春杏,付強,朱珠.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人血清、腦脊液和胰液中利奈唑胺濃度[J].中國藥學雜志,2015,50(4):357-361.
[10]李淑娟,馬彥,張國斌,等.利奈唑胺在腦膜炎患者腦脊液中的藥動學及藥效學研究[J].中國藥房,2015,26(17):2339-2341.
[11]李多云,余治健,徐俊,等.利奈唑胺體外誘導糞腸球菌耐藥株23SrRNAV區基因突變位點分析[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4,9(4):316-317,375.
[12]崔向麗,趙志剛.新型唑烷酮類抗生素利奈唑胺[J].中國新藥雜志,2008,17(6):530-532.
[13]居艾提·色依提,崔云芝,多里坤·木扎帕爾.利奈唑胺治療兒童重癥革蘭陽性菌感染的回顧性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14,32(6):559-561.
[14]高睿,張美蘭,杜麗,等.利奈唑胺體外誘導糞腸球菌V區突變及耐藥相關性研究[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6, 38(8):824-828.
[15]郭蕾,程碧環,王增壽,等.利奈唑胺在連續腎替代治療患者中的藥代動力學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4, 30(9):780-782.
[16]黃志雄,桑志培,曹海彥,等.利奈唑胺注射液中主要降解產物的合成[J].有機化學,2014,34(5):989-993.
[17]袁進.利奈唑胺致血小板減少1例[J].醫藥導報,2010,29(9):1244-1245.
[18]傅曉琴,余雄杰,劉生友.171例利奈唑胺所致不良反應文獻分析[J].中國藥事,2011,25(11):1130-1131.
(收稿日期:2017-03-17 本文編輯:許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