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a+Gerdeman
災難降臨時,我們很容易情不自禁的四肢發軟、不知所措,這時候,管理恐慌的逆商至關重要
Joshua Margolis教授曾面臨汽車不受控制,一頭沖向對面車道的經歷。這種情況下,他毫無意外地表現得手足無措,恐懼占據了他的心神。而坐在他身邊的妻子適時表態:“親愛的,別慌,盯住你面前的路。”
這件事后,Margolis開始認真思索如何在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管理恐慌:面臨壓迫性困境時,人們該怎么一步步解決這一困境?
“我們一直在教授學生如何‘建功立業,但當學生真正面對困境時,我們所傳授的知識其實非常蒼白無力。”Margolis說。這種想法催著教授接觸越來越多有關商業逆境的案例,他發現,總有難以預料的障礙、挫折、失敗或是失望使人發現自己所掌握的資源、知識和技能的不足。
勢不可擋的“感覺”
對企業管理層而言,經濟社會的演變就是最大的挑戰:不穩定的全球化進程,全球化日益加深的商業世界,技術革新不斷發生……這種情形下,管理人員甚至不知道從何處下手來解決問題:他們的某些業務可能突然就發生問題難以為繼,不得已裁員,勒緊腰帶過日子使得企業內部人心惶惶,數年前看起來美好的戰略計劃不得不重新思考與制訂。
因此,人們需要培養面對逆境時的處理能力(逆商),在遭遇挫折后迅速恢復并重新投入解決困境。生活充斥各種艱難。身處公司之中,上級會要求員工用更少的時間來完成更多的目標。人人都在面臨以前不曾遭遇過的問題,人人都需要知道該怎樣培養解決問題的韌性并強化這一能力。
多數人很容易為困境所導致的反向反應困擾,譬如不受控制的汽車會引發消極情緒。當大腦被支配時,人們采取反向行為的概率更大。人們會逃避問題,也逃避那些能幫助自己的人,然后在對解決問題毫無幫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走出逆境“工具包”
管理人員可以通過改變面對困境時的方式來培養和提高自身與團隊的韌性,高效制訂行動計劃并迅速采取行動,走出逆境。下面是一套快速而簡單的方法:
第一步,花幾分鐘時間把問題寫下,盡可能節省向別人尋求安慰的時間。“寫”這個行為能讓人感受到自己與困境間的關聯與距離,并讓人們對問題或困難產生更直觀的感受。
第二步,釋放在面臨困境時不自覺爆發的情緒。在解決問題之前,給自己時間調整心態,如一些舒適的姿態、回憶生命中的美好等,做完這些之后再問自己能做些什么來走出困境。
現在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完成,是時候從四個方面來考慮如何解決問題了。
首先,控制。厘清當前問題可能造成的后果,想想自己和團隊能夠從哪些方面影響、改變這些后果。然后,模仿你最欽佩的人可能采取的做法,與團隊一起明確行動方案。
其次,自主。想想自己能做些什么。當困境出現時,別去想自己的職位、背景,你只需要思考能做什么來解決問題。思考你的努力是否能激勵其他人的行為,鼓勵其他人采取行動。
第三,評判。客觀考慮問題到底有多嚴重?問題會影響到你將要采取的行動嗎?你可以做些什么來預防潛在的威脅,如何最大化效果?即使只是10%的進展,也可能帶來很大不同。與團隊一起來發掘優勢和資源、共同解決問題。
最后,耐心。有條理有耐心地一步步解決問題。明確困境將持續多久;當克服了當前的困難后,你的公司和業務將迎來怎樣嶄新的面貌?不斷向著解決方案進發,與團隊一起制定辦法、明確步驟、保持溝通,一點點打敗逆境。
幫助他人共度時艱
在走出逆境的過程中,即便管理人員具備足夠的逆商,他們也會面臨另一個棘手問題:如何幫助員工認識和走出危機。很多管理人員會采用溫柔的安撫,也有人選擇激烈的鼓勵。但問題是這些舉措無法引導員工正確面對和處理突如其來的困難。
管理人員更加需要考慮的問題應是,他們的舉措對員工將來走出逆境有沒有什么幫助?最好的辦法應該是與員工一起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培養員工解決問題的思維和能力。當遇到巨大困難時,才能上下一心,有能力走出逆境。
“管理人員要有這樣的意識:我不是也不可能一個人解決問題,當前的逆境需要全體員工協力才能走出去,而我只是引路人。”Margolis說。